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辨虚实徐庶激司马 昧是非曹操祭卧鱼








  孔明正在着急,那时水营上的于禁、毛玠比你还要急。他们想,射了一个多时辰的箭,这怪物非但不退,反而好象还前进了一点。其实,孔明的船根本没有动,而是这两个人因为紧张而造成的心理作用。毛玠对于禁说,我们不去报禀丞相,乃是一片好意,不使他惊慌。但是,这东西非但不退,反而有所向前。万一射箭射得它发起性来,游过来把水营冲光,大小战船撞翻,爬上岸来,把陆营也扒坍,那还了得!丞相又要怪罪我们,为什么这么大的事情不来禀报。我们两颗脑袋也要危险了。于禁一听,言之有理。所以,一面让弓箭手继续放箭,一面吩咐道:“来,速去禀报丞相。”
  “是。”小兵立即上岸,跨上马背,朝陆营而去。但迷雾太浓,跑马很困难,小兵不敢急驰,只能小跑,而且跑了一段路,就要扣住马匹,找找准目标再跑,否则,恐怕要撞到营头上去,所以速度很慢。好不容易看到前面标灯高照,小兵就看准亮光摸到了陆营门前,丢鞭下马,上前叫道:“门上有人吗?”
  守营兵答道:“什么事?”
  “水营上有军情禀报。”
  “少待。”
  守营兵往中军大营去通禀丞相。
  中军帐上灯火通明,虎案上红蜡高烧,曹操居中端坐,文武站立两厢。怎么曹操和文武还没有安歇?自从杀了蔡、张之后,曹操对自己的水军一直不很放心,加上今晚大雾弥漫虽然大雾年年有的,但如此罕见的浓雾还是从未见过最提心吊胆的是怕周瑜趁此机会偷渡长江、袭击营寨。所以曹操下令:合营将士一个都不许睡觉;炮要多放一些,壮壮军威。上半夜总算还好,太平无事。曹操想,但愿下半夜也这样平静。到天亮,大雾一散,我就不怕了。哪里知道,好戏就在下半夜,诸葛亮就是不让你安逸。
  守营兵跑进大帐:“报禀丞相,水路上有军情禀报。”
  曹操心中一震,刚刚想着水营,水营就有事情来报。别处有军情我还不怕,唯独水路上不能出事情,那里是自己的薄弱环节。不知这三更半夜来报什么军情。吩咐道:“传见老夫。”
  “是。”
  片刻间,水军的小兵奔上帐来:“报禀丞相,江面之上来了一件怪物,体大如山,怪叫震天,放箭射不退。请丞相定夺。”
  “退下。”
  曹操想,怎么别的事情没有,突然来了这么一件怪物?这怪物又是一样什么东西呢?不知众文武中有没有人知晓的,让我来问一声。
  “列公,适才水军报到,江面上来了一件怪物,体大如山,吼声似雷,放箭射不退。列公可知此乃何物耶?”
  两旁文武听后,心想,江边这许多兵将耳闻目睹,尚且弄不明白,我们在岸上看都没有看见,怎么会知道呢?所以大家不响,帐上一片寂静。
  徐庶一听,首先断定不是怪物,长江之中从来没有这样的东西的。他想,那末是什么呢?徐庶想起十月三十长江初次交战时,文聘施放船尾炮,结果被对方破了。当时文将军从瞟远镜中看见,对面将台上是诸葛亮的旗幡。可见,现在孔明在对江帮助周瑜用兵。既然他在对江,那末今天这怪物肯定是他玩的花样。因为他们此番破曹必用火攻,但是周瑜觉得把曹营中的箭也一起烧光太可惜了。曹操的箭是有名的,他家当大,武器也精良。而江东或许又正好觉得箭量储备不足。因此,孔明就借此机会在周瑜面前显显本领:我到曹操那里去拿点箭来给你用用,顺便吓吓这个老贼。他天文极好,今晚的大雾肯定早己料到。于是弄了几十条破船,铺些烂稻草,到这里来骗曹操的箭。故而水营上的人都不识此物,更不知其意,乱叫什么怪物。
  徐庶猜到了一半:孔明来骗箭是确实的,但根本不是为了显本领,而是为了活命。不过,能够猜到是计,并且知道是要箭,这已经十分了不起了,徐庶毕竟不是神仙而是人。
  元直想,不知我的判断对不对?只要到江边一看便知分晓。如果不是诸葛亮,于我无涉;倘若被我料到,我希望曹操这老贼多送些箭去。故而徐庶从旁闪出,拱手道:“丞相。”
  “元直公怎样?”
  “以徐某之见,今晚大雾漫江,忽地来此怪物,须防乃是周郎之计,还请丞相亲往江边一看。”
  曹操觉得此话正合我意,不去看看的确不放心。便道:“如此,元直同往。”
  曹操还要叫他一起去呢。于是,丞相带了众文武出帐,到营门口上马,手下在马前提灯引道,直往江边而来。于禁、毛玠得悉丞相驾到,立即上前迎接。见曹操等人已在不远处下落马背,步行而来,连忙上前恭迎道:“丞相,江中来了一件怪物,放箭射不退,请丞相观看。”
  “待老夫看来。”
  曹操带着文武向江边走来。还未到得江边,只听得前面水军们在高喊:“怪物退啦!怪物退啦!”
  自有一批喜欢拍马奉承的文武,立即向曹操恭贺:“恭喜丞相,贺喜丞相!丞相一到,怪物吓退了。”
  曹操最喜欢别人在大庭广众称他是大人物,说他所向披靡,压倒一切。故而听得有人奉承,他早已喜逐颜开,放声大笑:“哈……”
  哪知笑声未绝,前面的小兵又在叫了:“怪物又来啦!怪物又来啦!”
  徐庶走上前来,一本正经道:“恭喜丞相,贺喜丞相!怪物又来了。”
  “喔唷!嚯……”这有什么好喜的呢?
