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第6期
第十二讲 拟人化
作者:吴企明
杜堇(生卒年不详),本姓陆,字惧南,号柽居、古狂、青霞亭长,丹徒(今属江苏)人。徐沁《明画录》说他“成化中举进士不第,可见他主要活动在成化、弘治年间。工诗文,善画人物、山水、花卉,尤以白描人物著称。
这幅人物画主景突出,正中画一平台,台上植老梅一株,枝干虬曲如苍龙,疏花绽开。梅树下坐着一位长者,一面赏梅,一面手抚古琴,梅与人、琴均处于画幅中最为醒目的位置。人物用李公麟白描法画出,刻画精工细致,神态生动。画幅左上方,画半壁巨峰,悬崖陡峭,笔墨取马、夏法,远处以淡墨、淡彩染出数峰,隐约可见,墨色在有无之间。右上方画家自题一绝:
梅下吟成理素徽,
浅溪时度冷香微。
冰花亦解高人意,
不等风来落君衣。
杜堇置雄峻的近峰、缥缈的远山、精致的平台于不顾,只字不提,凸显主景,诗笔着意描绘画面上的梅树和操琴的高人。首句,迅即着题,直叩“梅下横琴题意,高人在梅树下赏梅,诗兴勃发,随口吟成赏梅诗,便调理琴弦、琴徽,将诗谱出新声。次句写琴声在溪上回响,惊动了梅花,它发出微微的幽香,浮动在清浅的溪流上,这句诗意,运化林逋咏梅名句,但更深进一层,将“冷香与琴声贯通起来,形成一种内在联系。第三、四句,仍写梅,说梅花听到高人的琴声,不等东风吹来,自动将花瓣洒落在高人身上,为高人助兴。诗人将梅花比拟成人,赋予它以人的情感和善解人意的个性特征,为画幅增添了浓浓的感情色彩,诗句更显灵动,更有意趣,读来倍感亲切。
杜堇的题画诗运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段。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专门谈到“拟人格,说“将物拟作人的,称为拟人。他举出两个例证,一是王之涣的《出塞》诗:“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一是李商隐的《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詹安泰《词学论稿》第七章《论修辞》云:“化物作人格,凡抒写物类而具有人之意识、官能者,均属此格。唐宋时代的诗人、词家已经成熟地运用这种修辞手法写诗词,如杜甫《发潭州》:“岸花飞送客,墙燕语留人。岸旁的鲜花、墙上的燕子,善解人意,飞花送客,语燕留人,极富意趣。戎昱《移家别湖上亭》:“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黄莺与人相识,伤离频啼,禽鸟尚知惜别,人何以堪?史达祖《双双燕·咏燕子》:“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双燕像是一对情侣,对雕梁藻井边的旧巢认真辨认,叽叽喳喳地商量如何修筑巢窝,安排日后生活,语音柔软,活泼可爱。
题画诗人吸取前代诗人的艺术传统,常常运用拟人化手法,将无知的画面具象,比拟成人,赋予他们以人的情感、灵性,使自然物与人心相通,使描写对象人格化,物理与人情互为交通,化无情为有情,让画面具象和画境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这是诗画艺术融通后所产生的独特艺术魅力。宋人黄庭坚为李公寅(即李亮功)家藏的戴嵩画的《牛图》题写一诗:
韩生画肥马,
立仗有辉光。
戴老作瘦牛,
平田千顷荒。
觳觫告主人,
实已尽筋力。
乞我一牧童,
林间听横笛。
山谷先用韩干画马作陪衬,托出戴嵩画的瘦牛。诗的后半部分,诗人用拟人化手法,借着牛的口吻,带着恐惧颤抖的神态,哀告主人,说我已经竭尽筋力,请求给我一个牧童,让我在林间听听悠扬的牧笛声,好好地休息。将牛人格化,写来饶有风趣。
元人盛昌午为友人沈彦肃画《柳燕图轴》,画绿柳细枝下垂,随风摇曳,双燕嬉戏于柳叶间,一燕迎风翻飞,正回首鸣叫,一燕刚倒挂柳梢上,双翼正在收拢。双燕笔墨简练,刻画生动,上下呼应,形态逼真传神。明代谢缙在画幅右下方题一诗云:
杨柳风多暑气微,
一双上下故飞飞。
如何长恋芳塘景,
秋社临时也不归。
题诗前两句先写画面柳燕形象,后两句由此生发开去,诗人向双燕提出诘问:你们为何长久地依恋着芳塘的景色,到了秋社临近时节,还不肯归去?诗人赋予飞燕以人的情感和灵性,用诘问的语气收结,笔致灵动,诗思含蓄,比直接叙述更显得婉曲生动。
清代徐冈作《秋晓翠羽图》,他在画幅上画一株栗树,枝叶枯黄稀疏,枝头挂着带壳的栗子。画家特意选用栗树,表现“秋的物候。正中栗枝上画一只翠鸟,倒挂枝上,正俯身张嘴鸣叫。画幅底部湖石边,画一丛杂花,白色黄蕊,与翠鸟上下成呼应之势。画家自题一绝:
秋色迎凉物候新,
晓窗对景写天真。
低翻翠羽音犹巧,
为爱花开唤主人。
前两句,点明节令,后两句扣到画面主景翠鸟上,描写它低翻身子,放声鸣叫,叫声非常灵巧悦耳。原来它看到石畔花开,很喜爱,特意唤叫主人,报告花开的消息。徐冈赋予翠鸟以人的情趣,它善解人意,天真活泼。
清金农的《落花游鱼图》,画大鱼三条,悠游于水草中,小鱼无数,成群结队蠕动于水中。水面漂浮着花瓣数片,水草顺着一个方向,暗示河水在流动。画幅上方,金农自题《落花游鱼曲》:
我生尝羡同队鱼,
大鱼小鱼一族居。
绿差差,水碧玉如。
飞花扑面三月初,
欲寄故人千里书。
故人远为宰,
相隔十余载,
尺素迢迢望江海。
北固山下有毒钩,
毋贪其饵慎尔游。
全篇由画面游鱼触发诗情,先是羡慕它们悠游于碧玉般的绿水中,次写欲托游鱼给千里外的友人寄书信,又由久无友人消息而怀疑水中有毒钩,最后谆谆告诫游鱼切莫贪其饵食,要谨慎地游过去。诗人将游鱼拟人化,揭示出社会的险恶黑暗,抒发出诗人深深的人生体验。
历代题画诗人运用拟人化手法的例证,比比皆是。如元袁桷《题周曾秋塘图卷》:“(交鸟)(青鸟)属玉休惊讶,岁晚江天得共行。明李日华《仿子久小笔》:“鹁鸠强要司晴雨,不管人眠着意啼。文徵明《画鹊》:“日光浮喜动檐楹,鸟鹊于人亦有情。小雨初收风泼泼,乱飞丛竹送欢声。清徐渭《菊竹图》:“东篱蝴蝶闲来往,看写黄花过一秋。题画诗将物拟作人,赋予绘画具象以人的意识、情感,使诗画艺术品充满着浓厚的人情味和人的审美情趣,也就更好地完成了诗画艺术渗透、融通的艺术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