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遗恨失吞蜀








  刘备与孙安成亲之后的第二个晚上,诸葛亮遣一位书僮前来请周瑜过去聚一聚。
  此时,天空是一片星光灿烂。
  星光下,周瑜站在凉亭里,觉得很寂寞。
  工作太忙、压力太大时,周瑜都渴望能清闲下来,然而,等到真的清闲下来时,往往又不知所措了,经常站在某地打转,好半天也无法决定要干什么。
  “都督,诸葛亮的书僮求见,您见不见?”
  周瑜一听,差点跳起来:“见,见,当然见了,怎么会不见呢?快请!”
  那亲兵不解了:都督连诸葛亮本人都不愿意见,为何急于见他的书僮呢?
  诸葛亮的书僮很小,十三、四岁的样子,白白胖胖的,十分可爱,见了周瑜,马马虎虎地行了一个礼,用极清脆的声音:“我叫松儿,是诸葛亮的书僮,我家先生真是神机妙算,他说你一定会见我。”
  周瑜一躬身,亲昵地捏了一下他的脸蛋,无比和蔼地说:“你家先生派你来干什么?”
  “你跟我走,就能见到他了。”
  “好,你在前面带路。”
  “都督,你一个人……”亲兵当然不放心周瑜的安全,何况请他的人是诸葛亮,是友似敌,是敌似友。
  周瑜脸一沉:“千万不要派人跟着我,否则,我砍你的头。”
  他跟着松儿,从后门悄悄出去,很快就消失在夜色里。
  京城内临江一处较偏僻的岸边,建有一座观浪亭。诸葛亮正在忙碌着,他亲自动手,在花园的亭中,摆了一张桌子,桌上放了十几本书、一壶清香四溢的茶,还有瓜子、糕点和水果等小吃,亭的四角都挂了红灯,光线很柔和。
  周瑜一出现,诸葛亮就拉住他的手。
  “如此良宵美景,能与公谨共度,真乃人生乐事。”
  “彼此,彼此。”周瑜坐在亭中,环顾四周,“看来,贤弟是想和我彻夜长谈了。”
  诸葛亮与他入座后,开门见山道。
  “我明天便要和主公返回荆州。”
  “请代我问候刘皇叔一声。”周瑜点点头。
  “说句老实话:你这一招可真绝啊,让我家主公虽继任荆州刺史,实际掌控的郡县只有一半。而且还替他娶了位江东出名的帷幄英雄,以便就近加以监视。不瞒你说,孙夫人陪嫁过来的侍婢多达百余人,她们又个个配刀带剑,持枪握棍的,俨然一团娘子军,害得我家主公每回面见这位新婚妻子,心里都发毛,战战兢兢怕出什么差错,惹对方不高兴。”
  “好说,好说。”周瑜没想到诸葛亮讲得这么坦白。
  诸葛亮望着万分开怀的周瑜,冷不防冒出一句。
  “对了,我家主公想从樊口移驻油口(今湖公安),在这里先和你打声招呼。”
  周瑜闻言,脸上笑容顿时僵住,怔问:“南郡的油口?”
  由于周瑜计划趁刘备刚上任,诸事繁琐之际,一点一点调派后方兵士集结江陵,准备伐蜀事宜。他很清楚诸葛亮一定会在刘备获得荆州后,西进益州与汉中,以便扩大根据地,巩固自己的势力,与江东、中原分庭抗礼,成三区鼎立之势。由于诸葛亮前次并未反对他所提两家分有荆州的建议,让他不容易推测诸葛亮下一步的计划,因此他争取时间抢先一步攻取益州与汉中,诸葛亮就算有再好的补救办法,也无用武之地。
  然而倘若刘备要移驻油口,那么他这个暗地进行的伐蜀计划很可能会被发现,因为油口距江陵不远,天气好时,站在城墙上极目远眺,还依稀可见呢。
  诸葛亮见周瑜脸色微变,解释道。
  “虽然我家主公实际掌控的地方只有荆南四郡,但他毕竟是荆州刺史,照理说,应当进驻州府所在的江陵城,不过那里已由公瑾于战胜曹仁时继续留守,以防曹军偷袭。我们不愿与你为了进驻一事发生误会,但若另觅荆南某地为州治所在,又恐荆州百姓误会孙将军是在欺侮我家主公,想来想去,只好选择距江陵最近的油口,作为暂时的进驻之地了。关于这一点,还请公瑾能见谅,我们实在是迫不得已。”
  周瑜闻言,暗暗冷笑: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啊。我让刘备只能当半个荆州刺史,还请孙夫人就近监视,没想到孔明竟可以找出如此冠冕堂皇的理由,让刘备移驻油口。莫非他已察觉我有意西图巴蜀,想藉此观察我军动作?倘若这样,我就必须重新思考策略了。
  他知道此时反驳,将引起对方疑虑,无疑宣告准备攻占益州与汉中,于是爽朗地笑着说。
  “孔明这是什么话,刘皇叔如此大度,礼让我这个小小的南郡太守,去霸占江陵城,真是惭愧,惭愧。你们尽管放心移驻油口,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千万别客气啊。”
  诸葛亮谢过后,突然转移话题。
  “光顾着谈公事,倒忘了问你,箭伤是否已好?云长的金创药药用如何?”
