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贵出身掩盖下的昏庸无能——袁绍








  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上蔡县一带)人,四代中有三人为朝廷高官。父袁逢为司徒,叔袁隗为太傅,弟袁术亦曾在朝为官。袁绍曾为司隶校尉,协助大将军何进扶立少帝,谋诛宦官,并提出过召外兵入京诛杀宦官的建议,何进被宦官谋杀后董卓入京,欲废少帝,扶立献帝,袁绍挺身反对,与卓矛盾激化,于是悬节城门,弃官而去。董卓为防袁绍生变,封他为渤海太守,袁绍在渤海暗中联络司徒王允,后兴兵与曹操联系,发起十八路诸侯联盟讨伐董卓,被推为盟主,因领导不力,联盟解体。袁绍屯兵河内,暗中策动公孙瓒攻打冀州牧韩馥,馥邀绍同掌州事,袁绍乘机夺取韩馥之地,占有冀州,又打败公孙瓒,收降其众。刘备公开反曹后,托袁绍世交郑玄写信请求绍出兵攻曹,绍让陈琳起草檄文数曹操之罪,发兵三十万进攻曹操,因谋士不和,心怀疑惑,半路停兵,又因小儿生病,迁延日月。后来白马战役,他折兵损将;官渡之战,被曹设奇计烧毁乌巢粮草。七十万大军几乎全部被歼。袁绍复聚二三十万军队,于仓亭与曹操相拒,被操设“十面埋伏”计打败,退守冀州,未及复仇而病死。绍死后,其夫人与谋士审配、逢纪废长立幼。拥立三子尚为冀州之主,导致袁绍子辈兄弟不和,祸起萧墙,曹操乘机图之,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力量。
  袁绍是三国前期群雄割据中军事势力最大、声望最显赫的人物,他所以能够被势力较小的曹操打败,与他领导水平的低下有直接的关系。郭嘉曾经向曹操从十个方面比较了曹操与袁绍的优缺点,其中有三条是从“谋”、“度”、“明”的角度提出的,它们分别是: “绍多谋少决,公得策辄行”;“绍外宽内忌,所任多亲戚,公外简内明,用人惟才”;“绍听谗惑乱,公浸润不行”。前一条说的是决策方面,后两条说的是用人方面。事实上决策上的好谋无断与用人上的外宽内忌、听信谗言是袁绍领导行为上的致命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