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5期

三上次男的《金史研究》

作者:李 庆




  到了海陵王、世宗时代,对于猛安谋克的管理明显加强。海陵王取得政权的次年大德二年(1150),就对猛安谋克进行了省并,并且废除了等级制度。
  对于女真族以外的猛安谋克,因1163年移刺(耶律)窝斡等领导的契丹人起义被镇压后,世宗罢除了契丹猛安谋克,把他们的分隶女真猛安谋克,对其余的及奚人的猛安谋克,也逐步并省。同时,出于政治的意图,对旧势力进行打击,迁都燕京。
  (五) 衰败和崩溃的时期,就是从章宗时代开始,到宣宗金末。这一时期,猛安谋克明显地衰败了。三上指出,章宗“尽管采取强化统治的方针,但是,猛安谋克内部的惰弱化倾向,没有任何改变”。金宣宗南迁后,“过去有千人、百人、有组织的猛安谋克军,现在成了每谋克25人,4谋克即为一个猛安的状况,以这样的惨状上战场。所剩的徒有外壳。过去为金国力中心的猛安谋克部,到了这个地步,终于崩溃了”。
  研究了纵向的历史过程,三上还从横向的角度,对猛安谋克进行了各个具体领域的研究。比如官吏特征、社会构造、军事角度、居住地的关系等。
  
  四、对行政制度官制的研究——从勃极烈到尚书省的变化
  
  勃极烈,原来是女真语“官人”之意,这个词的意思,朱熹在《朱子语类》中就曾和弟子谈过。三上《金史研究》的第二部,主要就是官制的研究。三上早在1936年就发表了《关于勃极烈》(《史学杂志》47卷8号),此后,相关研究一直不断地进行。他指出,必须从一种变动的角度来认识金代的官制,而不能简单地照录《金史》。也就是注意到这些官制都有一个历史的变动过程,注重分析和确定《金史》所记载职官的历史阶段性。他把金代官制分为四个阶段:
  (一) 女真族发迹前,在其发源地区,即“出虎水”地区时,有原始的“国相”制度。
  (二) 阿骨打建国。建国之初,有“勃极烈”制度,在不改易“旧俗”的情况下,把原有的部落联盟机关改造为国家机构。新的国家政务机构,由数名“勃极烈”组成。设立“都勃极烈”,作为嗣君。出现了“国论勃极烈”、“(言音)班勃极烈”、“国论乙室勃极烈”、“国论移赉勃极烈”等不同的名称。勃极烈体制到天会十三年(1135)被废止,它在不同时期,在政权中的地位各不相同。三上对此过程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考察。
  (三) 熙宗天会13年(1135)的官制改革,废除勃极烈制,采用尚书、中书、门下三省,而把原来的勃极烈宗翰、宗磐、宗干任命为师、傅、保,“并领三省事”。这是模仿唐代的“三省制”,并参考了辽制的结果。
  三上对有关三省的史料、三省设置的年代、具体的组织形式和权限进行考察,认为这一制度虽然形式上和唐代相似,但是,“和唐制最大的不同点,在于总括叙上政务的宰相是尚书省的左、右丞相及受委托的平章政事;还有,左丞相兼作为门下省长官的侍中,右丞相兼中书省长官的中书令。这是和宋制的相似点”。
  他还指出,在整个金朝兴亡过程中,三省制度也有相当的变化,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尚书省的不断强化。
  (四) 到了海陵王时代,正隆元年(1156),又废除中书、门下二省,形成尚书省制度。尚书省为唯一的最高辅政机构,尚书令为全国最高行政长官。他具体地论说了尚书省的运作情况和各个官员的职能。
  他探讨了这样变化的原因一是体制上的必然,一是政治上的需要。并论说了尚书省确立的政治意义和有关问题。此外,他还探讨了作为监查机构和审判机构的御史台。
  