  “托云长金创药的帮助,我箭伤早已无大碍,只是身体一直不好。”周瑜闻言叹了口气,流露出少有的痛苦表情:“不瞒你说,我十六岁那年,得了一场大病,虽侥幸未死,但留下不少后遗症,只要季节交替或繁忙劳累时,就会发病,一旦发病,便恶心呕吐、腹泻失眠,头晕心悸,全身浮肿。”
  “我曾从子敬那里听说一些关于你旧疾的事情,只没想到比我想像的还要严重。”诸葛亮脸色有些凝重,唤来侍立观浪亭的书僮,要他在一个青色大布包提到周瑜面前。
  周瑜面露疑惑的神情。
  诸葛亮走上前打开布包,里面是几十贴调配好的生药,还有一个形状有点奇特的枕头。他解释道。
  “上回在江陵见面时,我察觉到你脸色有病容,气血不是很畅顺,这次来京城仔细问过子敬,便私下请教几个大夫,再加上我的一点经验,替你配了这几贴调身体补气血的药,每天晚膳时加雄鸡肉一起煮熬,然后单喝它的汤,只要持续一两个月,效果应该会很不错。另外这是填塞几种药草的药枕,晚上睡觉时只要枕着,就会散发出药气,有助于安稳入眠。”
  周瑜的心头顿时涌起一股暖流,紧握住诸葛亮的手:“孔明———”
  “虽然我们各事其主,立场不同,但私底下仍然是难得的知已,你关心我安危,我又何尝不是呢?毕竟朋友吗!这是很自然的想法和举动。”诸葛亮说着,替周瑜将青布包重新包裹好,叹一口:“公瑾,明日一别,不知何时才有机会再相聚,仓促间我只能尽这点心力。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你要多替江东与孙将军着想,千万好好保重身体,未来要走的路还很漫长,也很艰辛,倘若因此病倒,所有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能有你这样的知已,我已死而无憾了。”周瑜点点头,十分感慨。
  诸葛亮心下一愣,觉得他这句话很不吉利,连忙帮他倒满一杯酒。
  “如此良辰美景,我们还是谈些诗文之事吧,否则岂不太浪费大好时光了。”
  第二日,刘备带着孙夫人与诸葛亮一行,浩浩荡荡乘坐几艘楼船,准备溯江回樊口,再移驻油口。
  孙权特地带着两位弟弟与张昭、秦松、鲁肃等人登上楼船,与妹妹孙安话别。
  刘备乘此机会与孙权单独相处,小心翼翼说。
  “孙将军,我们本即相互结盟,如今又成为你妹夫,亲上加亲,因此有件事,说来您可能不爱听,但以我的立场,却不得不提醒。”
  孙权见刘备一副慎重其事的样子,连忙问:“什么事情?”
  “周瑜文武双全,雄才大略,我担心他掌握着江东军政大权与情报网,您又凡事都向他请教。再这样下去,恐怕有一天他会取代您的地位。”刘备压低声音说。
  孙权闻言先怔了怔,继而哈哈大笑。
  “刘皇叔,你太不了解公瑾为人,也太不了解他与我孙家的关系了,倘若他有意取代我,早在我大哥去世,我初继位,江东局势不稳固之时就有机会,用不着等到现在。”
  刘备听他这么说,只得叹了口,没再说什么。
  而诸葛亮听闻此事后,不禁摇摇头,暗忖:看来主公真的十分忌惮公瑾,竟想用这样的方法离间他和孙权。
  周瑜在赤壁之战和江陵之战期间,也经常恶心呕吐、腹泻失眠、烦躁心悸、气急贫血,全身浮肿。但强敌当前,总有一股意志能支撑他不倒,一回到家,他就病倒了。
  周瑜将诸葛亮送给他的药,让小乔煎熬后服下,效果果然不错。
  每次睡觉前,他都把那药枕垫在腰下,散出浓浓的草药味,一股热力丝丝缕缕地浸入他的腰部,有说不出的舒服。
  孔明待我之情,怕是只有伯符才堪与他相比。
  孙权亲自来探望周瑜,并严令各部属,军机要事,一概不许请示他。然而,周瑜哪里能清闲得住,无法控制自己不去想伐蜀大计。
  他瞒着孙权,将司马功和甘宁叫到家中。
  甘宁是巴郡临江人,对巴蜀的山川地形、人文风貌十分熟悉。赤壁之战一结束,周瑜就把他内定为伐蜀的先锋官。夷陵之战刚完,周瑜就命令他回到吴郡,一面训练兵马,一面制订伐蜀计划。
  “未来的一年,是伐蜀的最佳时机。曹操在潼关和马超、韩遂等人的联军大战;刘备羽翼未丰,被我封锁在荆州南部,又有孙安在他身边监视,我们已无后顾之忧了。只有占据了巴蜀之地,才能对中原大举用兵,一统天下。”
  “都督,巴蜀之地所有英雄人物的性格、才华和人际关系,都被我们调查清楚了,只等您看过之后,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司马功将一本厚厚的册子,放在周瑜的面前,“该利用的利用,该招降的招降,该杀的杀。”
  周瑜简要地翻了翻,十分满意:“真难为兄弟们了。”
  “都督,钱粮也花了不少。”
  “这值得,值得。”周瑜又问甘宁:“陆军训练得如何了。”
  “兵强马壮,只是粮草和辎重尚未备齐,还有都督的病……”
  周瑜打断了他的话:“兴霸啊,我的病很快就会痊愈了,千万不要为了我的病,耽误了伐蜀大计。你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要说我得了重病,二是要注意保密,对外就声称是伐曹,不能说是伐蜀,切记啊!”接着又转向司马功:“至于刘备,他会移驻油口。伐蜀日期尚未确定之前,我暂且不回江陵,严密地监视诸葛亮的一举一动,你们还要多费心,毕竟光靠孙安是不够的。”
  司马功答:“都督不必担心,刘备虽然势力大增,但还无法和江东抗衡,何况曹操屯重兵于南阳郡,刘备和曹操是死敌,他不敢轻举妄动。”
  然而,周瑜尚未拟定进一步的计划,刘备竟又到京城来了。
  这次,他以陪孙夫人回家省亲为借口,带着一些亲兵再次来到京城。诸葛亮则留守油口,并未随侍在侧。
  与上回刘备、诸葛亮前来拜见的情况不同,这次等周瑜赶赴孙权府邸时,刘备已经先一步达到目的,而且离开了。
  周瑜不禁暗暗埋怨小乔:原来居住江陵周府的小乔,从司马功那里听说周瑜将在京城停留一段时间,加上先行返回的仆役透露他身体不是很好,便日夜思想,担心得食不下咽,最后毅然决然轻装备车,来到京城找到周瑜,希望留在他身边好好照顾他。而她来到京城的日子,恰好是刘备偕同孙夫人省亲的这一天。周瑜忙着招呼小乔,竟错过面见孙权的先机。
  当下周瑜开门见山地问孙权:“刘备说了些什么?”