  被徐庶这么一讲,曹操恼羞成怒,心中结下了仇恨了。但不是恼恨徐庶当众讥讽他,因为徐庶的讥讽对曹操来说,不是一次两次的了,早已是家常便饭了,而是恨那怪物:你一会儿退,一会儿来,存心戏弄于我!心想,待我来仔细察看,究竟是什么东西。
  曹操到江边登高了望,文武站立左右。大家注目对江上看去,果然在浓雾之中有一大堆黑影,其大如山,连连发出震天动地的怪叫声来。曹操看了半天,仍旧不识这是什么东西。回头问两旁文武:“列公,可知此乃何物?”文武个个摇头,“卑职不知”、“末将不晓”、“下官不明”……
  只有徐庶一看便心中明白,果真是二三十条船连在一起,用烂稻草覆盖。那末,定是孔明施计无疑了。可笑这班文武,往日里神气活现,高谈阔论,而今个个都象睁眼瞎子。我量你们一个都看不出来。
  曹操问于禁、毛玠,可有多少弟兄在射箭?于、毛答道,两队兵交替放箭。丞相一听,怪不得射了半天射不退,原来只有二十五个一批在射,人太少了。这个怪物如此庞大,可想而知,它的皮有多厚!射这么一点箭有什么用呢?便下令:再加两百弓箭手,一百个一批,到水营门外轮番射箭。
  这样,射箭的人数就比刚才增加了四倍,连原来的已经有二百五十个人了。前面早已说过,弓箭手放箭的速度很快,一支接一支,扣上弓弦就发。如果用现代的钟表来替他们计算一下,算他每个小兵一分钟放十支箭的话,一小时就要发六百支,一个时辰是一千两百支,那末一百个小兵就可射出十二万支箭。方才于禁、毛玠手下的两队弓箭手已经射了子、丑两个时辰了,大约发出了六万支箭左右。而射到孔明船上的约五万光景,一万落入江中浪费了。
  当时诸葛亮非常着急,眼看离天亮还有一个时辰了,算来最多再收到三万支箭上下,总共也不过七、八万支,回去仍旧不免要死。但是孔明想,急煞也无用,还是先把船掉了头再说吧。于是,孔明先把第六根绳一拉:“休息”。接着,拉动第三根绳索:“后退”。怎么退法呢?倒退不是逆风了吗?不妨,倘然全要依赖风作动力,这船哪里还能用于作战?事实上,当时这种大号战舰一般至少有十二对长桨,排列在船体的两侧。由于船身高大,船舷口离开水面太远,所以,这些长桨都是从船帮上的一个个圆洞里伸出来的,划桨的人都在舱里,还可躲避乱箭流矢。现在,虽说船与船之间靠得十分拢,但因为船体是橄榄形状,因此,实际上靠拢的只是中间部分。船头和船梢还是叉开一大段距离的。中间那六对桨早已抽掉,而两头的各三对桨依然可以使用;最外面的两条船,还可多用靠外侧中间的六枝桨。这样,进、退和转向就都不成问题了,只不过速度慢一点而已。廿一条草船再退下一箭之地后,孔明拉动第四根绳:“掉头”。掉完了头以后,又拉第三根绳,又是后退。但现在的后退是朝着赤壁方向,等于刚才的前进了,进到原来的老地方。再拉第二根:“停泊”。最后拉动第五根绳:“呐喊”。掉一个头比较复杂,总共用到五根绳索,拉动六次,只有第一根和第七根未用。船掉好头后,孔明与鲁肃也对掉了一下座位,孔明仍旧面对赤壁,因为这样比较顺势。桌上那“计算器”里的大半杯酒,本来是向赤壁那边侧的,现在变成往三江口方向斜了。要等恢复水平,才勉强有十万支箭。然而军师觉得这个希望是很小的了。
  正在此时,突然听得外面的箭声一下子比方才稠密了许多,本来是“嚓……”,现在变成了“哗”象倾盆大雨一样泻到草船上,眼见着酒盅里的酒平复过来。孔明先是一呆,怎么一下子箭会来得这么多、这么快?再一想,嗳!我也是聪明一世,懵懂一时了。刚才的箭是水路上于禁、毛玠的手下射的,属于试探性的。射了半天射我不退,才去禀报曹操。水营到陆营要好几里路,加上现在大雾之中行走不便,一来一回要个把时辰。所以,前面两个时辰射的箭不多。现在肯定是曹操亲自到江边来指挥了,这才大张旗鼓地放起箭来。照这样的射法,后面一个时辰稳可以超过前面两个时辰所射的箭,后来居上,俗话叫做“后梢翘”,但现在恰恰是要后梢沉了。
  鲁肃听得这样的箭声,心中好笑:老你的贼,这样卖力干什么?又不会谢你的。
  曹操算是在对怪物进行报复似的,拼命吩咐手下放箭。其实,刚才怪物的隐而复现,正是诸葛亮的船在掉头。因为迷雾实在浓,船再退后一箭之地,曹兵就看不见了,加上那时船上“休息”,怪叫声戛然而止,曹兵以为怪物消失了。等到孔明掉好船头,回到原处,重又敲锣打鼓,曹兵一看,怪物又出现了。
  现在,曹营上除了徐庶之外,,一个也不知道是计,而徐庶知道了也不讲。好象诸葛亮一无对手。事实上也不可能如此,三国时期能耐大的人物多着呢,你徐庶不说是计,自有人会讲给曹操听的。
