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8期
三点导读(三)
作者:程仙梦 纪道平
有时我们有一种无名的困顿,有时我们又感到特别憋闷,有时甚至对自己很不满意。都是因何而起?却又道不明。舒婷的《流水线》破解了这一切。
《流水线》所展示的不是意境美,而是哲理美;虽没让读者获得感官美的享受,却令读者获得了思想的振聋发聩的力量。
“在时间的流水线里,夜晚和夜晚紧紧相挨”成为笼罩“我们”一切活动的背景。“从工厂的流水线撤下”,又进入回家的流水线;不仅地上的人在流水线上,小树在流水线上,就连天上的星星也在流水线上。在这个没有白天,没有阳光,没有色彩的世界里,万物处于什么状态呢?从不更改流水线式旅行的星星,疲倦了;失去了线条和色彩的小树,都病了;“我”能感觉到的一切,只是共同的节拍。这便是“流水线”的恶果。一切个体都被拖在流水线上,不复独立存在,也不再具个性,不再具活力。所以,整个世界便是“夜晚和夜晚紧紧相挨”。你说,一个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黑夜中,被拖在流水线上,怎会不困顿?怎会不憋闷?
其实,身处暗夜不可怕,身在困境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处暗夜不知突破,陷困境不求摆脱。当一个人只能感觉到“共同的节拍”,“惟独不能感觉到,我自己的存在”,而且“对自己已成的定局,再没有力量关怀”的时候,还有什么希望?还有什么生命意义?这,也许正是我们总在流水线上挣脱不出来的根本原因。
这就是《流水线》给我们的思考。
难点指津
为什么“在时间的流水线里,夜晚和夜晚紧紧相挨”,白天哪里去了?从表面来看,人们一旦进入程式化的社会,就没有了自主支配时间的权利,早出晚归地工作着,看不到白天。而这句话放在诗的开头,是全诗的背景,是一幅画的底色,具有象征意义。在一成不变的程式化的生活中,“我们”在永无休止的流水线上,就像一滴水进入河流后再也分不出个体一样,每个人失去了生存方式的选择权,每个人都失去了个性,也失去了生活情趣,眼前如同茫茫黑夜,看不到起始,也看不到尽头,生活没了光明,人生没了色彩,自然也就没了“白天”。“夜晚和夜晚紧紧相挨”是多么沉重的调子!
考点训练
1、全诗分三节,内容是如何联系起来的?
2、诗中写星星和小树有什么作用?
3、你是如何理解“对自己已成的定局,再没有力量关怀”的?
附:参考答案
1、第一节描写“流水线”现象,第二节描述结果,第三节揭示根源和深层危害。
2、写星星和小树是为了烘托“我们”,同时也使诗的内容丰富一些。
3、“对自己已成的定局,再没有力量关怀”揭示出,“流水线”式的生存状态消蚀掉了人的自主意识和挣脱程式的力量,令人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