  “他想向我们借地养兵。”孙权见他神情紧张,不由得也跟着紧张起来。
  “借地养兵。”周瑜一怔。
  站在一边的鲁肃说:“是这样的,刘皇叔移驻油口后,将那里改名为公安,许多刘表从前的部属听闻现任荆州刺史是他,纷纷前来投靠,结果他麾下人数迅速膨胀。他无法将那些人安排在荆南四郡,公安土地又有限,舍弃那些投靠者更做不出来,只好趁着带孙夫人省亲的机会,麻烦主公借他一点土地,安排这些刘表的旧部。”
  周瑜眉一扬,冷冷问:“他想借哪里的土地呢?”
  孙权望了一眼鲁肃:“我问过了,他说江东土地本属我们所有,不好借用。”
  “那他是想借荆北之地了?”周瑜脸沉下来,“真是高招啊。”
  鲁肃急忙道:“刘皇叔说,当初他继任荆州刺史时,我们曾协定荆南四郡由他指派太守,荆北郡县则由我们指派官员,名义上他统领整个荆州,实际他能掌控的只是荆南地区。但这些是我们私底下的协议,荆州百姓并不晓得。这次借荆北之地,同样由我们私底下协议,让他麾下兵士将领可以分散进驻那些地方,而该处官员仍继续留任,从表面看,与以前并无二异,既不见‘借地’的情形,荆州百姓同样也不会晓得。”
  “他可真是顾全大局啊,以为自己是荆州刺史,借我们荆北之地就堂而皇之吗?”周瑜冷冷笑道。
  “自古以来,从未听过有向他人借地养兵的。”孙权点点头。
  “况且这一借,到哪时还啊?”周瑜闷哼一声。
  “刘皇叔说,等他找到新的根据地足以养兵后,就会立刻归还我们。”鲁肃忙道。
  “子敬,你真相信刘备会还地?荆州物饶民丰,又为军事重地,他这一借,等于拥有全部荆州,实现了孔明为他规划成就霸业的第一个步骤,他还要用这个根据地来西进巴蜀,缓图中原呢!怎么可能会还我们呢?届时开口向他们要,无异与虎谋皮。”
  “那该怎么办?”孙权皱眉问道。
  “主公怎么和他说的?”周瑜反问。
  “我没有立刻答应他,只说兹事体大,要再考虑几天。”孙权无奈道。
  周瑜沉吟着,忽然望向鲁肃:“你觉得呢?”
  鲁肃愣一愣,欲言又止。
  周瑜见状,心想:子敬必定倾向借荆北之地给刘备,只不知他是否已在我来之前和主公说一番道理了。看主公那个样子,并不很坚决反对借地一事,这倒令我讶异,主公向来赞同我的建议,怎么这个攸关江东大业的问题上会如此犹豫不决?莫非是我近日忙着为伐蜀做准备,让子敬有机会常侍主公身边,对他说了许多孙刘结盟的好处,使主公对刘备好感倍增?从前我一直将注意力集中在刘备阵营与孔明身上,忽略了子敬这个与子瑜(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字子瑜)深交,又与孔明情谊深厚的人物,对孙刘同盟所造成的影响力。唉,孔明啊孔明,我想出让刘备做半个荆州刺史,又有孙夫人就近监视的计谋,不料你居然可以回敬我一个“借荆州”,让我脑筋,不知如何处理。
  孙权见周瑜和鲁肃都不言语,一时气氛极为凝重,只得清清喉咙。
  “你们别担心,刘皇叔还要在此盘桓数日,我们可以慢慢想对策。”
  周瑜绞尽脑汁思索了两天,原本就有病的身体更加糟糕。小乔忙进忙出替他煮熬补品,找大夫,逼着他按时就寝,多多休息。他脑子却怎么也无法停止想东想西,夜晚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
  熬到第三天,孙权派人请他过去议事。
  鲁肃见到他,不禁吓了一跳。
  “公瑾,你怎么脸色如此难看?该不会是旧疾复发了吗?”