  就在陆营后营的一顶篷帐里,有这么三个人,一个坐在中间,两个分立左右,这站着的两个都是年轻的小伙子。中间此人年龄四十开外,身材魁梧,穿的是陆路总巡哨的服饰,生一个长方马脸,浓眉大眼,鹰爪鼻,方海口,满脸胡须拉拉奓奓.此人的一生,我们说书的要给他开三种不同的相:前三国,曹操赠马给关羽时,他是管马的槽头,我们明知他是个大白脸,也把他起个小花脸角色。现在他已升为陆路总巡哨了,我们就开他个二花脸的相;到后三国,他六十五岁时,做了大都督,这才给他开大白脸的相。
  这时,此人坐在帐中自言自语:“蛟龙岂是池中物?际会风云须待时。俺,复姓司马,名懿,表字仲达。长子司马师,次子司马昭。想俺胸有经天纬地之才,怎奈运路未通,时机未到,只得暂且屈居人下,当了个小小的陆军总巡哨。今晚大雾弥漫,不能出外查巡。丞相有令,合营将士一概不准安睡,故而在此闲坐。”
  原来是一老二小三只“马”。司马懿乃是三国中与诸葛亮才能匹敌的一位军事家,但是,曹操一生不信任他,歧视他,提防他。什么原因呢?曹操表面上说是司马懿的长相不好,看东西时的目光象老鹰,走起路来脚步象狼,而且头颈特别长、特别软,所以自己可以看得见自己的后背。叫做“鹰视狼步,目能自顾其背”。说他这副长相肯定不是好人。这当然是一种托辞。实际上,曹孟德目光敏锐,看出此人有虎狼之心,手段狡诈而且本性凶残,一旦被他大权在握,就难以控制,反而为其挟制。所以曹操直到临终之时还叮嘱儿子曹丕,不可重用司马氏。倘若被他们得势,我们曹家子孙不得安宁,定要吃他们的大亏。不料,曹丕不听父亲遗嘱,竟然重用了司马懿,司马懿到那时才得操持重权,一朝得志。不出曹操之所料曹魏的军政大权果然不久就落到了他们父子手中,把曹操一世苦心经营的基业一朝倾覆,付之流水。最后,曹操、孙权、刘备三家争天夺地打了几十年的天下,被司马氏一口吞併,三分合为一统。司马懿的孙子就是创造晋朝的开国皇帝,名叫司马炎。现在司马懿对两个儿子说:“儿啊,可信为父之言否?”
  “足见爹爹熟知天文。”
  原来,司马懿在上个月就同两个儿子说,下月初将有一场大雾。但他只知在月初,却不知道大雾降在哪一天。今天果然大雾浓重,证实了自己的推算,故而他问两个儿子,可相信我的说话。
  正在此时,听得外面大声喧哗。
  “儿啊,外边何事喧哗?与我查来。”
  司马昭出去打听。
  其实,这是曹操命令二百弓箭手加入射怪物的队伍,恐怕水营上的箭支不够,派几百小兵到陆营里来搬运。所以,来来回回的脚步声、说话声,十分罗唣。
  司马昭打听明白,回进帐来,把前因后果详细情况告诉父亲。
  司马懿一听,就觉得苗头不对!料想,这是周瑜的疑兵之计,定是用草船来骗取丞相的箭。心想,周瑜的天文倒比我精通,我只知道大雾在月初,而他能算准在今天晚上。如果他不能预见到这个确切的日期,而是临时之间想到这条计,那末布置草船肯定来不及的。
  司马懿也猜中了一半。但猜错的成分要比徐庶更多一层。徐庶是没有弄清诸葛亮借箭的目的,而司马懿则不知道孔明在江东,把他当作了周瑜;人一搞错,借箭的目的自然就猜不到了。但这并不是说司马懿及不上徐元直,而是因为他只晓得曹操的对手一直是周瑜。因此,司马懿不能完全判断正确,也是情有可原的。
  仲达心想,丞相不应该射箭,射箭正是中了周郎之计。待我马上去劝阻。
  “儿啊,快走。”
  司马懿拉了两个儿子出篷帐,上马。直至江边。下落马背,奔到前面一看,只见水营门外有二、三百人在轮番射箭。嗐!这么多文官武将站在旁边观看,都是酒囊饭袋,枉受丞相俸禄,遇到出谋划策之时,一无用处。司马懿从簇拥着的人群中挤到曹操身旁按照他现在的官职,有同曹操直接说话的资格了对丞相把手一拱,道:“丞相,司马有礼。”
  曹操正看得出神,被你哇喇一声喊吓了一跳,心里已经有了反感了。回头一看,见是司马懿,更加生气。便生硬地问道:“原来仲达。到此何事?”
  “丞相,请休开弓,慢放箭。江中来的并非什么怪物,乃是周郎的诡计,前来骗取丞相的狼牙。丞相只须差遣一将,带兵一千或五百,将此一群舟船团团包围,待到天明,浓雾散尽,周郎定被丞相一股而擒之。”
  如果曹操听信他的话,诸葛亮与鲁肃两人都要被擒。但是,曹孟德一向刚愎自用,尤其不相信司马懿。心想:你说是周瑜的诡计,我乃当朝丞相,看了这么一会都没有看出来,两边这许多才高学深、足智多谋的文臣武将也未看出来,倒是你一个马伕出身的小小陆营总巡哨看出来了?笑话!曹操也有点势利,特别是对司马懿看不顺眼。所以并不答理他,只是吩咐道:“与老夫放箭!”
