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走为上——姜维求计避祸








  这个智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五回“诏班师后主信谗 托屯田姜维避祸”。
  当姜维在祁山一带同魏将邓艾殊死战斗时,后主刘禅在成都,听信宦官黄皓的话,贪恋酒色,不理朝政。朝中大臣因后主荒淫,对国家前途不免忧心仲仲,一时之间,贤人逐渐离去,而小人却乘虚而入。当时有个名叫阎宇的右将军,什么功也没立,只因善于巴结宦官黄皓,居然爬得很高。他听说姜维在祁山战斗不利的消息,便求黄皓对后主刘禅说:“姜维一次又一次出兵都毫无建树,可以让阎宇代替他。”后主自然听从,便派出使臣,携了诏书,召回姜维。姜维正在祁山进攻魏军的营垒,忽然之间一天连来三道诏书,命他班师。他无可奈何,只好从命。
  回到汉中以后,姜维安排好人马,便同使臣一起到成都去面见后主。可后主一连十天都不上朝。姜维心中十分疑惑。这一天来到了东华门,正好遇见秘书郤正。姜维问他:“天子要我班师,你知道是什么缘故吗?”正笑着回答:“大将军怎么还不知道,这是黄皓为了让阎宇立功,请求朝廷,发出诏书召回将军。后来又听说邓艾善于用兵,估计阎宇不是他的对手,这事才又搁下不提了。”姜维一听此言,不由大怒说:“我一定要杀掉这个奴才!”正制止他说:“大将军继承诸葛武侯的事业,责任大,职权重,怎么能那么感情用事?如果闹得天子都容不下你,那可就不妙了。”姜维很感激地说:“先生的话很有道理。”
  第二天,后主与黄皓在皇宫后花园设宴饮酒,姜维领几个人直接进来。早有人向黄皓通风报信,黄皓慌忙躲到花园的一角。姜维来到亭下,叩拜后主,流着泪说:“臣将邓艾已围困在祁山,陛下接连降下三道诏书,召我回朝,不知陛下是什么意思?”后主默默不语。姜维又说:“黄皓奸邪狡猾,专擅朝政,与东汉末年那些祸乱国家的宦官没什么两样。只有早早杀掉此人,朝廷才可以安宁,中原才可以恢复。”后主笑着说:“黄皓不过是一个供使唤的小臣,就算他专权,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你又何必把他放在心上?”姜维叩头说:“陛下今日不除黄皓,灾祸很快便会降临了!”后主说:“爱一个人便愿意他活下去,恨一个人便要他死,你怎么连一个宦官也容不下?”说着便命人到花园一侧去找来黄皓,让他向姜维叩头请罪。黄皓哭鼻子抹眼泪地说:“我不过是伺候皇上罢了,并不曾干与国政。将军千万不要听信外人的传言,想要杀我。我这条小命就掌握在将军的手里,还请将军可怜可怜我。”说罢,又是叩头,又是哭号。
  姜维愤愤而出,见郤正,将这些情况详详细细地告诉了他。正说:“将军将有大祸临头了。将军若有个三长两短,国家也就完蛋了。”姜维说:“请先生教我保国安身的办法。”正说:“陇西有一个地方,名叫沓中,那里土地十分肥沃。将军何不仿效诸葛武侯屯田的事,上报天子,前往杏中屯田?这样,一可以收获粮食以供军中之用,二可以夺取陇右大片土地城池,三可以使魏国军队不敢对我汉中轻举妄动,最后,将军在外握有兵权,谁也不敢算计你,可以避祸。这就是保国安身的办法,将军应早早去实行。”姜维大喜,道谢说:“先生的话真是金玉良言。”
  第二天,姜维上表后主,要求去沓中屯田,仿效诸葛亮,后主答应了,他便回到汉中。
  [评析]
  “三十六计走为上”,这个智谋故事的核心在于一个“避”字,好汉不吃眼前亏,识时务者乃俊杰,有时候还要学会避祸自保,避免与敌手正面相撞,使自己得不偿失。这种谋略的表现形式很多,可以从时间上分为防患于未然和补救于事后,可以从态度分为积极遏制和消极避让,可以从手段上分为正当和担曲。“走”或“不走”有时的确要费一番思量。该走的时候不走,不该走的时候又走了,都会产生困扰。所以,“走”也是一门艺术,既要掌握时机,也要靠点运气,才能走得正是时候,走得理直气壮。
  走为上之例说——申屠蟠逃避议政
  申屠蟠生于汉代末年。当时游士汝南范滂等人非议朝政,随之,公卿以下的官,都折断符节辞职,太学院里学生争相仿效议政的时风,认为文学将兴起,文人将被重用,申屠蟠偏偏叹息道:“从前战国时代,文人在一起议政,各国国王争相作扫除异己的先驱,最终有了焚书坑儒的大祸,今天看来也要有祸了。”于是销声匿迹,躲到梁山、砀山之间,以树做房屋,一切都自己动手干。
  过了两年,范滂等人果然因“诽讪朝廷”而惹祸,有的被处死,有的受刑,只有申屠蟠保全了性命。
  走为上之例说——伯颜自留后路
  元代时有人告乃颜想要谋反,皇帝下诏令伯颜去侦察他的情况。伯颜知道自己此去凶多吉少,就做了精心的准备。伯颜发现如果要平安回来,逃回来时的交通是一个关键。于是,伯颜就带上许多皮袍进入乃颜所管辖的地区。到了乃颜控制的地区以后,每到一个驿站,伯颜就把这些皮袍送给管驿站的官员,一路上交了不少朋友。
  乃颜反心已决,对伯颜的来意也有所了解,他设下一个计谋,准备除掉伯颜。伯颜到了乃颜处,乃颜为他设宴,打算在宴会中把他抓起来。伯颜发现事态不妙,同他的随从快步逃了出来,分三条道逃走,管理驿站的官员因为得了他皮袍,便争着把健壮的快马献给他,于是他便逃脱了。