  “你是江东支柱,我的左右手啊,千万要好好保重身体。待会我叫京城几个名医过去给你看看。”孙权也很关心。
  “我没事,还是先解决刘备借地的问题吧。”
  孙权知他脾气,闻言轻叹气,缓缓道。
  “刘备方才过来说,他明日便回公安了,在回去之前,想问问荆北之地是否愿意相借。”
  “主公,刘备是乱世枭雄,加上关羽、张飞、赵云等猛将,以及诸葛亮等谋臣,定不甘久居于我江东之下。今日他偕孙夫人回家省亲,正是大好机会,我们可以一方面与他拖延借地之事,一方面以孙夫人思乡情切,不太适应荆州生活为理由,在京城为刘备找一个富丽堂皇的宅院,请他暂且在那居住几个月,其间为他准备美女服侍,带他四处游玩,并日日举办豪华宴席,让他沉溺于声色犬马当中,消磨他的雄心壮志,另外,假刘备之令,分遣关羽等将驻守荆南与江东的交界处,一来可以分散刘备兵力,二来我们也可就近加以监视。”
  鲁肃闻言微蹙眉:“倘若一直留刘皇叔在此,孔明等人必定起疑,说不定还会兵戎相见,两家同盟极可能从此瓦解。”
  “我这样说吧,如果明日依刘备所愿,让他回公安,势必要对借不借地做出回应。假设答应借荆北之地与刘备,无异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之物,他日必定雄起称霸一方,形成我江东的另一个大威胁。但如果不答应,又会逼使根据地不足的刘备,振振有词地提前向西攻打益州与汉中,藉此扩张领土,这么一来,很可能坏我伐蜀大计。所以无论如何都必须将刘备留在京城。至于子敬所担心的结盟破裂与刀兵相见,我想依目前我江东的实力,刘备还不敢。”
  “公瑾,我晓得你急欲领兵伐蜀,可孙刘结盟,对江东同样重要,甚至比伐蜀还要重要。”鲁肃据理力争,但语气不徐不疾。
  “这么说,你为了想维持孙刘同盟的局面,宁愿不计后果也要将荆北借给刘备了。”周瑜闷哼一声。
  鲁肃低头不语,算是默认了。
  “我问你,你究竟是江东的谋臣,还是刘备部属?”周瑜一脸严肃地说。
  鲁肃听周瑜这么说,感到十分委屈,急急辩道。
  “公瑾,我与你一样时时刻刻都在为主公基业与江东未来着想啊,只是你想的是西进,增加势力以抗曹,我想的是联刘抗曹,让北方强曹不敢轻举妄动,我们是殊途而同归啊,你可知道,当曹操听说我们让刘备继任荆州刺史时,他还以为刘备已拥有整个荆州,整个人都惊呆了,本来握着的笔准备写字,也拿不稳定而落在地上,可见他是如何害怕孙刘同盟与刘备获得荆州一事。我晓得将荆北之地借给刘备会有风险,只是比使孙刘同盟破裂,而引起曹操挥军南下这个风险要小得多。”
  周瑜听鲁肃这样分析,一时倒也找不到话来反驳。毕竟他说的话,也很有道理。只是如今周瑜急着想完成伐蜀大业,除了因为要与孔明争取时间斗智竞赛外,还有一个缘故,就是他很担心自己的健康状况。这几日,他总觉得自己身体越来越糟糕,老是胡思乱想万一就此一病不起,江东大业与他的梦想该怎么办?他实不想在离开这人世间时,还抱着许多遗憾和牵挂。
  孙权见周瑜沉吟不语,本来就犹豫的心里更加犹豫了。
  对于孙权迟迟不肯答应借地,刘备并不意外。
  “既然如此,备只好另想办法了。”
  “刘皇叔有何高见?”孙权没想到刘备如此逆来顺受。
  “连容身之地都没有,谈何高见。”刘备绵里藏针,笑着说:“您不借荆州,备不敢妄求,只求周将军能借一条路给我,我想去成都投奔我的族弟刘璋。此前,刘璋已经和曹操断绝了关系,并欢迎我入蜀。”
  此事却是不假。先前,刘璋听到曹操占领荆州,就派别驾张松去向曹操祝贺,表达敬意。张松身材矮小,行为放荡,但他见解精辟,通达事理,而且行事果断。曹操当时已平定荆州,不再象从前对待贤士那样亲切地接待张松。主簿杨修建议曹操聘张松为僚属,曹操没有采纳。张松就怀恨在心,回到益州,就劝刘璋和曹操继绝关系,与刘备结好。赤壁之战,刘璋就派张松来拜见刘备。
  这句话,正击中了孙权和周瑜的要害。
  周瑜闻此消息,大惊失色,直闯孙权的内宅。
  “仲谋,万万不能让刘备入蜀!巴蜀是英雄成就霸业之地,刘璋懦弱无能,张鲁专横自负,哪里是刘备和诸葛亮的对手?巴蜀在刘璋和张鲁之手,是无所作为,若被刘备占据,必将是三分天下有其一。”
  “如何阻拦刘备呢?兵戎相见,我们出师无名,会被各方诸候不啮,寒了天下英雄之心。以后谁敢做江东的盟友?”
  “是啊,刘备总算有功于江东,寸土不取,远走他乡,我们已经理亏了,再出兵打他,确实无法向天下人解释。何况,把他逼急了,他联合苍梧郡太守吴巨,也将是江东的大患。吴巨对江东表面友好,实际却暗藏反意。赤壁之战,如果我们和曹操拼个两败俱伤,吴巨必会乘机攻打江东。”
  周瑜回到家中,再无法成眠了,望着地图出神。
  小乔如何劝他,他都不愿意上床,即使上了床,闭上眼睛,那地图也会出现在脑海里,想的还是伐蜀大计。
  这日半夜,周瑜睡不着,就下床点灯。
  小乔醒了:“公谨,你要干什么?”
