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袁绍阵营人才济济,田丰不在,还有沮授。沮授善谋多智,却一样不得信赖。当袁绍和曹操隔着黄河对峙,袁绍在北,曹操在南,沮授劝袁绍不要急于出击,应该和曹操久耗。沮授表示:“北方军队(袁绍部队)数量虽多,但果敢冲劲不比南军(曹操军队);而南军人数较少,武器粮草比不上北军。南军利于速战速决,北军利于持久战。我们应当沉住气,以拖待变。”
袁绍自信满满,这段话灭损威风,哪听得进去?袁绍主动出击,果然如田丰、沮授所忧,兵败官渡,江山变色。
人家是“见可而进,知难而退”。袁绍的作法恰恰相反。说他“谋而不断”,恐怕太抬举。从可击或不可击、该进或退的分析能力看来,袁绍是连谋略也不足的。
追击的逆向思考
该进则进,该退则退,这个法则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袁绍不懂,但他的谋士懂,袁绍的致命伤不在不懂,而是不懂装懂,他坏在缺乏正确的分析力,把部属的建议当成耳边风。这点比起力量相对薄弱的张绣还不如。
献帝建安三年(公元一九八年),曹操攻击驻守穰城的张绣,刘表发派救援。曹操却突然撤军。原来,曹操接获情报,他的强劲对手袁绍正乘机袭击他的大本营许都。
刘表、张绣全力追击。张绣的谋士贾诩劝阻说:“不可追击,追击必败。”
乘胜追击,有何不对?张绣不信,不幸一如贾诩所料,被曹操埋伏的步兵与骑兵前后夹击,大败而归。
张绣垂头丧气,败师归来。贾诩登上城墙,观望一番后却说:“赶快追击,追击必胜。”
张绣一听,有没有搞错?他向贾诩致歉说:“先前没有听您的话,落得兵败下场。现在大败,怎么还要追击?”贾诩并未答腔,只说:“兵势无常,赶快追击。”
张绣于是集结败军残将,二度追击,果然大胜。
张绣事后请教贾诩说:“我用精兵追击退兵,你说必败;用败兵追击胜军,你说必胜。结果一如你所判断,这是怎么回事?”
贾诩这才分析其中的奥妙。他说:“将军您虽然善于用兵,却还不是曹操的对手。当曹军刚撤退时,曹操必然亲自断后,所以我判断将军您追击必败;先前曹操出兵攻我,既无失策之处,也未力气用尽,却突然撤军,一定是他的后方出了状况。当他击败了我们的追兵,必然轻装速进,只留下其他的将领断后;那些将领虽然勇猛,却不是将军您的敌手,所以将军您以败兵追击,仍能获胜。”
张绣恍然大悟,大为叹服。
打赢了,不可追,打输了,反而可追,这样的逆向思考,证明贾诩的一流智略。他完全透视了《吴子兵法》“见可而进,知难而退”的玄机。
卑而骄之:吕蒙的必杀绝技
“兵者,诡道也。”用兵是诡诈的行为,《孙子兵法》第一章这么说。如何诡法?其中一项是“卑而骄之”——故意显示卑弱,增长对手的骄恣。
勾践复国,主要用的策略就是这个“卑而骄之”。
得意忘形,门户洞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