  走为上之例说——万二听诗知势
  明太祖洪武初年,嘉定县有个人叫万二,是元朝的遗民,他在郡内是数一数二的富豪。有人从京城回来,万二问他京城有什么见闻。那人回答:“皇帝最近作了首诗: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披被。”万二叹道:“不好的兆头已出现了。”他分析是皇帝对江南富豪拥有的财富有了担心,有可能对江南的富户采取行动,剥夺他们的家财。
  万二马上安排出去避祸,他把家财委托几个能干的家人掌管,自己买了一艘巨船载妻子儿女泛水漫游,到洞庭湖和湘江一带去了。果然,明太祖对江南富豪采取了严厉的敛财政策,不到两年,江南财主陆续破产,独有万二避祸在外,躲过一劫,后来家业兴旺。
  走为上之例说——刘伯温功成身退
  为朱元璋平天下,治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刘伯温在功成之后,多次上书请求告老还乡,其原因亦是主动与被动两种因素相撞促成的结果。洪武三年(1371年),朱元璋授予刘伯温弘文馆学士,封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诚意伯。刘伯温为了免遭朝廷官场斗争的不测之祸,随即上书明太祖,要求辞仕过隐居生活。原因有二:一是青少年立下的报国志得以实现,位至开国功臣之列。二是他生就这豪爽刚正、嫉恶如仇的思想性格,在为朱元璋出谋划策时曾得罪过不少人,像宰相李善长、胡惟庸等人,就是对明太祖朱元璋,他也常常直谏不讳。因此,他想尽早从官场的旋涡中抽出身来,激流勇退。洪武四年二月,刘伯温回到浙江青田南田山(今浙江省文成县)故里,在乡间每日读书吟诗,饮酒奔棋,谢绝同一切官府来往,静心修养,乐哉快哉。说刘伯温上书请求辞职含有被迫原因,还可以从他后来被朱元璋剥夺俸禄一事加以佐证。公元1373年,胡惟庸当上了亟相,他对刘伯温曾经在明太祖面前不同意自己担任丞相一事,怀恨在心,故诬陷刘伯温在故里谋占有王气之地为自己墓地,图谋不轨。朱元璋因疑心极重,遂于第二年下旨剥夺了刘伯温的俸禄。刘伯温被迫忍气吞声进京说明真情,不想在京积忧成疾,公元1375年3月他重病不起,被送回乡里,一月后逝世。如果刘伯温在朱元璋登基称帝的前夕,不待封官列侯即隐退故里或山中寺院,恐怕也不至于后来遭到剥夺俸禄的冤屈。由此看来,政治斗争中的急流勇退宜早不宜迟,否则,虽辞职也难保全终身。
  走为上之例说——华盛顿辞职当农夫
  美国第一位总统乔治·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主动辞去大陆军总司令职务,不当国王当农夫,回到了蒙特维尔农庄当他的种植园主,重温“在葡萄树和无花果树的绿荫下享受宁静的生活”。嗣后,即在连任两届美国总统后,华盛顿又主动辞去总统职务,不搞终身制,可以说,华盛顿的任职与辞职,都是为国为民,不存在为个人索取什么,这充分体现了一个伟人的坦荡心怀和一位将帅崇高品格的风范。1782年,美国独立战争已结束,胜利后不久,一些阶层和集团都主张华盛顿效仿英国政体——君主制,“登基”做美利坚合众国的“国王”。华盛顿统率的军队也表示支持。对此,华盛顿表示愤怒和坚决反对。他挥笔疾书:“让我恳求你们,如果你们对你们的国家还有一丝尊敬之情,如果你们还为你们自己和你们的子孙后代着想,或者你们还尊重我的话,那么就从你们的头脑中彻底清除这种念头。我认为这个念头包藏着可能降临我国的巨大灾难。”1783年12月23日,华盛顿即在安那波利斯正式交还大陆军总司令委任状,返回到蒙特维尔农庄与家人团聚,恢复了一个平民的身份。
  美国独立后,建立起来的是资产阶级和奴隶主联合专政。当时,软弱的联邦政府毫无实权,国库空虚,负债累累,投机商人囤积居奇,大发横财。作为革命原动力的广大人民群众仍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因此,美国人民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1786年秋,在独立战争发源地的马萨诸塞州爆发了一场谢斯农民起义。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果实正“濒临混乱和毁灭的边缘”(华盛顿语)为此,华盛顿决定再度出山。1787年,华盛顿主持制定宪法会议。1789年,华盛顿又以他的特殊地位、荣誉和声望,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宪法规定,每届总统任期4年。华盛顿连任了两届后。就在他离世的前一年1798年,在美法关’系恶化、战争一触即发之时,已经卸职回到蒙特维尔农庄的华盛顿,又应新总统的召唤重披戎装,担任一支新建军队的总司令,继续为国效劳。——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华盛顿任职与辞职的本质所在!