  “你睡吧,我睡不着。小乔,地图呢?”
  小乔娇嗔地说:“越看地图,你越睡不着。你的病还没好呢?不能太操劳了。”她不由分说,就把周瑜拉上床,抱住他:“有什么事,明天再说,快睡觉!”
  周瑜不住地哀求:“我好不容易想出一点眉目,你就让我看一眼地图吧,这关系到江东的未来大计。这时候,我能睡得着吗?”
  小乔见他哭丧着脸,只好答应:“好,就看半炷香的功夫。香一烧完,你必须睡觉。”
  “一言为定。”
  小乔这才把地图拿给周瑜,她小鸟依人般地靠在周瑜的肩上。
  周瑜的目光落在荆州和巴蜀地区,一会儿,他紧皱的眉头忽然松开,一拳狠狠地砸在上面。
  “对!”
  地图应声被撕破一个洞。
  “想出来了,那快睡觉吧。”
  “不,我要去找仲谋。”
  “现在?你不睡觉,仲谋还睡觉呢?发什么疯?”
  “小乔,我一定要去。”
  小乔见周瑜激动的神情,知道这一次拗不过他了:“好吧,那我就陪你一起去。”
  孙权听说周瑜深夜来访,知道有极重大的事,急忙披衣出迎。
  周瑜一见孙权,第一句话就说:“把荆北之地借给刘备。”
  “这……说说你的道理。”
  “大业的成败,不在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有生力量的消长。只要我们攻取了巴蜀,刘备就是有两个荆州,也成了池中之鱼。”周瑜找来地图,指给孙权看:“我们得了巴蜀之地,天下之人力物力,我们占了一半。到那时,东西夹击,北有强曹,与刘备不共戴天,南有大海。刘备就成了瓮中之鳖了。消灭刘备之后,再和曹操一争天下。”
  孙权看了一会儿地图:“好,借。只是攻取巴蜀,有几分把握呢?”
  “赤壁之战刚结束,我就把一多半的密探都派到巴蜀去了,查看地形,刺探情报,收买官员,安插内应。我率十万精兵,三月之内就能攻破成都。成都一破,攻灭汉中的张鲁就是顺手牵羊。只是大军的粮草和辎重尚未准备就绪。”
  孙权一握拳:“好,公谨,你就放手干吧。”
  周瑜指着地图说:“为了把刘备牢牢系住,我们只能用空间来换取时间了。在借地的过程中,要千方百计地拖延时间,只要我们的大军一出发,刘备就后悔莫及了。只是不知这欲擒故纵之计,能不能瞒过诸葛亮。”
  “那就派子敬跑一趟吧。”
  鲁肃来见刘备,告诉了他借地成功。刘备很高兴,暗忖:江东惧怕曹操,不得不弃卒保帅,不会有什么大阴谋。
  “孙将军若是真有此心,备当感激不尽,为抗曹竭尽全力。”
  “只是荆北之地,江东已有驻军和官员,为了不生动乱,交接起来要多费些时日。”
  “那倒无妨。”
  就在刘备接管荆北之际,周瑜完成了伐蜀大计的关键一招。
  司马功秘密来见周瑜,一见他的脸色,吓了一跳。
  “都督,你脸色如何这么差?”
  “先别管这个。”周瑜挥了挥手:“荆北之地已经借给了刘备,逼得我们必须在近期之内,率军西进巴蜀。我们一定要趁他们还在荆州布署之际,抢先一步平定益州和汉中。你看,荆州左边是巴蜀,右边是我们江东地区;上头又与曹操领地接壤,倘若我们可以先一步占领巴蜀,届时便可左右夹击刘备,让他无处可逃。到最后,这荆州终究还是江东的。所以,目前暂且不与他们计较,把目光放远一点。”
  司马功由衷佩服周瑜的应变能力,连忙问。
  “有什么行动?”
  周瑜经过慎重筛选,交给司马功两张名单:“传令潜伏在蜀地的江东密探,重金收买他们,或是刺杀他们。”他们是:
  法正,字孝直,本是扶风眉县人。建安初年,天下饥荒,他和同郡人孟达来到蜀中,依附刘璋。他多谋善断,但刘璋暗弱,不能知人善任,他很不得志,郁郁寡欢,思得明主。
  秦宓,广汉绵竹人,少有才学,长于文辞,素有人望。但他深知刘璋无能,成不了大业,唯恐败亡之日会殃及自己。所以,刘璋数次聘他做官,他都称病不出。
  张松,任刘璋的别驾,此人身长不满五尺,言语却有若铜钟,而且过目不亡,雄辩滔滔。他对刘璋的懦弱十分不满,坚信蜀地迟早会或他人之物。
  张嶷,字伯岐,巴郡南国人,勇敢无畏,任刘璋的虎牙校尉,以忠勇闻名巴蜀,许多名人贤士都愿意和他交往。但他自知刘璋不能成大事,也顺应大势,想投靠明主。
  费诗,字德儒,成都人,少年时就显露出与众不同的才华,十六岁时就出任郡中小吏,曾被举为孝廉,没有应荐,现任刘璋的御史大夫,初时极有干劲,政绩卓著,但渐渐看清了刘璋的前途黯然,十分疏懒。
  王累,巴郡人,字孝先,出身世家大族,勤政爱民,明于事理,通晓军事,刚正不阿。此人对刘璋勇于直谏,忠心耿耿,曾不顾生死,痛击山野里的土匪。他属于誓死保卫刘璋的人,应该刺杀。
  张任,能征善战,在刘璋的部将中出类拔萃,死也不肯投降别人,应该刺杀。
  严颜,守卫巴郡的老将,善开硬弓,使大刀,有万夫不当之勇,性格刚烈。吴军兵临城下,他必然会死战到底,应该刺杀。
  忽有一日,孙权找到周瑜,不安地说:“刘备反复无常,诸葛亮深不可测,万一他们识破了我们的意图,将计就计,得了荆北之地,不肯罢休,甚至乘江东空虚,忽然发难,那可怎么办呢。而长久将刘备留在江东,又找不到理由。”
  周瑜觉得孙权说的有理,就心生一计。
  “仲谋,且看我用疑兵之计赚刘备和诸葛亮,而且还能把荆北之地赚回来。”
  孙权稍稍安心,发现周瑜脸色很难看:“公谨,你大病未愈,元气还未恢复,为了攻取巴蜀,你日以继夜地操劳,万一病倒了可怎么办?”
