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








  阿特的文字就是这样的肉烧饼,虽说上不了人民大会堂国宴,但解馋,解饿。老百姓都能咬上一口,滋滋冒油,不酸不涩,乐呵呵的时候就吃完了而不自觉。多半吃完之后还拿了眼睛乱转,看别处是否还能买到类似的一个。阿特有次雄心万丈地说,《大话红楼》写完,他还要写“大话三国”。我听了热烈拍手鼓励,至今手还是疼的。大抵这样的文字一定要机灵人来写,这个机灵人不光能把脑子扭得千折百转,还得把文字整得同样伶俐才行。若是只管沉重了,只管煽情了,只管和历史亦步亦趋了,都写不出这样的东西。但若是一味的轻巧,一味的戏说,一味的大话历史,也便流于俗气,没了底蕴和内涵了。
  最后指出一点小小的疵漏,阿特的古体诗词都是不错的,在小说中运用得当,黛玉、宝钗、妙玉的诗词都各符身份,又不失古意。但主人公贾五的几首现代诗却实在是不敢恭维,每每读到那里都哑然失笑,不过考虑到是用来追几百年前的姑娘,那时徐志摩也还没出生,白话诗写成那样,也大可算是先驱了。
  写到这里,我又不禁地笑起来。《大话红楼》就好像一个小孩子一样,被阿特亲手调教着,被周围朋友关切地注视着,一点点地长大,今天她终于长大成人,美丽而安静地站着。我看着她,止不住地微笑。
  想起很久前为《大话红楼》写的四行诗,今天拿出来权做个结束语吧:
  月低竹心半芬芳
  相思泪洒旧衣裳
  书尽曹翁未尽意
  舞罢红楼袖袖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