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8期

随意读书好处多

作者:段玉佳




  读书,应该给我们的精神领域带来自在自得感。可如今,这种感觉正在逐步丧失。在竞争激烈的今天,读书已经成了一种手段,被套上了沉重的枷索,成为学生们的一种负担。
  我们现在一谈到读书,有人就会给你开出一大堆的书目表,又是什么名著,又是什么经典,开给学生们读,要他们去读《史记》读《汉书》,读四大名著,读托尔斯泰,读莫泊桑,好像只有读了这些名著,看了这些经典,我们的学生才是合格的,才是优秀的。至于他们是否喜欢这些名著经典,是否愿意去读,开书目的人是不怎么关心的。而实际上也正是如此,他们每每是带着一种无可奈何与极其功利的念头在读书。一旦读书被赋予了太多的外在期望与功利后,读书便由一种精神上的绝妙享受便成一种苦厄。“硬着头皮读书”一直以来被我们誉为意志坚强,肯于钻研。其实读书何必如此无奈,何必读得如此艰难以至于“硬着头皮”呢?
  我一直以为,书就像人一样,你与他人之间,是有缘份的。两个无缘的人,哪怕你再怎么努力,最后都会擦肩而过,读书亦然。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都有自己对某些事物的独特感情。别人读的书并不一定适合自己。记得读小学的时候,我看《西游记》,觉得爱不释手,每天能够看上一章,觉得那就是一种最大的享受。因为兴致勃勃,所以直到如今我对里面的很多章节还能够详细地复述出来。同样的,那时候我们同学中流行看《红楼梦》,看了以后还相互交流心得,我以为那一定是一本十分好看的书,赶紧借来看,结果没看了两章,我就看不下去了。到了大学,开了《红楼梦》的选修课,我重新拿来阅读,结果还是一样,看到第十回,我实在提不起兴趣看下去,于是我就不看了。这说明我与这本书的缘份还没到呢!对于那些专门研究的人来说,看书是研究的需要,他们需要克服自己的好恶,喜欢看的,不喜欢看的都需要去看。但是对我们一般的人来说,看书不是为了研究什么,而是为了愉悦身心。
  读书,本身应该是一种享受,应该是自己的兴趣所在,这样读书才有乐趣。人的兴趣会变,所以我们的读书范围也会发生改变,一切似乎就是那么自然,爱看的看一看,不爱看的暂时放在一边。我们的很多知识本来就是在随意翻阅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读一些感兴趣的经典之作可以给我们美的享受与心灵的震颤;读一些时尚的杂志,也可以给我们以生活的气息,让我们充满活力而不至于显得过于沉重和忧郁;读一些报纸,可以了解各种各样的信息,知道古今中外的大事,知道一些在其它地方不太容易了解到的生活窍门。这样,我们就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或读书,或读报,让读书成为一种生命的自然存在方式,而不再给它缚上种种因由与借口。陶渊明一再强调读书有的时候应该“不求甚解”,其实这就是一种随意读书的形式,遇到那些自己还不是十分理解的内容,就暂时跳过去,留待以后再说。只有这样,我们在读书的时候才能够时时保持一种欣然的心境与“悠然见南山”的恬适。
  读书本身给人的就是一种愉悦,读书本身也应该是千差万别。当我们循着自己兴趣读了一本又一本的书,看了大千世界的种种变幻,当我们因为读书而放松了自己紧绷的神经,品味到了人生的真谛,于是我们独有的个性也就随之塑造出来,作为一个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创造的健全的个体而身心愉悦地穿梭于天地之间。而且世界上的事情有时就是这么奇怪,刻意追求的,往往失之交臂;无心插柳,却会留下绿荫片片。究其原因,大概是人只有在这放松的“无心”、“随意”状态中,才能最大地释放自己的潜能吧。
  如果你正为怎么读书,读什么书而感到烦恼的话,请放松自己,循着兴趣去读书吧,千万要记住,读书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享受,而不是把自己变成一个硬盘,只会把内容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