  “我顶得住。”
  “你要多休息,能交给别人的事,就别自己干。”
  周瑜叹了口气:“不行啊,这是关系到两分天下还是三分天下的大事,不可走漏半点风声。诸葛亮神机妙算,秋毫不过,若被他嗅到一点蛛丝马迹,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这一日,刘备接到周瑜邀请,去观看陆军大营。
  刘备觉得正值孙刘联盟的蜜月期,周瑜绝不敢加害他,尽管如此,他还是带上了孙夫人。
  那是京城外的一座小山脚下,数万骑兵和步兵正在演练阵法,往来冲锋,尘烟弊日,喊杀声震天。
  刘备惊问:“都督,你意欲为何?”
  “皇叔,这兵马与曹兵相比,如何?”
  “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果我要伐曹,不知刘皇叔能否助我一臂之力。”
  “江东要伐曹?”
  “不错。如今曹操正和关中的马超、韩遂等人激战,此时若不伐曹,还待何时?等到曹操彻底统一了北方,再过数年,必会卷土重来。下一个赤壁之战,我们败多胜少啊。”
  “仲谋,你不知中原的虚实。我在中原征战二十多年,中原的物力人力非江东和荆州可比。曹操即使分兵三路,我们也会无功而返。”
  “这么说,刘皇叔是不想出兵助我了。”
  刘备看了看孙夫人:“此事关系重大,还须从长计议。”
  周瑜脸色沉下来,十分不悦:“那就请皇叔从长计议吧。”
  接下来数日,周瑜天天派人请刘备出兵,共伐曹操。刘备攻打襄阳郡,周瑜则攻打南阳郡。刘备执意不肯,于是就被软禁起来。
  随行护驾的赵云人单力孤,身在江东腹地,也无计可施。孙权逼刘备写信给诸葛亮,要他发兵,助周瑜攻曹。刘备当然不会写。
  刘备说:“你们伐曹,是不是怕我趁虚而入。”
  孙权和周瑜默认。
  刘备说:“这怎么可能呢?你们败了,曹操顺江而下,我在荆州如何抵抗呢?”
  诸葛亮闻知刘备被软禁起来,原因是孙权和周瑜逼他伐曹,就怀疑起来。
  伐曹不是时机,以公谨的眼光,怎么会看不出来呢?孙权也曾亲率大军攻打过合肥,无功而返。难道他又想以攻为守?或是赤壁之战胜利后,他头脑发热,真要伐曹。若真如此,倒也罢了,只怕公谨另有所图。
  诸葛亮派到江东的密探回报:江东兵马日夜操练,孙权四处劳军,鼓舞士气,周瑜忙着调兵遣将,一派打大战的景象。
  江东真的要用兵了,会攻哪里呢?
  是巴蜀。
  一定是巴蜀。
  诸葛亮如梦方醒:打曹操?这不可能,公谨对天下大势见解精深,绝不会这么愚蠢,那只有益州了。公谨一定是要攻打益州。天下英雄的见识都差不多,我想到了益州,公谨怎么会想不到呢。
  他像被火烧了似的,飞快地铺开地图,看见荆南四郡和荆北之地在江东和巴蜀之间,就像一道狭长的木楔,被牢牢地夹住,不由得出了一身冷汗。
  啊呀,我中了公谨的计了。割让荆北之地,是为了把我们拖住,等到公谨取了巴蜀,东西两面夹击,我们就成了江东囊中之物了。两分天下后,再与曹操争天下。如今之计,该如何呢?
  巴蜀的刘璋和张鲁,哪里会是公谨的敌手。公谨素来心思慎密,滴水不漏,他攻取巴蜀的计划,应该早在几年前就准备了。连我都被他瞒过了,何况是刘璋和张鲁,而且二人素来不和,张鲁欺负刘璋懦弱,想蛇吞大象,灭亡刘璋。公谨很可能会利用这一矛盾,坐收渔人之利,先诱导张鲁夹击刘璋,最后再击破张鲁。
  公谨如果攻占了巴蜀和汉中,刘皇叔北有强曹,南有大海,连逃跑的路都没有了。不行,我一定要阻止公谨进攻巴蜀,否则,刘皇叔的理想和我的抱负,将统统付诸东流了。
  但是,诸葛亮苦思数日,都因为时间关系,无计可施。刘备还在江东,诸葛亮投鼠忌器,而伐蜀的准备工作远远落后于周瑜。
  半个月后,密探再报:周瑜率领十万大军伐曹,行到江陵时,果然急转向西,杀向蜀地。
  周瑜拖着重病之身,踏上了伐蜀之路。
  人生苦短,能搏几回。曹操平定了马超和韩遂等人,一定会攻打汉中和巴蜀。囚禁刘备,只是权宜之计,若真杀了他,江东和刘备就会两败俱伤。刘备和诸葛亮在荆州立稳脚跟之后,必然是图谋巴蜀。此时是江东壮大的最良时机,稍纵即逝啊!