  这一声命令,就等于是驳回司马懿:我不来听你的胡言乱语。
  这时候的司马懿,还想劝曹操听他之言。他想,倘有差错,我甘愿提头见你。但他的两个儿子在旁拉拉他的袖子,意思是,丞相既然不相信我们的话,何必非要劝说,做什么吃屎忠臣呢?他喜欢上当那就让他去上当吧。只有让他吃了亏,才会醒悟到我们的话是正确的。
  司马父子三人退过一旁,眼睁睁看着这许多好箭白白地送与江东。
  司马懿的话曹操不信,却震动了旁边一人的心。谁呢?就是徐庶。元直心想,我刚刚以为这里没有一个人能够看出诸葛亮的计,不料爆出一个冷门,来了一个陆路总巡哨司马懿,把孔明的计策全部戳穿。虽则他说是周瑜,对江东目前的人物还未搞清楚是一个差错,但到底能够看破是计,知道是来骗箭的,说明这个人的才干不在我徐某之下。我虽然与他同在曹操手下,倒从未听说他有如此本题。这个人放在这里,于江东不利。因为此番孙、刘联军破曹,江东必定要用火攻。但要用火攻,必须再叫曹操中两条计,一条诈降计,一条连环计。倘若诈降计来,被他识破,连环计来,被他点穿,则破曹之计就成了纸上谈兵了。曹操今天可能不用其谋,谁能肯定曹操一世不用其智呢?三条计策中只要有一条计不中,赤壁就烧不成,刘皇叔就无法站稳脚跟,大汉就无法复兴。因此,我一定要设法赶司马懿离开赤壁。用什么办法呢?对付这种聪明人,不能跟他当面交锋的,因为他与我旗鼓相当,不会轻易上我的当。我只有让曹操上当,通过他来气气司马懿:你的好话丞相不要听,我的木梢他掮了就跑。使司马懿明白,此间不是你用武之地,你本事再大也没有用。司马懿必然气得一走了之。
  徐庶给曹操上当并不是象说书人那样放放噱头,开开玩笑,而是使人一下难以识破,具有深刻用意的。元直打定主意,从旁闪出,对着曹操拱手道:“某见丞相。”
  曹操见是徐庶,对他笑笑。再回转头来对司马懿望望:你这个家伙开出口来象雷响,恶形恶状,看见了就令人讨厌。徐庶虽然老是给我掮木梢,但开出口来文文静静,说出话来杉彬有礼,看着就舒服。因此望着徐庶说道:“元直公怎样?”
  “丞相,此物并非江中之怪物。”
  旁边的司马懿一听,徐庶毕竟是山林高士,有见识,长江中哪来这种东西?
  徐庶又说:“亦非吴兵杀过江来。”
  司马懿想,同我的看法不谋而合,这也对的。周瑜这条计不过是来骗点箭。并不是来偷营袭寨。
  曹操倒有点听不懂了,这也不是,那也不是。便问:“那末究竟何物?”
  “此物名叫‘卧鱼’。”
  “卧鱼”?这下司马懿也不懂了,明明是草船,怎么说是“卧鱼”?何为“卧鱼”?我也第一次听说。
  其实,徐庶已经告诉你,这船上便是诸葛亮,不过他讲得比较隐晦。所谓“卧鱼”者,即是卧龙也。人家说鱼化龙,他现在来一个龙化鱼,真是鱼龙混杂了。
  徐庶的话转了这么几个弯,曹操已经被他弄得晕头转向的了,哪里还辨得清内中的真伪。因而又问道:“那末‘卧鱼’又是何物呢?”
  徐庶料定曹操必要追问,一大篇谎话早已编好在头脑中。因此不慌不忙地说:“卧鱼,乃是长江之中数千载的老鱼。丞相博古通今,定然知晓世上有四大神鱼:东海‘鲸鱼’,南海‘鳌鱼’,北海‘鲲鱼’,长江‘卧鱼’。”
  “这个……”
  曹操对徐庶讲的东西不完全知道,故而欲言又止,不敢接口。他想,这四大神鱼中的前面三种,我倒都听说过的,就是这“卧鱼”有点陌生。想来徐元直才学渊博,说错了定要被旁人嘲笑。不过,既然称为四大神鱼,自然不可能只有三种鱼的,这第四种大概是“卧鱼”,也许我在书上看到过,却又忘记了。
  徐庶做的木梢就是这样巧妙,他总是真真假假,模模糊糊,假中藏真,真中羼假,似真又非真,似假又非假,总是把一件假货夹杂在几件真货中间。曹操看到了面上的几件真货,以为下面也都是好的,于是就统统掮了去。
  曹操想,我现在如果说从未听到过“卧鱼”这个名称,就要被他取笑,说来堂堂当朝丞相,连大名鼎鼎的“卧鱼”都不知道,实是枉空。曹操为表现出自己样样都懂,只得不懂装懂来掩饰:“若说四大神鱼,老夫自然知晓。我问的是,尔怎样断定此物便是‘卧鱼’?”
  只怕你不上当,你上了当,我就有文章好做。徐庶就若有其事地对曹操说:“丞相,这‘卧鱼’乃是神物,深通灵性,极守本份,平日伏于江底,从不兴风作浪。一旦浮出水面,江中鱼鳖虾蟹都要前来朝拜于它,名为长江水族大会。此时,老天必要助它一江浓雾。古人云:“天将雨而商羊舞,风欲起而石燕飞。”今日江上之大雾为历来所罕见,由此可知,定是‘卧鱼’出水。”
  徐庶说鬼话,还有理论根据哩!
  曹操听他引经据典,讲得头头是道,合情合理。心想:不错,既然称为神鱼,自然是有灵性的,知道自己体躯太大,经常浮上水面,定要闯祸,不是碰翻船只,就是伤害生灵,所以它一直伏在水底,安份守己。一定要江面上起了浓雾,船只不通行了,它才浮出水来。古书上说,每当一种叫商羊的独脚鸟儿出现时,天就要下大雨了;看到石燕成群飞舞,那便是起大风的征兆。这就是说,这类奇异的禽兽鱼虫出现,都与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从今天这种少见的浓雾来看,就可以推断出,这件东西就是“卧鱼”。“卧鱼”是长江中鱼类的祖宗、首领,它一出现,那些子孙、部下都要恭恭敬敬地朝拜它,这使形成了长江水族大会。哦,原来“卧鱼”还有这么一段故事,倒颇有兴味。曹操又问:“那末,喤喤之声又是什么呢?”
