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








  --淮南第三次叛乱司马氏诛杀曹爽之后,掌握了魏国的军政大权,渐有篡逆之意,这自然引起了亲魏派的不满,而接近东吴的淮南地区,士马强盛,边境多务,也就成了反叛的多发地带,在短短几年内,这里便发生了三次大规模的反叛,其中由诸葛诞发起的最后一次尤为激烈。
  诸葛诞字公休,琅邪阳都人,是诸葛亮的族弟,原任荥阳令、吏部郎、御史中丞、尚书等职,与夏侯玄、邓飏相善,在京师颇有点名气,被称为四聪八达中的八达之一。同时也获得了脩浮华,合虚誉的不良评价。魏明帝对诞等亦甚厌恶,将诞等免官禁锢。明帝死后曹爽秉政,诞复为御史中丞尚书,出为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平毌丘俭、文钦之乱后,进封高平侯,转征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
  诸葛诞素与夏侯玄亲善,玄既被杀,王淩、毌丘俭等又相继夷灭,心不自安,便开始帑藏振施,收买人心。又厚养亲附及扬州轻侠数千人为死士。
  甘露元年(256年)八月,吴文钦(三叛之二的发起者)及骠骑吕据、车骑刘纂、镇南朱异(朱桓子)、前将军唐咨(三叛之一的发起者)军自江都(今江苏扬州)来向徐堨。司马昭估计诸葛诞所督兵马足可抵御,但诞仍求调十万军队帮助守卫寿春(今安徽寿县),还要在淮水旁边筑城以备吴,实际是想加强自己的实力。
  九月,吴国孙峻卒,孙綝上台后,发生滕胤、吕据拥兵反对孙琳的事件,吴军退还。
  甘露二年(257年)五月,司马昭得到贾充的密报之后,即征诞回朝任司空。诸葛诞得诏书,觉得事情不妙,便举兵反叛。诞首先攻杀扬州刺史乐琳,然后敛淮南北屯田口十余万官兵,及扬州新附上众四五万人,聚谷足一年食,为坚守寿春之计。同时遣将军朱成至吴称臣上疏,又遣子靓、长史吴纲诸牙门子弟为质。
  六月,吴将文钦、唐咨、全端、全怿等步骑三万前来救援。司马昭也奉帝及郭太后到项(今河南项城县东北)。然后司马昭督诸军二十六万,诈称五十万进屯丘头(今河南沈丘东南),以镇南将军王基行镇东将军,都督扬、豫诸军事,与安东将军陈骞(陈矫小子)等围寿春。王基初至,尚未将城完全围住,文钦、全怿等军已从东北因山乘险突入城中。不久,吴将朱异亦率三万人进屯安丰(今安徽霍丘西南),与进入城内的吴军相呼应。王基等四面合围,表里再重,堑垒甚峻。文钦等屡次出城攻围,均被击退。昭又使奋武将军石苞督兗州刺史州泰、徐州刺史胡质,挑选锐卒为机动部队,以防吴人再行增援。朱异与州泰战于阳渊(在今安徽寿县与霍丘之间),异败退,泰追击杀吴兵二千人。
  秋,七~八月,吴大将军孙琳出兵屯于镬里(今安徽巢县西北),又使异假节,为大都督,率丁奉、黎斐等将兵五万人(一说万余,取《诞传》中“大众”而舍之)前来解救寿春之围,异留辎重于都陆,轻兵屯黎浆(今安徽寿县南)。遣将军任度、张震等领精兵六千人,於屯西六里铺设浮桥夜渡,筑偃月垒。被魏石苞、州泰击破,异军却退就高。异复作车箱攻打五木城,苞、泰攻异,异败归。魏泰山太守胡烈(前任太守常时因称疾不出,被司马昭斩杀)以奇兵五千从小路袭击都陆,尽焚异辎粮。异军乏粮,以葛叶为食,退还孙綝,綝授兵三万人使异死战,异以无粮不从,綝大怒,乃命力士拉杀异于坐上,不久綝便自镬里还建业(今江苏南京)。
  司马昭知道此事后,立刻洞察了孙綝杀异以谢寿春而坚诞意的想法。他判断寿春守军一定会省食减口,等待吴援。于是合围以断守军消息,并派遣部分老弱兵士就谷淮北,禀军士各人大豆三升,让吴军误以为魏兵乏粮。同时遣反间入城,扬言吴人将来救援,而魏军乏食,势难久攻。诞等闻知,果然放宽粮食限额,因此很快就告缺粮,而外援不至。然后司马昭用钟会计,作伪书(钟会工书法,后来又伪作邓艾书信)诱全端、怿率众数千人出城投降,于是城中大骇。
  甘露三年(258年)春,正月,诞、钦、咨等大为攻具,昼夜五六日攻打城南魏军,欲决围而出。围上诸军临高以发石车火箭逆烧破其攻具,弩矢及石雨下,死伤者蔽地,血流盈堑。诸葛诞只好退入城中,城内食转竭,降出者数万口。文钦欲让北方人全部出城省食,而与吴人坚守,诞不听,诞、钦本不和睦,先以诡计苟合,事急转相猜疑,诞遂手刃钦。钦子鸯、虎踰城投司马昭。昭听钟会计不杀而赦之,使将数百骑巡行城外,呼曰:“文钦之子犹不见杀,其余何惧!”城内军民闻之,即有降意。司马昭见城上持弓者不发,便对手下诸将曰:“可攻矣!”,亲自临围,捧军四面进攻,同时呐喊登城。二月二十日,城破。诸葛诞单马率其麾下突小城欲出,大将军司马胡奋部兵击斩之,夷其三族。吴将唐咨、孙弥、徐韶等都率其部投降。
  司马昭手下诸将认为淮南地区仍为叛逆之徒所占据,这些吴兵的家室都在江南,不可放他们回去,要求把降兵全部坑杀。司马昭说:“古人用兵,以保全对方的国家为上策,只杀其首恶而已。吴兵得以逃回去,正好可以显示我国的宽宏大度。”结果一个不杀,把俘虏带回在三河地区接近京师的地方加以安置。又授予唐咨安远将军之职,其余的副将,也都给了他们相应的地位和封号,众人都心悦诚服。
  五月,魏帝命改丘头曰武丘,以旌武功。
  这场战役中,南北双方投入的兵力分别为近三十万与二十五万,甚至大于魏灭蜀、晋平吴的规模。诸葛诞的失败,主要原因是准备不够充分,对贾充的试探也未多加考虑,而吴国的统帅孙綝军事才能平平,且深入魏境作战,补给相对较难;另外,诸葛诞和文钦之间缺乏比较牢固的合作基础,导致了统率层的崩析。所以战争仅仅持续了八个月就结束了。
  与此同时魏国在长城(今陕西周至西南)一带还在与蜀军作战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胜利,这表明了经过三十年的养息,魏国的国力已经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
  司马氏在平定诸葛诞之役中,显示出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和过人的谋略。其代魏与灭蜀平吴,已成不可扭转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