  五、女真和金朝的内部社会构造的研究
  
  对原来的渤海人、辽人、汉人在金国内的相互关系,三上在《金朝前期的汉人统治政策》、《金朝汉人的改俗问题》、《金世宗和汉人统治》(都收入第三部)中,作了非常具体的研究。比如,在熙宗时,对于猛安谋克的等级区分,表现了民族间的等级。“对于宋人改俗的实施,是天会三年(1125)十一月下旬,随着金军南下开始的”。他认为,要求汉人的改装改俗,开始时是强制的。而对汉人的政策,有一个从镇压到安抚的变化过程。对知识分子,则有从简单的利用到“怀柔”的变化过程。
  作为社会构造更具体的探讨,是对金的婚姻制度和宗族的个案研究。三上在《辽末金室完颜家的通婚形态》文中,对女真特别是完颜家的通婚形态,进行了专题探讨,重点放在对金朝贵族的婚姻的分析上。他指出:《金史·世戚列传》的赞语,列出了徒单、唐括等七家,云“天子娶后必于是”,给人以金朝完颜氏贵族实行族内婚的印象。
  他认为,为了明确建国前女真族的社会控质,对他们的婚姻状况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建国前金史男子的侧室,往往多是被征服家的女子,或无法确定人家的女子,因此在研究中,“必须只以正室作为问题的对象”。他通过考察,认为:“完颜氏同族内部不通婚。”和金室(他指的是出虎水完颜氏)通婚的人家,有唐括、徒单、蒲察、乌古论、裴满、纥石烈、乌林答、仆散以及奴懒、乌延等十氏。在此基础上,他对具体情况进行了论说,又进一步对金建国以后,外戚在金朝政权中所占的地位、对政治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六、对金的政治史、政治事件的研究
  
  三上在《金史研究》第一卷中,概述了前期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对几个关键性的事件如宁江州之战、出河店之战,攻陷黄龙府、保州、开州的攻略等过程进行了考索,论说了女真族如何在辽的统治下崛起,一步一步地从统一自己的部落,到控制了整个辽东的具体过程。
  三上的《关于金朝初期的路制》还对金朝地方统治机关“路”的建制过程,具体的机构组织,施行的理由和目的,和宋制、辽制的关系等问题,以金朝早期在东北地区的统治为对象,进行了专题研究。
  
  七、对金和各个相关政权以及外国关系的研究
  
  对金和宋辽元等的关系,三上有《高丽显宗朝高丽和女真的贸易》、《高丽仁宗朝高丽和宋的关系》等文,从整个东北亚的视野对三方面相互关系进行探讨。这或是可以进一步再展开的课题。
  八、对金的语言、思想文化艺术的研究
  三上《金史研究》三收录的《金代中期女真文化的振兴运动》对此作了论说。他指出,女真建国以前没有文字,当时的文书,是采用汉字或契丹字写成。在建国以后,“天辅三年,八月己丑”,“颁女真字”。并由此采取了一系列的发展女真文化的措施,比如设立学校、建立科举制度、翻译汉文书籍、禁止进入华北等地区的女真人改姓等等。三上对这些措施和实施情况进行了探讨。指出:从世宗到章宗“进行了种种女真文化的振兴运动。但是,尽管作了这样巨大的努力,这些运动最终没有达到预期的好结果”。“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被中国文明的根深蒂固性压倒的女真人的形态”。
  三上在《金的科举制度及其政治侧面》中,对金朝的科举制度从天会元年十一月(1133)确定,第二年实施,到天德二、三年(1150-11051)改革基本确定的过程进行了探讨。他认为,科举最初是乡试、府试、省试三试,天德时加殿试,为四试,到章宗明昌元年废除乡试,为府、省、殿三试。三上还具体研究了考试的程序、时间、地点、参试者的资格、考试科目、进士及第者的人数等,勾画了金朝科举的整体面貌。他指出:“通过天德三年科举制度的改革,可以看到皇帝对汉人的统治方针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及汉人政治、社会地位的提高,同时,也必须注意,海陵王强行中央集权的意图明确化了。”从而点明了科举制度改革和金王朝内部政治权力构造变化的内在联系。
  以上,对三上次男有关金代历史研究的主要成果作了简单介绍。笔者在拙译《气的思想》的重版前言中,写过这样一段话:“越来越多的学人,都逐渐地认识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仅属于中国,也是人类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世界各种文明的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哪怕是在最传统或经典的领域,要从事研究,也必须吸收其他国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只有这样,才能有真正的创新和发展。这或许也说明,新时代的学者,在随着这数十年我们国家的发展,已经逐步走出了妄自菲薄、否定一切的焦躁感,开始,或者说已经有了比较开阔的学术视野,逐渐以平等的、冷静的学术心态来面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来审视中华文明在世界上的地位了。这是一种成熟和自信的表现。”自认还无大错,或可以此作为本文的结束。
  (作者单位:日本金泽大学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