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9期
思维中的文采
作者:余永刚
文采是一种气质,它散发文字的幽香,折射作者的个性与思维;文采是一种魅力,它闪耀迷人的光彩,展现绰约的丰姿;文采是一种智慧,它闪烁思维的火花,飞扬不羁的想象。
富有文采的作文在高考中备受青睐,让人刮目,不仅因为发展等级评价越来越受到重视,还因为语言是考生语文能力最直接最重要的载体,从中可以折射出学生的语言修养、思维品质、人文情感等个性特征。因此,追求文采,让作文靓起来,成为广大师生共同的目标。我认为,真正的文采应是蕴藏在思维中的。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教学流程]
一、教师讲解,师生探讨
1、“取象比类”,展示思维的活度。
(解析)“取象比类”,是古人所提倡的一种突出形象思维的表现手法,即借用身边熟悉的客观物象表情达意,常见的形式是比兴。
(示例)一位考生在《心中有歌,四季如春》开头借用一组物象表达话题“音乐与人生”的内涵:
如果说人生是一片湛蓝的晴空,那么音乐就是一弯美丽的彩虹;
如果说人生是一汪深邃的大海,那么音乐就是朵朵微笑的浪花;
如果说人生是一艘远航的帆船,那么音乐就是迎风扬起的白帆。
没有音乐的伴奏,怎会有人生的激情与辉煌?
(点评)这是较为常见的比兴式的开头,先后用了三组六种物象形象地揭示了话题的关联与内涵。这样的开头避免了抽象呆板的议论,呈现给读者的意象清新鲜活,充分展示了作者思维的活性;“如果……那么”的句式,把话题与意象结合起来,启人思维,巧妙委婉;同时行文思路从容不迫,急缓有致,富有韵律与节奏。
这种形式在关系性话题作文中有着较广泛的应用前景。如以“希望与人生”为话题,可以借用航船与灯塔、土地与种子、旅途与桥梁、江河与溪流等物象作为开头,说明关系,表现内涵。
2、引诗用典,展现思维的宽度。
(解析)引诗用典是用诗句、典故直接表现话题的多重内涵,展示话题丰富的文化信息,也显示作者广博的阅读层面和开阔的视野,进一步展现作者的才情。更巧妙的引用是将诗文、典故灵活化用,翻出新意。
(示例)考场满分作文《思念是一道风景》这样写道:
“思念使诗圣叹故乡月明,思念使女词人瘦比黄花,思念使豪放派鼻祖幽梦还乡相顾无言泪千行,思念使婉约派泰斗晓风残月酒醒杨柳岸,思念使摩诘先生每逢佳节走入‘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心境,思念使边塞诗人老态龙钟遥望故园,思念使爱国词人铁马冰河入梦来……”
(点评)这几句话暗用了杜甫、李清照、苏轼、柳永、王维、王昌龄、陆游等人的诗词。读者会惊叹作者考场思维之宽,阅读面之广,化用诗句之自然贴切,不露斧痕,同时又文采蔚然。要熟练地引诗用典,可以采用诗句串联等文字游戏加以强化,并注意诗句的翻新、活用。
3、形象说理,展示思维的深度。
(解析)很多学生在议论说理的时候,往往思维僵化,语言呆滞,没有深度,也没有感染力。有没有深入浅出的议论方式呢?有,这就是形象说理。这种说理方式既闪耀理性的光芒,又展现形象的魅力。
(示例)请看高考满分作文《山水韵,诗词情》的片段:
诗是深刻的。在这里,你能看到李白落寞的才情,杜甫沉郁的容颜;你能看到沙场的冷酷,怨妇的悲吟;你能看到睹月思人的游子,折柳相送的离人……
(点评)文段起首用了一个总起句“诗是深刻的”,后面的文字即采用了具体化的思维方法,从浩瀚的诗海中采摘三组六种不同的场景,每个场景既概括又鲜活,言少意丰,引发想象。行文自然流畅如行云流水;着语清新形象似珠落玉盘。寥寥数语,充分展示了考生厚实的文化底蕴。
二、总结
文采不只是语言的华丽,也不仅是修辞的铺张。文采是形象与说理并具,是想象与情感皆备,是文化与思维兼顾。
三、作业
请同学们反复研读相关范文,思考作文文采的内涵,写一篇读书随笔,畅谈自己对于文采、文采与思维关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