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三点导读
作者:詹 佩
迟子建是当代著名的女作家。本文借“蝴蝶”之名,传达的却是“艺术”之实,凸现了作家对艺术价值的礼赞和对艺术毁灭的忧患。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过,艺术是民族精神标志的展览馆,是人类最普遍、最博大的教师。确实,千百年来,一批批伟大的艺术家用天才的心灵为人类奉献了无数闪耀着永恒光芒的艺术珍宝,充实并且丰盈着一代代人的内心世界,让人类超越物质的俗世而靠近精神的圣殿。就像迟子建在文中所表露的观点,唯有艺术才是永恒的。作为物质的人,哪怕是最伟大的艺术家们,都逃避不了消亡的宿命,甚至会在后代人的记忆里被时间的浪涛所湮没,只有“人的心灵创造出的艺术光华”才是“那么斑斓夺目”。
作家思索的重心是对艺术毁灭的深沉的忧患意识。正如文章开端所述,艺术的羽翼常常像蝴蝶的羽翼一样会因为种种原因而被折断,化为灰尘。那么,究竟是什么致使艺术走向毁灭的尽头呢?作家以为,当是两种:其一是意外的,比如大火;其二是人为的,比如折断蝴蝶的翼的人手。其实,这两种因素何尝不都是人类自身原因所造成的呢?战争、掠夺、盗毁、贩卖……人的私欲才是作家忧虑、悲叹甚至愤怒的罪魁祸手。单就中国而言,焚书坑儒、八国联军的侵略、文化大革命等等就不知道折断了多少艺术的羽翼。鲁迅说:“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了给人看。”那么,艺术的毁灭当是人类最巨大最深刻的悲剧了。因此,作家甚至认为只有把艺术放入坟墓,才能实现对艺术的永久保存。但是作家立即又否定了这种异想天开:因为静止千年的美,也抵不上飞翔一瞬的动人心魄。毕竟艺术的价值只有在向人类的传达与人类的交流中才能体现出来。既然艺术潜在着毁灭的危机而又不能存入坟墓,那么,作家只有祈祷并且呼唤人类不要伸出那毁坏艺术的罪恶的双手,希望人们始终保留一份对艺术的敬仰珍视之心。这也是作家通过文本所要传达给读者的深层意蕴。
难点指津
解读《哀蝶》最大的难点是对“蝴蝶”与“艺术”之间的象征对应关系的理解。
文章的题目是“哀蝶”,但作家所写所哀者并非蝴蝶,而是艺术。“蝴蝶”只不过是一个中介符号,是“艺术”的象征对应物。作家找准了二者之间的相似点:华美而脆弱。蝴蝶的华美在于斑斓的羽翼,它也正是因此招致了人类的捕杀,它是脆弱的;艺术的华美在于精神的价值,它也正是因此沾染了人类的私欲,它也是脆弱的。于是二者之间就构成了一种象征、比喻、对应关系。蝴蝶是虚写,艺术是实写;同时,蝴蝶是形象,艺术是抽象。作家就在虚实相生、化抽象为形象的手法中深入浅出地传达了自己的思想。
略析文本,就可见作家构思之巧妙。文章开头以童年捕杀蝴蝶引入,因了蝴蝶与艺术间的对应关系而转入对艺术的思考,最后呼应开头,由哀蝶而哀艺术,行文严密,浑然一体。
文章的另一个难点是对语言的理解。本文语言的最大特色是它的抽象性和思辨色彩。比如,“蝴蝶的美是靠羽翼的震颤来传达的,而它的死亡也是由此带来的”就阐释了存在与死亡的辩证哲学;“我们无法得到梵高的……感染着一代一代的人”则传达了物质与精神的相对关系,等等。倘没有一定文学艺术修养,恐怕是难以达到深层次至少是完整的体悟了。
考点训练
1.“蝴蝶”是古今中外文艺作品(特别是中国古典文艺)中一个常见的意象,它具有多层面的丰富的内涵。请举出几个实例并阐释其内涵。
2.请概括本文的主题。
3.“化抽象为具体”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和技巧。请列举中国古典诗歌中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两个例子。
附:参考答案
1.例如:“庄周梦蝶”,蝴蝶隐喻道家思想中一种虚幻的境界;“梁祝化蝶”,蝴蝶则代表凄美的爱情。
2.见“美点赏析”。
3.例如:李煜的诗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清照的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