  走为上之例说——撤退的哲学
  1964年,日本松下通信工业公司突然宣布不再做大型电子计算机。
  对这项决定的发表,大家都感到震惊。松下已花5年的时间去研究开发,投下10多亿元的巨额研究费用,眼看着就要进入最后阶段,却突然全盘放弃。松下通信工业公司的经营也很顺利,不可能会发生财政的困难,所以令人十分费解。
  松下幸之助所以会这样断然地做决定,是有其考虑的。他认为当时公司用的大型电脑的市场竞争相当激烈,万一不慎而有差错,将对松下通信工业公司产生不利影响,到那时再撤退,就为时已晚了,不如趁着现在一切都尚有可为时撤退,才是最好的时机。
  事实上,像西门子、RCA这种世界性的公司,都陆续从大型电脑的生产领域撤退,广大的美国市场,几乎全被IBM独占。像这样,有一个强而有力的公司独占市场就绰绰有余了,更何况在日本这样一个小市场呢?
  富士通、日立、日立电器等7个公司都急着抢滩,他们也都投入了相当多的资金,等于赌下了整个公司的命运。在这场竞争中,松下也许会生存下来,也许就此消退。松下衡量得失后,终于决定撤退。
  交战时,撤退是最难的,如果无法勇敢地喊撤退,或许就会受到致命的打击。松下勇敢地实行一般人都无法理解的撤退哲学,将“走为上”之计运用自如,足见其眼光高人一等,不愧为日本商界首屈一指的大将。
  走为上之例说——剪不断理还乱
  在台湾,录像机市场两大系统之一的Beta就曾因面子问题不肯放弃,而造成极大的损失。
  Beta系统是擅于开发电子新技术的新力公司所发明,与其竞争的对手是JVC公司的VHS系统。
  Beta系统虽然是录像机产品商品化的开创者,在生产的品质上和技术上均领先VHS。可是它在一开始就犯了行销战略上的错误,它想垄断全部录像机的市场,而不肯将技术与其它电子公司分享。
  由于新力公司的固执,迫使其它电子产品公司与JVC公司协力开发新的规格系——VHS。由于JVC公司以公开技术的方式与各大电子公司合作,分享开发成果,因此,在世界各地采用VHS系统的牌号较多,新力公司在初期虽然鹤立鸡群,一枝独秀,但在市场上却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
  采用VHS系统的牌号,联合众家之力围攻原为新力所独占的市场,先是蚕食,最后则是鲸吞。新力公司Beta系统的市场占有率逐渐萎缩。VHS由于人多势众,声势越来越大,市场占有率反而后来居上。
  新力公司虽然了解这种趋势对它不利,但却不甘心在这场世纪大战中认输。它极力地抗拒。
  由于不肯割舍或放弃早已无利可图且无力挽回的市场劣势,新力公司反而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改良技术和加强广告攻势。事实上,这样做违反了行销的原则,想要以公司的声誉和消费者的需求对抗,这不但是吃力不讨好的工作,而且是注定要失败的。
  新力公司的坚持,固然是为了商业声誉,也是他一贯坚持的信心。然而,市场是残酷的,消费者也是现实的。它的努力终于无法再坚持下去。
  1988年春天,新力公司首次正式公开承认Beta不如VHS系统,并决定开始投入VHS系统的生产系列。
  从1980年到1988年,将近10年的时间,新力公司不知耗费了多少人力和财力,从事这一场没有希望的战争。这10年中所投入的一切若用于开发新的产品,那又不知将是一番何等光景呢?2可见战略性的“走”是何其重要啊!
  摘自《三国智谋应用5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