  徐庶想,不瞒你说,诸葛亮的计我样样都明白,就是这声音,我到现在还不清楚,不知孔明是用什么东西发出来的。不过,要回答你这个问题还是十分容易的,说道:“此乃卧鱼吼叫之声。”
  曹操想,有些鱼是会叫的,这确有其事。“卧鱼”身体这么大,又称到神鱼,叫出来的声音绝对不会象老鼠那样吱吱吱地叫,肯定特别响。曹操越听越相信,越听越入神,似乎到江边来不是察看军情的,而是来开开眼界,见识一下“卧鱼”。
  两旁文武听了徐庶的一派胡言,也都信以为真。都在卧鱼长、卧鱼短地议论纷纷。顿时,“卧鱼”两字不胫而走,四下传开,自后向前,一直传到水营门外面那班弓箭手的耳朵里。大家一听,原来这东西不是怪物,叫“卧鱼”。刚才不知道它的尊姓大名,所以只能叫“长江怪物照箭”,喊起来非常拗口,不得劲。现在知道了它的名字,就可以直呼其名了。这班弓箭手向着江中齐声叫道:“‘卧鱼’照箭唻!‘卧鱼’照箭哪!”
  一面嘴里喊,一面更加起劲地射箭。
  曹操这时想到了一个问题:“卧鱼”既然是神鱼,又是难得出现的,正巧被我遇着,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让我再问问徐庶:“元直公,但不知见到‘卧鱼’祸福怎样?”
  “丞相,见到‘卧鱼’乃是大吉之兆,主在克敌制胜,戡定一方。丞相定能踏平三江,生擒周郎。”
  徐庶嘴上这般讲,心里想,你看见“卧鱼”是晦气的,非但不能过江,而且保你在赤壁一蓬火全部烧光。接着,徐庶把话题一转:“不过,丞相,‘卧鱼’水族大会,焉能放箭射退?理应设下香案虔诚跪拜,通神祝告,叩头四个,‘卧鱼’自然退去。”
  司马懿听到这里,心中暗暗说道,这家伙信口雌黄,完全在热昏。
  哎,尽管他热昏,曹操就是相信。他想,怪不得放了那么多的箭还射它不退,原来“卧鱼”是不怕箭的,它是吃软不吃硬,一定要给他磕了头才肯算数。虽然我平时上朝见驾都是立而不跪的,皇帝作不了我的主,但是今天由不得我了,得罪了神鱼,恐怕对我的水战不利,还是磕了四个头让它退去了事。不过,徐庶的说话是不可不信,又不可全信的。不听他的话要上当,听了他的话又要受骗。现在他叫我不要放箭,看来这话靠不住,说不定幸亏是这些箭才把“卧鱼”射住,使它不敢靠近的呢。万一我停止放箭之后,“卧鱼”游过来横冲直撞,把水营冲坍,把战船撞翻,叫我如何收拾?到那时,我杀你徐庶都来不及了。所以我要来一个双管齐下,软硬兼施:磕头归磕头,射箭归射箭,这叫磕头射箭两不误。它若吃硬功,我在射箭;它若受软功,我在给它磕头。这样,万无一失。
  不料,你这样做反而更加上当。如果你马上停止射箭,还可以少一点损失。徐庶就是摸准你曹阿瞒的脾气,知道叫你不要放箭,你只会放得更加起劲,更加厉害些。这样,孔明就可以来一个大丰收。
  别的名人高士最多在死了之后才有人给他立庙塑像,供奉香烟。只有孔明,在生前就有两次被人当作神道来祭祀了。第一次就是今天草船借箭,曹丞相受骗给他磕头。第二次是七擒孟获的过程中,蛮王隔着泸江摆设香案,对他虔诚跪拜。
  现在,曹操一面下令继续放箭,一面吩咐摆设香案。片刻之间,香案设好,一对黄蜡高烧,炉内香烟缭绕,案前一只蒲团。曹操对两边文武看看,下令道:“列公,一齐跪下了。”
  他自己上了当不算,还要拖人下水呢。众文武纷纷跪下。
  曹操正要想撩袍跪下去。突然想到,我先要看你徐庶跪不跪,你不跪,说明里面有文章,我也就不跪。丞相回过头来对徐庶看。
  元直想,我帮了孔明的忙,还要叫我给他磕头?断无此理。我怎么会自己掮自己的木梢呢?但是这老贼在盯着我看,不跪不行。怎么办?徐庶脑子真快,马上装模作样拎着袍角向右面边上走去,一路沉倒了头对地上看……
  曹操想,这家伙在干什么?喔,明白了。此人脾性怪僻,不合群。当初关云长在我这里他还有两个朋友。现在连一个真朋友也没有了。他又向来自鸣清雅,看不起这班文官,不愿意同他们跪在一起。而且此人很爱清洁,这里地上比较脏,所以他在找一个合适的地方。
  其实,徐庶是在逃避周围目光的注视。他知道,现在迷雾很浓,上面因为有标灯照射,所以每个人的上半部分都露在光线底下,更何况大家都凑在一块,看得比较清楚。只要稍微离得远一点,下半部分就模糊不清,就可以耍花招了。徐庶走出了一段路,回头一望,曹操的下半身看不清了,说明他在那里看我也一样,这才立定脚步,慢慢地蹲下身去,用道袍把脚遮好。
  曹操见他蹲下去,以为也跪在地上了。再对四周一望,人人都跪着,只有司马懿父子三人象船上的桅杆一样站立着,心里顿时来了气。曹操想,我丞相都跪了,你们为何不跪?非要我再请你跪不成?因此驾官指头朝他们一指,喝一声:“呔!还不与我跪下了。”
  司马懿本来想,周郎算得了什么,竟要我向他叩头!我才不愿意呢!现在被曹操这么一训,没有办法,父子三人也只好跪了下去。
