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1期

博爱之误等

作者:佚名




  世上的陷阱起初都是给别人设计的,后来却往往害了自己。
  
  最后的点拨
  师父自觉已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尘世已无所牵挂,惟一放心不下的是两个性情截然不同的弟子。
  有一天,他把两个徒弟同时召来,交代任务:“师父的衣钵只能由你们其中一个人来继承,但究竟由谁来继承,我想无论选了谁对方都会有意见。现在你们要做一件事:每人拿两张纸,一张写下自己的优点,一张写下对方的缺点,然后再把两张纸拿给对方签名。我会根据双方的优缺点酌情选择。”
  第二天一大早,两个弟子就聚集在师父房前,为签字与否争论不休,谁都不肯在对方的清单上签字。师父拿过他们的优点与缺点清单。原来,两人所写的自我优点与写别人缺点的数量刚好一样多。有趣的是,每个人自认为的优点却是对方眼中的缺点。两人看自己和对方看自己的观点恰好相反。
  师父见他们争执不下,于是指点道:“你们先签下写有自己缺点的那一张纸,如果先承认自己的缺点,对方也会同意你的优点。”两弟子于是照办了。果然这次再没有起争执,写下缺点和优点的两张纸都顺利获得对方的签名。
  师父点点头,缓缓说道:“要别人接受你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先去体会别人的感受,而不是先保护自己的感受。先承认自己有缺点,这样你的优点才有被别人接受的空间。”
  茅塞顿开的两个弟子后来都成了有名的贤者。
  原来,优点和缺点的界线并不在我们身上,是在别人心里。
  
  同样一斤米
  一青年向一禅师求教。
  “大师,有人赞我是天才,将来必有一番作为;也有人骂我是笨蛋,一辈子不会有多大出息。依您看呢?”
  “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禅师反问。
  青年摇摇头,一脸茫然。
  “譬如同样一斤米,用不同眼光去看,它的价值也就迥然不同。在炊妇眼中,它不过做两三碗大米饭而已;在农民看来,它最多值1元钱罢了;在卖粽子人的眼里,包扎成粽子后,它可卖出3元钱;在制饼者看来,它能被加工成饼干,卖5元钱;在味精厂家眼中,它可提炼出味精,卖8元钱;在制酒商看来,它能酿成酒,勾兑后,卖40元钱。不过,米还是那斤米。”
  大师顿了顿,接着说:“同样一个人,有人将你抬得很高,有人把你贬得很低,其实,你就是你。你究竟有多大出息,取决于你到底怎样看待自己。”
  青年豁然开朗。
  
  垂钓的启示
  有位年轻人在岸边钓鱼,旁边坐着一位老人,也在钓鱼。二人坐得很近。奇怪的是,老人那里不停地有鱼上钩,而年轻人一整天都没有收获。年轻人终于沉不住气了,问老人:“我们两人的鱼饵相同,地方一样,为何你能轻易就钓到鱼,我却一无所获呢?”老人从容答道:“我钓鱼的时候,只知道有鱼,不知道有我;我不但手不动、眼不眨,连心也似乎静得没有跳动,那些鱼当然也就不知道我的存在了。所以,它们咬我的鱼饵。而你心里只想着鱼吃你的饵没有,不停地盯着鱼,有没有鱼上钩,心里急躁,情绪不断变化。鱼不让你吓走才怪呢,你怎会能钓到鱼呢?”
  一个人能知道自己的短处,胜利才有把握;若只看到别人的成就,而不知人家背后成功的原因,甚至只知道嫉妒或自怨自艾,那就彻底输定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