  于是,周瑜就不分昼夜地操劳忙碌,听任病魔缠身。他还要装出一副不断病愈的姿态,以欺骗小乔和孙权。
  只要能攻下巴蜀,挫败诸葛亮,我就是死也会含笑。大丈夫轰轰烈烈,威震天下,留名于后世,何等快哉,何必在乎多苟活几年。
  这次出征,两员副将一个是甘宁,一个是奋威将军孙瑜。他是孙坚的侄子,身经百战,深得军心。孙权和周瑜决定,攻占巴蜀之后,他就是益州太守。
  一路行军,周瑜都在马上和病魔搏斗,饭一天比一天吃得少,好在孙权请了一个名医做随军郎中,时刻不离他的左右。
  众将劝他乘车,他觉得乘车会影响士气,坚决不肯。
  每当晚上,随军郎中就会替周瑜诊病,孙瑜都会守在帐外。
  “先生,都督的病到底怎样了?”
  随军郎中的头一次比一次摇得厉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都督的病根是二十多年前种下的,无法根除,只是靠小心调养来维持。可是,这么多年,都督一直是操劳过度,生活经常没有规律……”
  “都督还能活多久呢?”
  “都督血热气盛,意志坚强,非常人可比,这是都督还能支撑到现在的主要原因。下官会稳定住都督的病情。”
  “我们打败刘璋和张鲁,要三个月。”
  “将军放心,只要都督不再绞尽脑汁地操劳,注意休息和调养,下官保证让他攻下巴蜀,完成大业。”
  大军将至巴丘县时宿营。
  这晚的夜色很浓,就像一团化不开的墨,只是一点星光闪耀,那是北极星。
  周瑜不顾孙瑜的反对,将众将召集起来,鼓舞士气,作战斗总动员。
  刘璋懦弱无能,巴蜀的贤能之士和士族豪强无不思念明主。江东这几年迅速崛起,各地豪强无不侧目,尤其是赤壁一战,更是威震天下。吴兵所到之处,必然会有摧枯拉朽之势。只要打好头两仗,巴蜀兵马就会望风而逃,彻底失去抵抗的信心。众多的江东密探潜伏到巴蜀各地,各就各位,他们所策动的巴蜀的有识之士,正准备接应江东的大军。
  种种迹象都表明,伐蜀之战将十分顺利。
  其实,伐蜀之战早就开始了。孙权稳定了江东之后,江东的密探就一批批地潜入蜀地,刺探情报,策反有识之士,伐蜀计划不断地在周瑜的脑海里酝酿、修改、再修改,直到天衣无缝为止。
  众将退出后,周瑜正在喝随军郎中亲手煎的药,一个亲兵进来禀告。
  “都督,荆州诸葛亮的使者求见。”
  “快请。”
  来人是松儿。
  信一共有两封。
  周瑜屏退随军郎中,打开了第一封信。这是一封公信,开头就劝周瑜退兵,然后告诉了他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他成功地说服了孙安,帮助刘备逃离了吴郡。
  第二件事,诸葛亮给张鲁和刘璋各写了一封信,说明巴蜀和汉中齿唇相依,他们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和周瑜一拼。赤壁一战,周瑜一跃而成天下名将,令张鲁和刘璋十分惧怕,他们马上放弃前嫌,共谋抗周之计。
  第三件事,诸葛亮将亲自入蜀,帮助刘璋,指挥蜀军,与吴军决战。
  周瑜看到这里,大惊失色。
  刘璋身边多了一个诸葛贤弟,伐蜀计划的很多环节都将要重新考虑了。
  如果我身体强健,能日夜思考,指挥作战,当然可以和诸葛贤弟大战一场,一较高下,可如今体弱少食,一半性命已经被老天爷握住了,还能经得住旷日持久的大战和竭心殚虑吗?也许能,也许不能!万一我在大战中因病倒下,岂不误了江东大业?又损了一世英名。不明真相的人,会以为我是诸葛贤弟的手下败将呢。
  即刻退兵,更不行,不战而退,岂不让天下英雄笑话。我若在激战中出了意外,甘宁和孙瑜绝不是诸葛贤弟的对手。难道江东的大业,就因为一个诸葛贤弟而成了水中花镜中月?
  江东兵强马壮,且有内应,但远道而来,将士疲惫,巴蜀山川险要,以逸待劳,又有诸葛贤弟挂帅,将是一场恶战。
  三日后,大军就到了巴郡,和蜀军短兵相接。一定要在三日之内,制定出新的攻蜀计划。我和诸葛贤弟是当世双雄,迟早要比个高下。
  主意打定,周瑜振作精神,铺开地图,思考起来。不知不觉中,迎来了新的一天。
  一夜未睡,新的伐蜀计划在他的脑海里初具雏形了,他的精神很兴奋,但身体却极不舒服,腹内饥饿,肠胃似乎粘到了一起,但什么东西也吃不下去,连一点温水下肚,都想呕吐出来。被清凉的晨风一吹,就觉得冰冷彻骨,寒不可挡。
  忽然一阵旋风吹过,卷着沙尘向马上的周瑜扑来。他急忙伏在马上,等到沙尘过后,再挺身时,觉得眼前一黑,就失去了知觉,再醒来时,已经躺在车上了。
  奋威将军孙瑜和随军郎中守在身边。
  “公谨,你怎么样了?”
