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本书结集,在这个秋天重新增加大量内容完稿之际,写下沈威风三个字的时候,心中有些许感慨。当日因为写专栏,开玩笑似地说,写文章要写到威风八面,于是便叫自己沈威风。其实,文到威风凛凛,谈何容易,大概都是因为不甘心如我原名“谷鸣”那般,总在深谷中自吟自唱吧。
少看红楼
以前家人老称我早慧,理由是读书认字都早,而在三年级的时候,电视剧《红楼梦》拍竣,全国热播,但是我已经记不清楚是先看的电视,还是先从家中的书柜里翻出的书,但我清楚记得我找到这部书的那个下午。那淡青色、没有任何花纹装饰的封面,那仿佛丝毫不张扬不显眼的“红楼梦”三个字,那微微有些潮气的书页,那密密麻麻的繁体竖版的字,我有些不知所措地翻开第一页,并不能拿定主意,究竟要不要读下去。
我看到的第一句话是,“话说平儿出来吩咐林之孝家的道:‘大事化为小事,小事化为没事,方是兴旺之家。若得不了一点子小事,便扬铃打鼓的乱折腾起来,不成道理。’”不错,我翻出来的那册旧书,并不是开篇的第一卷,而是贾府由盛至衰,山雨欲来的第三卷。幸好当时贾府还不曾一败涂地,第三卷开始尚有些强弩之末的风流气象,于是我便看了下去,很费劲,我记得,因为并没有人教我认繁体字。第三卷看了很多很多遍,心痒难忍,非常想知道后来怎么样了。去问父亲,他说曹雪芹并没有写完,我极不理解地追问,为什么会没写完?为什么不写完?
父亲也是《红楼梦》爱好者,家中藏了许多红学家的论作,被我问急了,便找出很多红学书来给我看。当时不知道什么叫文革体,不明白他们声讨的封建礼教,但凡见“红楼”二字,便照单全收,如饥似渴。未读完全书而先看评论的读法,想来也算是一种奇遇。及至大学毕业,因为杂七杂八的红学论文读得多,此书已经成为本人最熟悉的一部书。
大学毕业那年,终于自己买了一套程甲本《红楼梦》,却没有翻开过。后遗忘了许久,工作数年,以财经记者之便,见识的,相交的也多是职场中沉浮的人士,见得多了,难免有千红一窟之感。方认识到一部伟大的书,不仅仅是教人认繁体字的课本,其实包罗万象,遍地黄金,就看你能找到哪一块。又或许,是我看的《红楼梦》第一句话印象太过深刻,影响太过深远,令我在十多年后谈起《红楼梦》打上了一点经济实用,持家治理的底色。
职场智慧
我写的这本女性职场生存手册,书中所说的人和事,或者是我朋友的经历,或者是我本人的亲为,并无虚构。渐渐就发现,这些复杂庞大的公司,我们真的或多或少能看到金碧辉煌的贾家国公府的影子,而这些人和这些事,却又都仿佛似曾相识。
我认识许多掌控这一间或者几间庞大的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他们对待我们这些晚辈的态度,非常的亲切,温和,就像那个德高望重慈眉善目的董事长贾母老太太,曾经事必躬亲,如今江湖地位稳固,无可动撼。于是他们可以很从容,他们用微笑掩盖那曾经深如刀刻的法令纹,他们现在可以“以饴弄孙儿为乐”,所以我所常见的董事们,平日可以任意爬山渡海飞伞打高尔夫,逍遥自在,声称孩子们都大了,不必她老人家事事亲为。但是一有危机发生,老太太的目光凛凛,指挥若定,可见她的心里,哪一天不把这上下人等放在心中过过秤,每个人在想什么,她都了如指掌,这个家的去向,什么时候还都是在她自己的掌控中。她的悠闲和尊贵,一部分是做给自己看的,另一部分,大概是做给别人看的。
贾府董事会成员是她两个吃斋念佛却心狠手辣的儿媳妇,各拥一派势力,长房有爵位在手,二房有大家族的靠山,更有贵妃在宫中,风头一时无两。但他们从来没有停止过角力,因为权力这个诱人的东西,向来便是此消彼长,而现代的权位斗争,只有比她们更赤裸裸。我没有见过没有权力斗争的公司,更没有见过甘心坐在离最高权力一步之遥处怡然自得的。他们总在想,要更高一点,再高一点就好了。老太太知道两个儿子,两个儿媳妇面和心不和吗?当然,她坐在高高的宝座上,带着慈祥的笑容,看着她们斗,巧妙地保持着平衡,控制着大局。现在的企业家们喜欢看史书,喜欢讨论帝王之术,所谓的帝王之术,我们能学到的,不就是用人之术嘛——用殊途同归的方式,确保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
总经理是两面三刀的王熙凤,她外表风光,手段毒辣,但是她内里却也像她打理的那个家一样,千疮百孔,各方势力争斗的汇总,全在她身上。权大,责重,错也多。老太太开心了,她就凑趣逗乐子,做一个女先儿,老太太生气了,就骂你们一个一个地算计我,她在旁边也噤口难开。她的婆婆她一向是不放在眼里的,可是人封了个春囊往王夫人那儿一送,她就被吓得面色紫涨,跪倒在地。对下她虽威风八面,生杀予夺全凭她一句话,她乐意了,随便提拔一个人,一年也能有几百两银子过手,她不乐意了,也能设个局置人于死地。这样的人,这样的管家,哪个职场中人头顶上不坐着一个?
红楼热从未减退,研究红楼的书还在继续出。但是,注意到《红楼梦》就像是一个大企业,男女老少们就像是在职场之中打滚的文章似乎不多。姑娘小姐媳妇们为了权力地位要争斗,谁赢了,谁就离权力金字塔的顶尖更近一步。这一步之差,便是成王败寇。丫鬟小厮们为了生计各出奇招,有人炙手可热,春风得意,忽而便连性命一起丢掉,有人勤勤恳恳,天资聪颖却总被淹没不见,有人莫名奇妙得宠,有人理所当然失势,《红楼梦》从来都不是故事,乃是一面照妖镜,照出生命本来就有的许多污点与无可奈何。而我的这本书,也不是一本摩登版的《红楼梦》,因为《红楼梦》的职场环境,延续百年依然生动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