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学的学科价值还表现在,研究《红楼梦》这部伟大作品可以提高、加深、丰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红楼梦》是特定历史文化背景的产物。广一点说,到清中叶为止的持续四千多年的中国古老文化传统,都可以看做是《红楼梦》产生的大的文化背景。长期的文化积淀为文化艺术精品的孕育提供了适宜的土壤。当然还有明清之际的具体文化背景,这也是至关重要的,它决定一部作品在这个时候出现而不是出现在另外的时候。清王朝虽然以文化比较落后的民族入主,又经过明末社会大动荡给文化发展造成的创伤,但不久,随着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文化也开始复苏。到曹雪芹时代,不仅经济达到相当的繁荣,文化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如果说在清朝开国之初,满族的达官显贵于汉文化还感到隔膜,因此朝仪宫规尚需阉侍指点,到康、雍、乾时期满汉文化的融合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王公大臣及宗室子弟受传统文化熏陶,无不以华夏文化的正宗继承者自命。曹雪芹和他的家族,就是这一历史时期特定文化环境的产儿。传统文化的大背景、明清之际的具体文化背景和曹氏家族的文化环境,这三者在曹雪芹身上化而为一了。
《红楼梦》是传统文化的结晶,里面渗透的传统文化的因子异常丰富。就反映生活的丰富性来说,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就其包含的文化因子来说,堪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总汇。文学、艺术、技艺的各种形式,包括诗、词、曲、赋、歌、赞、诔、偈、匾额、对联、尺牍、谜语、笑话、酒令、说书、百戏、雕刻、泥塑、参禅、测字、占卜、医药,以及诗话、文评、画论、琴理,《红楼梦》中应有尽有,真可以说是文备众体。没有多方面的文化积累,断写不出《红楼梦》这样作品。同样,真正读懂《红楼梦》,也需要相应的知识储备。这就是为什么五大古典小说中,《水浒》、《西游》、《三国》易为一般读者所接受,而《红楼梦》更受知识阶层欢迎的原因。不仅仅是题材问题,《儒林外史》写的也是知识分子,但接受起来比《红楼梦》容易得多。文化精品的生产和接受,需要作家和读者两方面都具备相当的条件。当然,文学史上任何经受住时间检验的作品,都是艺术杰构,无不是某一种文化的象征,只不过《红楼梦》的档次更高,不仅代表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宝库。
《红楼梦》里用很多篇幅描写十八世纪中叶封建贵族的日常生活,其中很大一部分属于文化生活,如吟诗、作赋、猜谜、行令、品茗、绘画、下棋、抚琴、说书、观戏、斗草、簪花、游园、宴饮等,都是封建社会上层的文化活动。饮馔一般应是物质享受,但在《红楼梦》里已有所变异,有时升华为艺术,成为文化艺术活动的一部分。第三十八回宝钗协助湘云做东,请贾母等吃螃蟹,是和游园、赏花、做诗结合在一起的,艺术价值多于实用价值。第四十四回贾母给湘云还席,“每人跟前摆一张高几,各人爱吃的东西一两样,再一个什锦攒心盒子”,“攒盒式样,亦随几之式样,每人一把乌银洋錾自斟壶,一个十锦珐琅杯”。作者的目的主要是写充满雅趣的饮馔方式和款仪,不在饮馔本身,因而究竟怎么吃,谁吃了些什么,只字未提。接着便大写特写热闹非凡的牙牌令,又转到游乐方面了。第七十一回贾母八旬大寿,荣宁二府各开筵宴,宁府请官客,荣府请堂客,然后是各种形式的家宴,前后持续一周,还穿插着观戏等活动,但重点是在渲染排场和礼仪,总离不开文化的内容。想按《红楼梦》里的菜谱进行烹调,甚至准备开一家餐馆,用贾府的菜肴招徕顾客,这样的“红学家”兼实业家从来不乏其人,但成功者寥寥。原因何在?盖由于《红楼梦》里的饮馔观赏价值每多于实用价值。曹雪芹一方面把艺术生活化了,另一方面也把生活艺术化了。谓予不信,刘老老赞不绝口的那种“茄鲞”,哪位依法按料做一个试试?恐怕未必成功。
《红楼梦》中渗透的传统文化的因子,不仅表现在大量的关于文化生活和文化活动的直接描写中,更主要的是书里面的人物集中代表了中国人的文化性格。
中国长期是一宗法社会,以家族为本位,亲亲尊尊,根蒂连结,单独的个人无以立足,只有在人际关系中才能见出性格。《红楼梦》中的各色人物围绕贾府这一封建大家族旋转,纵横捭阖,互相勾连,生出无穷故事。所谓晴为黛影,所谓袭为钗副,既是写人物的一种手法,又是同处一家族环境中人物性格的表现。书中众女子,各代表不同的文化层次,高低、贵贱、雅俗、文野,彼此互为区别。贾家四姐妹,以探春的文化素质最突出,元春、迎春、惜春稍次之,但也不乏优良的教养,只是各有偏长罢了。同是服侍主子的丫鬟,袭人、紫鹃、平儿、鸳鸯,个性互不相同,但性情教养中又有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共同的一面。她们自己不能读书识字,却有一定的文化教养,完全是环境习染所致。即使是雪雁、麝月、莺儿、翠缕、玉钏等小丫头,耳濡目染,也无异于“郑家诗婢”。第六十二回小螺、芳官等几个人斗草,这个说“我有《牡丹亭》上的牡丹花”,那个说“我有《琵琶记》里的枇杷果”,两部戏曲名著的名字脱口而出;第四十六回鸳鸯抗婚,顶撞她嫂子说:“什么‘好话’?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这两个例子,足以证明贾府的不识字的丫鬟也有一定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