  周瑜不答反问:“车怎么停下来了?”
  “公谨,你晕倒了,郎中说你不宜颠簸……”
  “怎能因为我一人的安危,就误了伐蜀大计呢!”周瑜一发怒,头就一晕,一阵剧烈的咳嗽,过了好一会儿,才接着说:“你好糊涂!快令大军继续前进,严密封锁我病重的消息。”
  于是,大军继续前行,直到夜色低垂时,才安营扎寨。
  周瑜喝了三碗不同的药才上床。
  难道苍天不愿意看我成大业?偏偏在这关键时候让我病倒,十几年的策划付诸东流。有人说,一个人太伟大了,苍天都会嫉妒你,难道真是如此?
  刘璋宽厚仁慈,没有威信,其下的能人志士纷纷出走,另投明主;汉中的张鲁迷信鬼神,用天师道的宗教形式来治理属下的百姓,狂妄自大,一心想称王称霸,在二百多名密探和一大批内应的配合下,诸葛贤弟最终也无法力挽狂澜,难道上天是想让我数年的心血,毁于一旦吗?
  周瑜觉得很闷,忽地想起了诸葛亮的另一封信,急忙打开看。
  这是一封私信,口称贤兄,说伐蜀的事宜,千头万绪,周瑜能瞒天过海,必然是费尽心机,日夜操劳。如此一来,本来就身患重病的他,病情必将恶化,这令诸葛亮十分担心。请周瑜少思多食,清心静养,好好保重身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字字情真意挚,确是发自肺腑。
  诸葛亮向周瑜推荐了一位名医,姓华名佗,字元化,沛国谯人,通晓养生之道,精于处方用药,治疗疾病,医术绝妙,堪称神医,许多被公认无法医治的顽症,都被华佗治愈了。
  听说华佗就在蜀中行医。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和华佗有点交情,诸葛亮就请黄承彦亲自入蜀,寻到华佗之后,即刻来替周瑜诊治。
  贤兄若得华佗,大病无忧。今其在蜀地行医,贤兄可觅其踪,用密探亦不为过。若亮得此人,必将送至兄处,与兄诊治。亮之心,与贤兄之心通矣,祈盼贤兄长久。望垂暮之年,吾与贤兄比邻而居,共享太平。
  弟:诸葛孔明叩拜。
  周瑜看了,既感动,又感慨。
  “诸葛贤弟无愧于刘备,也无愧于我,难啊!只是我怕是等不到华佗来的那一天了。”
  当晚,周瑜的病情突然恶化,大口吐血,呼吸困难。随军郎中急忙赶来,经过一番抢救,仍无起色。
  周瑜觉得浑身无力,就连那股精神气都慢慢地消散了,自知死期将至。
  回到帐中,种种往事如潮水般地涌上心头。
  非战之罪,天亡我也!我又能怎么样呢!我一生勤奋苦搏,没有虚度光阴,击败强曹,迎娶小乔,开拓江东基业,虽然未能攻占巴蜀,十分遗憾,总的来说,也算满足了。更重要的是,诸葛贤弟天下奇才,号称“卧龙”,这次也中了我的计,而且很可能由此定出胜负。如果我身强体键,诸葛贤弟能改变战争的进程,却改变不了战争的结果。我攻下巴蜀,和孙权东西夹击,北有强曹,南是大海,诸葛贤弟纵有天大本领,也救不了刘备。
  这么一想,他的心情就平静了,很坦然地面对死亡。
  曹操统一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自以为天下无敌,却在赤壁一战中,被我烧个灰飞烟灭,否则,他攻占江东,再取巴蜀,天下就一统了。可以说,是我改变了天下。不管今后诸葛贤弟如何伟大,也都是我的身后事。天下有识之士一定会说,如果周瑜不死,诸葛亮就不会这么伟大。我的一世英名就此保住,死有何惧。只是苦了小乔,欢娱难再,只好和大乔一样,在无边寂寞、无穷追忆中消磨余生了。
  伯符死时,大乔正值青春妙龄,身边只有襁褓里的儿子,真是何其凄惶。岁月悠悠,她只有朝朝啼痕,夜夜孤灯,含辛茹苦,抚育遗孤。一代佳人,红颜暗消,竟不知何时凋零。小乔和她相比,还是好得多。难道红颜和英雄一样,很容易遭遇天忌,都是薄命的吗?
  当夜,周瑜就给孙权写信:
  人命之长短,皆由天定,半分不由人,吾之早逝,不足惋惜,只恨巴蜀在望,竟不能得,甚为遗憾。如今,北有强曹,刘备寄寓荆州,如同养虎。天下大势未定,可联刘抗曹,缓图中原;子敬为人忠烈,临事不苛,可以代我,所言能采,公瑾死不朽矣。
  周瑜又给诸葛亮写了一封私信,做了情深义重的话别,他觉得僧人出家的目的,不是厌弃世间,而是舍弃常人所不能舍,忍受常人所不能忍,放下物欲、名利,把全部身心投入佛教的事业,施予佛、法、僧三宝及芸芸众生,使众生脱离苦难,得到安乐。而有的人说,世俗所谓“看破红尘”而出家逃避的说法是不对的。这和儒家的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如出一辙,殊路同归。所以,他勉励诸葛亮要积极入世,辅佐明主,挽救天下百姓于水火……
  写到这里,他的笔滑落在地,伏于案上,就此长眠不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