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一节开始,我们开始说诸葛亮的北伐了,那么为了清楚,先说个大概的轮廓,以利于文字的展开。三国演义上说的是诸葛亮六出祁山,姜伯约九伐中原,其实三国志的记载很简单,结合资治通鉴,诸葛亮从建兴五年开始第一次出兵,前后共五次,这五次中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是出了祁山,第二次碰见赫昭死活守着陈仓,无功而返,第三次取二郡而回不算大胜,随后曹魏兵分三路大举反攻却遇雨而回。第五次是大家都知道的,五丈原。而诸葛亮的对手也并不是全都是司马懿,前三次都是与曹真、张合、郭淮等,后二次才轮到司马懿上场。其实如果象学校上课一样边上有个地图结合着说是效果最好,既然条件不够,只有因陋就简,我或者一节说一次北伐,或者一节说两次,以交待清楚为目的。
诸葛亮在做好一切物质准备工作后,开始对人事进行调动,先把李严从永安调到江州(重庆),永安是用于防吴,现在与吴已成盟友,可以省下这方面的国防费用,用一个不太有名的小将替代李严。然后,李严和孔明两个人一齐出动,给孟达写信,极尽叙旧勾引诱惑之能事,但却一句也不说诱降的事,诸葛亮信里大赞李严行政能力极高,是国家不可缺少的人物。言外之意,李严跟你伯仲之间,你回来的位置不会低于他。李严以前就和孟达关系好,说得就更直一些,意思是自己和孔明两个人面对繁杂的国事,思得良伴。说得很动感情。
大家可能不明白为什么孟达这么牛,竟要蜀国两大高官大写情书来召唤他。原来若欲北伐,只有两条路,一条就是从汉中北上,路很难走,易守难攻。一条就是孟达的防区,新城,在荆州西北,可直捣襄阳,当时是司马懿的防区。而且孟达的防区也是汉中与荆州的唯一要道,其战略地位可想而知。
孟达接到雪花般的情书,春心大动,回想起以往甜蜜的日子,自己虽然降了魏,刘备和诸葛亮却保护了他的一家老小,而且现在魏明帝对自己也没有曹丕对自己那么好,自己在魏国的好友也老病而死,司马懿对自己一直不服气,再呆下去有点凶多吉少的感觉,不如剩机回归蜀国倒也不失为极理想的归宿。想到此处,孟达回信表示了回头的决心,诸葛亮和李严大喜,去信让他提防司马懿,抓紧时间修工事,但骄傲自大的孟达不会料到司马懿以八天的时间来到他城下,孟达的估计是一个月。司马懿砍下他的头,送往洛阳,吴和蜀一齐来救,已是来不及了。这是诸葛亮与司马懿第一次不见面的间接较量,由于孟达不争气,司马懿完胜。
现在就只有一条北伐线路了,从汉中出发,北上可出祁山,可出箕谷,还可出子午谷,都是险峻的山路,祁山相比下交通条件好得多,是正道,是最左边的一条路,经过天水等郡,等于绕了一个大圈。而箕谷在中间,子午谷在最右边,出子午谷就是长安,但是路上极为艰险。
既然事实如此,只有认命,诸葛亮临发兵前,给刘阿斗上了一道表,出师表,后主读着非常感动,那么这道表不仅感动了后主,也感动了从那时到现在一千多年的人们,包括我,这篇文章我从高中开始会背,到现在毕业工作10年了仍然可以从头到尾地背出来。
诸葛亮开始了第一次北伐,他兵分二路,一路由赵云和邓芝为疑兵,出箕谷,起牵制迷惑作用。另一路由他亲领,由魏延当先锋,直出祁山,由于他的军队法纪极好,因此三郡响应。曹魏的反应是这样的,曹真率军挡赵云这一支;魏明帝派张颌去街亭挡孔明;街亭是祁山一路北路右边群山中一个小缺口,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如果让张颌占领,则进可以在诸葛亮背后迂回包抄,分割包围,退可以非常有效地对蜀兵形成很大的威胁,因此诸葛亮将保街亭的任务交给了最心爱的将领马谡,结果小马同志大失所托,死搬硬套,大败而回,幸亏副将王平败中求胜,没有造成不可收拾的损失。蜀军开始全面撤退,赵云一军由于主将指挥得当,全身而退,受到嘉奖。诸葛亮带着新收的姜维和投降的一千多户居民撤回汉中。
在三国志中对于孔明是否杀了马谡记载不明确,互相矛盾,有的章节说是杀了,有的说是跑了,有的地方更说是向朗犯了包庇罪而被免职,也有的说是下狱而死。我猜测是不是通过东吴出海溜出国外了,传说马基雅维里就是马谡的后代。呵呵。
不过却成就了王平这位大将,三国志说他认得字不超十个,由于在此役中表现很好,诸葛亮很赏识他,一直重用。后来孔明死时魏延作乱一鼓而平也是王平的功劳,费祎当政时曹爽大举进攻,王平以三万人防守使其无功而去。
总的说来,此次北伐本可取得更大的胜利,由于街亭之失从而导致失败。诸葛亮自请降官三级,以左将军行丞相事。而与演义相比,没有了空城计、斩马谡等热闹情节,不很出彩。不过收了姜维,也是一个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