  徐庶想,他们三个也是聪明绝顶的人,会不会也跟我一样,也蹲在那里的?这种办法只有你徐庶想得出,别人想不出的。
  曹操见所有文武统统跪下了,自己这才将蟒袍一撩,跪上蒲团。口中默默通神,暗暗祝告:“‘卧鱼’啊‘卧鱼’,老夫奉圣上旨意,吊民伐罪,扫荡叛逆。而今各路逆臣俱被老夫所灭,唯江东仲谋耳。故而兴师征讨,屯兵赤壁。望‘卧鱼’速速退去,待踏平江东之日,定在此间为尔立庙,春秋二祭。”说罢,连连叩头四个。众文武也跟着磕头。
  哪里知道,磕头磕出事情来了。司马懿的两个儿子不肯磕头,老马说,算了,若被丞相发现了不得了,我们这样一再抗命,说不定要被拉去杀头的。但是这两匹小马也很调皮,索性侧着脑袋趴在地上。心想,即使丞相看见,还以为我们是在磕头呢。不料,这样趴在地上,耳朵贴着地皮,把草船上的锣鼓声音听出来了。
  本来因为这声音从水中泛出来,被江风一吹,混成一片,加上水声浪声,所以大家都辨不出这是锣鼓的敲击声。现在耳朵贴在地上,就把这吼叫声听了一个一清二楚。
  要听得远,听得仔细,耳朵一定要贴在一种传声的东西上。譬如,你在车站、码头等火车或轮船,车船在远处驰来的时候,单凭耳朵是听不到声音的。如果把耳朵贴在铁轨上、路基上或河岸上,一下子就听出来了。
  两匹小马一听出是锣鼓声,马上同父亲讲,这不是什么“卧鱼”吼叫,而是敲锣打鼓之声,不信,你耳朵贴在地上听。老马伏下去一听,果然不错,心想,好啊!我受了一肚子委屈,没有办法申辩清楚使丞相信服。现在我们能够听得出是锣鼓声,大家也都听得出,丞相自己也能听到。由此可以证明我的说话是完全对的。既然是锣鼓声,那必是敌人,我们也用不着磕头了。
  老马将两个儿子一拉,三人一起站了起来。
  曹操磕完头,抬起头来。一看,啊,我还没有站起来,你们父子三人怎么已经站在那里了?难道你们头上长角,非要凌驾于我之上不可?正要想斥责,司马懿已经开口了:“丞相,你中计了!”
  这老马的脾气的确不大讨人欢喜。他胸中学问虽好,但出言不逊,说话的技巧大大不如徐庶。徐庶一再给曹操上当、掮木梢,但从来不说丞相中计的。司马懿说起话来喉咙又响,样子又难看,一开口就惹人生气。
  曹操想,怎么?你倒要来教训我啦?突然之间说我中计,我中什么计,问道:“此话怎讲?”
  “丞相,这喤喤之声,非是什么‘卧鱼’的吼叫,乃是敌军在船上敲锣打鼓。丞相如若不信,请伏地一听便知。”
  旁边的徐庶一听,哎哟!老马这一下本事比我大了。我研究了半天,研究不出这是什么声音,居然被他听出是锣鼓之声。徐庶首先伏下身子去听,一听,果然是锣鼓。元直想,我以前几次三番给他上当,老贼当时总是不明白的,待到有所醒悟,已经事过境迁了。想不到今天被司马懿当场戳穿,真相大白,他肯定不会放我过门。怎么办?徐庶拼命转动脑筋,要想个办法出来弥补这个漏洞。
  这时,曹操与众文武听司马懿口气这么硬,讲得这么斩钉截铁,不容不信。大家伏到地上一听,清清楚楚,锣鼓喧嚣。这下曹操下不了台了,顿时面孔铁板,怒目横眉,驾官指头对徐庶一指:“唗!”
  “是。”徐庶拱手垂头。心想,听你讲些什么,我再想办法答辩。但是听得曹操“唗”字后面没有下文了,元直知道,这老贼的脑筋又转到夹层里去了,看来我暂时还没有什么危险,听你怎么说,我再见机行事。
  的确,曹操本来想说,大胆匹夫,竟敢哄骗老夫!拖去斩了。但这几句话到了舌尖上打了一个滚后又缩回去了。为什么呢?丞相要面子。心想,本来大家还不知道我掮木梢,现在一杀徐庶,反而变成青竹竿捣粪坑越掏越臭。因为事后人家听了要问,徐庶怎么会被曹操杀掉的?回答说,曹操上了徐庶的当,白叩了四个头,恼羞成怒,把他杀掉的。又问,曹操怎么连这样的木梢都会掮的?回答说,曹操是老屈细,不知掮了徐庶多少木梢了。这名声何等难听!人家绝不会说徐庶计谋粗略,只会说我做丞相的实在无知,拿他没有办法了,所以只好把他杀掉。我今后如何再能招纳天下贤士?所以曹操收转话头。但是说话能够收转,驾官指头指了出去就不能缩回来了。怎么处置呢?曹操想,只好转向了。
  “唗!”他的指头从右面向左面画了个半圆形,象摇头电风扇那样,转到司马懿的面前停住。
  老马一愣,你搞错方向了吧?我识破敌人的诡计,怎么还要骂我呢?
  曹操的脑筋转得很快,马上换了一番说话:“大胆匹夫,尔可知晓‘卧鱼’乃是神灵之物,老天都要助它一江大雾,这敲锣打鼓便是天神天将在为水族大会助兴。”
  司马懿想,只有你这老贼讲得出来!你这是哑子吃黄连有苦难言。自己上了当不肯承认,反而拿我当出气筒。司马懿气得无话可讲。
  曹操回过头来对徐庶眼晴弹弹:我认得你这家伙!你不要以为我真的不懂,我是心中一本帐。今天暂且便宜你,故意不杀你,等这件事情过去之后,我非要找一个什么岔子把你杀掉不可。此番我进兵江东,要用你的头来祭旗;即使退兵回去,我也要杀了你再走!
