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收编青州军 争夺兖州地(3)








  最感到焦虑的是董卓原属的西凉军团。驻屯在长安城附近的主帅牛辅,虽阻挡李肃的攻击,却怕吕布乘势追剿,便下令往凉州撤军。不料途中发生兵变,牛辅死于乱军中。董卓原直属部队由李傕、郭汜率领,驻屯于凉州及司隶区边界,幸免于难。他们看到司隶区各军团几乎都在庆祝董卓被杀,心中更为害怕,因此向新政权主持者司徒王允表示投降之意,但王允坚持不肯接受。李傕甚至和郭汜商量打算解散军团,逃亡返回凉州。
  但是董卓军团的首席参谋贾诩却强烈反对。他说:“王允刚愎自用,吕布轻浮无谋,此二人一时得志,绝不可能长久。加上名儒蔡邕因吊祭董卓被王允入狱致死这件事,引得朝野非议,文武百官已对新政权表示大不信任。我以为,只要反董卓的情绪稍许平服,王允和吕布便都不会得到支持了。而关东各军团各自忙着扩充自己的势力,对司隶区的变动,早已视若无睹。至于司隶区军团,规模都不大,彼此意见分歧,根本成不了气候。因此众将军大可不必畏怯。”
  李傕、郭汜都觉得贾诩所言有道理,便问:“依先生之见,当下该如何动作?”
  贾诩道:“应该袭用董卓旧智,引兵攻入长安。只要击败吕布,便可以挟持天子掌握政权。万一失败,再解散逃亡不迟。何况以目前看来,胜的机会很大,若不努力抓住时机,将后悔莫及。”
  李傕听从贾诩建议,和郭汜合军攻打长安。
  司隶区各军团领袖不满王允专权,又害怕西凉军团勇猛,完全按兵不动。而李傕的西凉军则又得到旧日友军张济、樊稠、李蒙等由西凉赶来相助。于是,居然集结十数万人马,形成浩大之声势。
  长安城内,吕布孤军困守,到了第八天夜晚,后勤部队叛变,引李傕军入城。
  吕布见状,急引少数亲信及直属部队逃脱。
  王允坚持为国守城,终于为李傕所杀。
  西凉军团为报复董卓被害之仇,在长安城内大肆掠劫,并屠杀反董卓的文武大臣,司隶区内军团虽人人自危,但只各自防备西凉军团的攻击,却没有人肯到长安城勤王。
  东汉王朝再度陷入无政府的混乱局面。
  尽管长安城内闹翻了天,但以勤王起义的关东军团,却显得个个无动于衷。大家似乎忘了皇帝的存在,只忙着扩充自己的地盘。
  就在这个时候,曹操获得了一个很大的礼物。
  张角兄弟发动黄巾党人事变时,最热烈响应的,便是东方的青州。当张氏兄弟在司隶区被皇甫嵩歼灭时,青州黄巾党人尚有百万之众,只是鉴于风声正紧,便暂时化整为零,潜伏不动,以待变局。
  随着朝廷国家权力的转弱,局势日益混乱,青州的黄巾党人于是再度活跃起来,并且越来越强大,继续跟官府作战。当地的农民因为受不了官府的压迫,差不多都当了黄巾兵。青州刺史臧洪以强硬态度全力围剿,黄巾党人乃渡河企图和冀州的黑山党人会合,却被占领冀州北部的公孙瓒军团撞上,公孙瓒下令军队展开屠杀,黄巾党人只好越界杀入兖州。
  青州的黄巾党人军团号称百万,浩浩荡荡朝兖州而来。任城相郑遂出城抵抗。然而黄巾军斗志高昂,这支官兵哪里是对手,很快败退。郑遂在逃亡间,被黄巾兵追杀。士气大振的黄巾军乘胜打到东平,兖州刺史刘岱就准备出去对敌。刘岱自从杀了东郡太守桥瑁,接收了桥瑁的军队以后,自觉得力量很大,早想消灭在他地界里的黄巾军,以图一方平安。正好这会儿黄巾军送上门来,他怎么也不肯放过他们。
  济北相鲍信闻知,拦住刘岱,劝道:“黄巾军队有百万之众,兖州百姓人心纷乱,军队无心作战,不可以正面和他们敌对。否则,我们准会吃亏。依我看正因为黄巾军人多势众,才感到粮草供应困难,我方不如采取坚守战术,养精蓄锐,等待机会。到时候让黄巾军想战不得,想攻不成,时间一长,供给不上,没多久必作鸟兽散。届时我们再选精锐之兵,攻其要害,便可给以致命一击。这样,才可彻底消灭他们。”
  而刘岱却十分藐视黄巾军,认为这些装备简陋、缺乏训练的农民军无论如何敌不过他的正规部队。所以他根本不听鲍信的话,觉得鲍信是过分小心。刘岱亲率大军,仍采取和黄巾军正面对抗的办法。但是刚一交战,刘岱就发现这批农民军的斗志确实高,大有锐不可当之势。可是,这时已经迟了,黄巾军直冲刘岱主力军团。刘岱军抵挡不住,往后溃退。黄巾军冲入军团内部,将刘岱军完全冲散。刘岱也在战乱中身受数伤而倒下,最后被乱马踏死,成了一堆肉泥。
  刘岱一死,黄巾军气焰更盛,兖州陷入危急存亡之秋。
  但是,这一路黄巾军人数虽多,可缺乏出色的领袖,虽然打了胜仗,却不知道怎样去管理城邑。大部分义军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打完仗就想回家种地,真正像当初张角等人那样有政治谋略和远见的人却还数不出来。因此,青州的黄巾军杀了任城相和兖州刺史后,并不思谋如何去统治,而是率军继续往前推进。
  黄巾军一路杀来,首当其冲的便是屯军东郡的曹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