2007年第6期

游园娱情 其乐无穷

作者:章沧授




  积芳兮选木,幽兰兮翠竹。上芜芜兮荫景,下田田兮被谷。左蕙畹兮弥望,右芝原兮写目。山霞起而削成,水积明而经复。
  于是敞风闺之蔼蔼,耸云馆之迢迢。周步檐以升降,对玉堂之泬寥。追夏德之方暮,望秋清之始飚。藉宴私而游衍,时寤语而逍遥。
  尔乃日栖榆柳,霞照夕阳。孤蝉已散,去鸟成行。惠气湛兮帷殿肃,清阴起兮池馆凉。陈象设兮以玉填,纷兰籍兮咀桂浆。仰微尘兮美无度,奉英轨兮式如璋。藉高文兮清谈,豫含毫兮握芳。则观海兮为富,乃游圣兮知方。
  谢(649)(464—499),字玄晖,河南太康人。他是南朝齐代著名的诗人和辞赋家,因与谢灵运是同族,所以有“小谢之称。曾任宣城太守,世称谢宣城。因拒绝参预江祏阴谋废立之事,反遭诬陷下狱而死,年仅36岁。
  谢(649)一生酷爱山水自然,曾“东泛三江,西浮七泽,写下了大量优美的山水诗文作品,令人仰慕不已。梁武帝说“三日不读谢诗,便觉口臭(《本事诗》),目无往古的李白也“一生低首谢宣城(王士祯《论诗绝句》)。
  谢(649)今存山水景物赋数篇,如《临江赋》、《高松赋》、《杜若赋》、《拟风赋》等,而《游后园赋》是其代表作品。
  魏晋南北朝时代,是私家园林兴起的时代,王侯贵族“擅山海之富,居川林之饶,争修园宅,互相夸竞(《洛阳伽蓝记》),而描写私家园林的赋作却是屈指可数,谢(649的《游后园赋》是继西汉枚乘《梁王菟园赋》之后的不可多得的一篇描写游园的赋篇杰作。所不同的是,枚乘的《梁王菟园赋》是描写宾主游园观景之乐,是文学侍从的应酬之作,而谢(649的《游后园赋》是描写独自的游园乐趣,是透视作者自我心灵世界的佳作。
  这篇小赋由三个自然段构成。首段描写游观后园的自然景色的美。丛林翠竹,芳草香花,构成了园林自然美的显著特色,它将后园装点得优美如画。赋文开头两句在总写后园的这一美景之后,接着六句上下对举,左右相映,从广阔的空间,多层次地描绘后园景色的迷人风采:
  上芜芜兮荫景,下田田兮被谷。左蕙畹兮弥望,右芝原兮写目。山霞起而削成,水积明而经复。
  “芜芜,草木丛生的样子;“田田,茂盛的样子;“被,覆盖;“畹,泛指后园原野;“写目,纵目观览;“积,积蓄;“经复,蜿蜒流淌。作者步履所经,绿树成阴,翠竹茂密,遮天蔽日,阴凉可爱;举目浏览,蕙草遍地,兰草萋萋,覆盖后园,芳香宜人。这是目之所见的树木花草的自然美。
  园林的自然美除了树木花草以外,山和水是不可缺少的要素,因为园林无山则不奇、无水则不秀。于是作者又将后园的美景置于“山霞起而削成,水积明而经复的环境之中,起到了丽中着色、锦上添花的渲染作用。后园的山像云霞一样拔地而起,高峻陡峭,山下有清澈的水流,碧水悠悠,环绕后园。如此写来,层次极为分明,富有鲜明的立体感:山峰在上,碧水在下,芳草其间,竹木挺拔,相映生辉,美不胜收。真可谓赏心悦目,令人心旷神怡。这里描写的诗情画意般的美景,同谢(649《游敬亭山》等山水诗篇的意境一样绮丽多姿。
  赋文第二段写登临后园楼阁之乐。后园既有观赏的花木山水美景,更有登临亭台楼阁的乐趣。作者由后园的花丛竹径,登上高大的楼馆,打开暗淡的门窗,这正可以凭高远眺,饱览尽收眼底的后园秋色美景。然而,作者没有顺势描写登临所见,也不去描绘云馆建筑的精巧别致,而是从外物转向自我,叙述登馆的所为所感:
  周步檐以升降,对玉堂之泬寥。追夏德之方暮,望秋清之始飚。藉宴私而游衍,时寤语而逍遥。
  “泬寥,空旷的样子;“夏德,指四季中的旺气,这里是指炎热的夏天;“飚,泛指风;“游衍,恣意游乐;“寤,通“悟,醒悟。作者时而漫步云馆的周檐四旁,时而徘徊在清空玉堂,感受着夏去秋来的天高气爽,享受着私宴信然的逍遥乐趣。这样由景而情,自然地流露出游园的无穷乐趣,那种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情趣,溢于言表。
  第三段写日暮清凉的游园感受。在沉醉于登临逍遥之时,夕阳渐渐西下,孤蝉飞散,群鸟离去,后园呈现出一片寂静。在谢(649的笔下,这不是孤寂而是宁静,不是凄凉而是清爽,“蕙气湛兮帷殿肃,清阴起兮池馆凉的亲身感受,正是这种心境的透视。于是作者游园的兴致方兴未艾,由游园观景之乐,转而描写饮酒叙怀、为文述志之乐:
  陈象设兮以玉填,纷兰籍兮咀桂浆。仰微尘兮美无度,奉英轨兮式如璋。藉高文兮清谈,豫含毫兮握芳。
  “象,象樽,即象牙做的酒杯;“填,通“镇,“玉填,为压席之物;“籍,通“藉,指垫底用的东西,“兰籍,用兰草来垫底,《楚辞·九歌·东皇太一》“蕙肴蒸兮兰藉;“桂浆,桂花酒,“浆,淡酒;“微尘,佛教语,指极细小的物质;“奉,遵循;“英,精粹;“轨,法则;“式,样式;“藉,凭借;“豫,安闲;“含毫,吮笔写作;“握,执持;“芳,比喻美好的品行。这六句表达了作者持正远害的志趣:伴随着夜幕的降临,独自陈酒池馆,痛饮桂浆,观物悟理,为文抒怀,保美远世,悠然自得。
  赋文最后收结篇意的两句“则观海兮为富,乃游圣兮知方,直抒作者由游园的乐趣而领悟到人生的理趣:观览大海方知其富有,从而悟出遍览圣典才可通晓人世的哲理。这样写来,有景而情,因情而理,逐层深入。这正是文人学士游乐园林山水的高雅情趣。
  这篇小赋紧扣游览后园的乐趣,层层展开,步步入深。先写游观园中美景之乐,后写登临云馆逍遥之乐,再写为文悟理之乐,可谓良辰美景俱得,赏心乐事兼有。这景、情、理的融合,透露出作者对宁静闲适生活的向往。受这种审美情趣的支配,形诸笔端的景物也因情而取舍了。历来描写园林的美景,不仅书诸目之所见,更是拟声于耳之所闻,赋予勃勃生机,如西汉枚乘《梁王菟园赋》“(飞禽)被塘临谷,声音相闻,宋代晏殊《中园赋》“燕溢溢以交贺,鹊翛翛而吉语。此赋也写到蝉和鸟,却不去拟声芳林鸟语之中,而是绘形于夕阳西下之时,以无声静谧的氛围笼罩全篇。这园中的幽静,云馆的清静,殿堂的宁静,处处显静,“笔墨之外,别有一番深情妙理(语出沈德潜《古诗源》),深沉地寄托着作者平淡悠闲、远害全身的人生企求。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