  徐庶对他看看:很好,你杀吧。我到你手下来从未打算要寿终正寝,反正我活一天,就要给你掮一天的木梢。今天你不杀我,过几天我就要与你再会了。
  曹操站起身来,吩咐:“香案收过了。”
  众文武也统统站了起来。
  此时,东方发白,天色微明。天一亮,同时发生的事情就比较多。我先交代船上。
  鲁肃见舱门缝中透进一道白光,便对孔明说:“本师,天已破晓了。”
  诸葛亮点点头,“正是。”
  “请问军师,船上可有多少狼牙?”
  孔明对那“计算器”里的酒一看,非但复平,而且向船艄那头倾斜,估计后半船要比前半船多出二、三万支箭。所以回答鲁肃道:“约来十余万支。”
  实际上曹兵总共要射出十七、八万支箭,其中五、六万支浪费在江中,孔明船上受到十二万有余船头一边近五万,船艄那头七万多。
  鲁肃一听有十多万支箭,扬声大笑。心想,原来我想只要有三、四万支,回去就脸上飞金了。现在竟有十多万支!真是意外之喜。哪里想得到你早已把十万支箭的来路放在曹操身上了,所以你非但只需三天,而且在三天中还可以吃酒、睡觉,自得其乐。你真是天下奇才。我能交到你这样的朋友,真是前生造下的福,今世走着的运。不过,你样样都好,就是瞒过我鲁肃这一点不太够朋友。早对我讲明,我也用不着急到如此地步。既然现已骗到了十多万支箭,那末,趁天色刚晓,迷雾未散,曹操还看不清的时候,赶快回去吧。倘若等到日出雾散,曹操看清我们的草船,派兵将追赶上来,我们有危险的。故而鲁肃提醒孔明道:“军师,回去吧。”
  “嗳,大夫,你好不懂礼仪!取了十余万狼牙不别而行,太觉过份了。”
  鲁肃想,这箭是用计骗来的呀,又不是亲戚朋友送来的礼物,有什么礼貌不礼貌,过份不过份呢!所以鲁肃反唇相讥道:“莫非还要答谢曹操不成?”
  “这个自然。亮要谢曹丞相送箭。”
  被孔明这么一说,鲁肃又胆小起来了。他想,蛮好圆满功德了,你一定要弄点事情出来才算有趣!我胆小,吓不起的,还是太太平平回去算数。所以说道:“军师,我看就免了吧!”
  “大夫,你的胆量忒小了。少停停亮与大夫同出后舱,并立船艄,让大夫观赏一番赤壁江景,显耀一下大夫的威风。”你急了三天,现在我要补偿你一下,让你在百万军前出出风头。谁人敢到曹营前来骗这许多箭?只有我诸葛亮,还有你鲁子敬。
  鲁肃连连摇头,这种风头我出不起,有性命出入的,代价太大。
  孔明也不与他多讲。站起身来,拉动第六根绳索:“休息”。老军们辛苦了半夜,应该休息一下了。草船中锣鼓之声戛然而止,一下子变得寂静。闹了半夜,耳边喧闹之声也习惯了,突然静下来,倒觉得有点异样。孔明再拉第一根绳:“前进”。现在的前进就是撤离赤壁的意思,因为船头已经掉过了,直指三江口的方向。前进了一箭之地,孔明再拉第二根绳:“停泊”。最后拉动第七根绳:“听令”。顿时,二十条船的左右窗板都吊起一块。孔明叫王四也把两边窗板吊起。军师坐在舱中,如同升坐大帐一样,指挥两旁老军:“老军们,辛苦了!”
  邻近两条船上的老军捋着银须对他满面笑容:军师,你真胆大包身!怪不得你要挑选我们这批老头子,如果换一批毛头小伙子的话,昨夜发觉船到曹营面前,肯定乱作一团,有的跳上船来找你算帐,有的砍断绳索,自顾自开船回去了。我们虽则有了这大把年纪,比较沉得住气。然而,要不是你事先同我们打过招呼的话,我们也要惊慌失措的,现在总算都明白了。便问道:“军师有何将令?”
  孔明说,等到天亮透,你们听见岸上在叫我的名字时,每条船上都把后舱门打开,全体人员都要把头探到舱外,头上号帽摘去,吹吹风,出出老风头。让曹操看看,你们的头发、胡须都已白了,还能到这里来拿他十多万支箭,气气曹操。等到我走出后舱,手中羽扇一招,你们同时要做两件事:一,船往三江进发;二,大家齐声高喊:“谢曹丞相送箭!下次加利奉还!”
  老军们不懂最后一句是什么意思。问道:“军师,什么叫加利奉还?”
  孔明笑笑说,下次在战场上把箭射还给他,同时射死他的人马,这不是加利奉还吗?
  老军听得哈哈大笑。立即把军师的命令向两边船上传去。不一会儿工夫,五百老军全部明白。
  孔明吩咐王四,待迷雾一散,你把我们的两面大旗扯到后舱门外去,我的在上首,鲁大夫的在下首。
  鲁肃问道:“怎么,下官的旗帜亦然在此?”
  “正是,亮在启程之前,特命王四前去取来的。”
  鲁肃感到十分荣耀:本来只有赵子龙这样的名将,才能把大旗打到百万敌军营前,我鲁肃是个文人,哪有这种威仪?想都不用想。这全靠交了你孔明这个朋友,我也大大地沾光了。
  此地船上布置定当,我再交代赤壁江边。
  曹操听见喧闹之声突然停止,一时还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司马懿对他看看:老贼,人家骗足了你的箭,要启程回去了,所以锣鼓不敲了。不过他们一时还走不远,现在迷雾已经开始在散了,等到迷雾散尽,大家看清了真相,我再与你理论。
  江上的迷雾虽然要比岸上的浓,但是散起来也比岸上快。因为江面开阔,空气流动量大。风向一转,天空放晴,气压高爽,“呼”阵阵江风吹来。迷雾很快由浓而淡,飘然散去。孔明的草船暴露无遗。
  水营门外的弓箭手个个看得目瞪口呆。射了半夜的箭,结果都在船上。只见稻草上面箭上迭箭,箭上卡箭,箭上钉箭,密密层层,好象一只硕大无朋的大刺猬。现在的距离,箭已射不到了,所以大家停止放箭,弃了弓箭,喘息一下。
  江边的文官武将以及所有兵士,看得一片叫奇之声。“奇啊!”这是计,不是奇。
  这时曹操也看得明白,惊得他瞠目结舌。心想,司马懿有眼力,果然是江东来骗我的箭。但船上是不是周瑜,现在还不明白。
  正在此时,只见中间那条船的后梢飘出两面大旗。小兵们只能看见旗,至于这是哪一个的旗帜,他们就难以从旗上看出来了。曹操与众文武连忙打膘远镜观看。只见上首一面旗上绣着:“大汉军师中郎将,长江水军参谋官,兼理水路总巡哨:诸葛。”下首的旗上,官衔倒也不小:“江东陆军参谋官,兼理文书官、司任官:鲁。”一看清这两面旗号,江边文武异口同声:“诸葛亮!诸葛亮!……”
  小兵们听得船上是诸葛亮,也跟着他们喊了起来:“诸葛亮啊!”
  徐庶想,本来是诸葛亮嘛,这又有什么可以大惊小怪的?不过孔明借到了箭还不赶快走,这是什么意思呢?因此他又失声地叫道:“完了,完了!还好,还好!有徐某在此。”
  那边的司马懿也在忘形地叫道:“完了,完了!还好,还好!有俺司马懿在此。”
  曹操一听,心想,这两个家伙怎么回事?一个好象有点疯疯癫癫,一个又在鹦鹉学舌,在搞些什么名堂?
  其实,他们两人的说话虽然一模一样,但他们的含意却截然相反。
  司马懿的意思是:我道船上是周瑜,想不到竟是孔明。他们两个人凑在一起,龙虎搭配,丞相这份人家完了,完了!不过还好,还好!只要诈降计、连环计丞相不中,就不要紧,他们这两条计,倘然丞相要上当,我可以说得他不上当,相爷要中计,我可以提醒他不中计。有我司马懿在此赤壁,丞相的人家不会完结。
  徐庶是什么意思呢?他想,原来只有我和文聘知道孔明在对江,现在大家都知道了,就会提防他的火攻,或许以后那两条计曹操就不中。万一赤壁烧不成,刘皇叔的三分天下就完了,完了!不过还好,还好。只要我暂时不离开这里,曹操不中计,我要说得他中计,老贼不上当,我可以骗得他上当。有我徐庶在此,保他的人家一定完结。
  与此同时,孔明在船舱里听到岸上一片叫喊“诸葛亮”之声。心想,他们在叫我了,那末我也应该出去跟他们见见面。便招呼鲁肃一同出舱。踱头无论如何不肯出去。说,他们在叫你军师,又没有叫我,要去你一个人去。孔明想,你这个人怎么这样不出客,借了人家的箭,理应与他们亮个相,让他们见一见我们是怎样一个顶天立地的人物!你缩在船舱里实在没趣。所以说一声,扫兴。鲁肃想,只有你还有这种兴致。
  踱头等到孔明出舱之后,老是盯着王四问:“可有曹兵曹将前来?可有贼兵贼将杀到?”身在舱内,心在外面,一直提心吊胆。
  诸葛亮走出后舱,对两边一看,只见二十条船上的后舱门都打开在那里,一个个雪白的脑袋都探在门外。孔明也就站在舱门外口,两面大旗的中间。船艄上全是稻草,稻草上插满了箭。孔明军师昂昂然站在这稻草和箭的上面,身体带侧,对着赤壁江边曹操大营。眼梢远远望到江边,看不清人的面目,只看到各种颜色的袍服和铠甲,说明文宫武将站满在那里。孔明知道,小朋友徐庶肯定亦在其中。我这条计瞒得过别人,瞒不过他。刚才曹兵在叫“卧鱼照箭”,一定就是他想出来的花样。可惜现在看不清他站在哪里。
  曹操从瞟远镜中看见诸葛亮出舱。虽然素昧生平,但因为他的旗号扯在船上,再加上他这身道家装束闻名天下,故而一望便知。前《三国》中,曹操的人家完就完在诸葛亮手里,但他只是到今天才见了诸葛亮半面,因为现在孔明身体带侧。曹操想,难道我花了十几万支箭的代价,还只能看你半爿面孔?你的金面倒是价值连城!
  此时,孔明把手中羽扇一招。这个动作除了叫老军执行两项命令外,还有一层意思是对曹操讲的:到十一月二十,我也是这么羽扇一招,东风骤起,管教你曹操百万大军有来而无回!
  老军们见军师把羽扇招动,一部分人立即出舱起锚、扬帆。篷索有的被箭射断了,就接起来;篷帆上射了不少洞,这倒没有多大关系的;桅杆上也钻了许多箭,篷扯上去时,噼噼啪啪全都掉下来……船一启动,老军们齐声高喊:“谢曹丞相送箭哪!”
  曹操一听,诸葛亮好刁钻!我谢也不要你谢,下次少来来!只听得船上还在叫喊:“下次加利奉还!”心想,你倒蛮懂道理,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我不指望你还箭。徐庶对曹操看看:你别想得太美,他借了箭还会还你?他是要射死你的人马,这不是加利奉还吗?
  曹操眼见满载着自己箭的草船扬帆起航,不由得胸中怒火万丈。诸葛亮啊诸葛亮,你也欺人太甚了!故意以这么一批皓首老夫来骗我的箭,还不偷偷地潜逃,特地要让我看看,存心气气我。哼,你也太肆无忌惮了!别以为我见你怕,你的草船行不快的,我马上派十员八员大将,带上八千或一万军队。追赶上来,把你的草船团团包围,看你往哪里逃?
  正是:船离未算功圆满,将去稳追箭万千。
  究竟孔明如何脱身,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