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孔子“哂由”的原因

作者:宋爱平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篇课文讲到“夫子何哂由也”时,都认为子路太轻率、不谦让,故孔子“哂之”。正如孔子所说:“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我认为这只是“哂由”的表面原因或者说是一个很次要的原因,而不是根本原因。
  “哂”:微笑,这里有轻蔑、讥笑的意思。子路率先发言,虽然有点“轻率”,但我认为孔子是不会仅凭这一点而讥笑他的,因为这样做与孔子的教学思想和为人态度是相悖的,也不符合当时孔子创造的轻松、亲切、愉悦的氛围。
  那么孔子“哂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实际上只要我们认真研读子路回答的话就可以了解其中的缘由了。子路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子路在谈论其治理国家时强调了“有勇”、“勇”,即勇武,这与孔子的政治主张是格格不入的。孔子的儒家思想核心是“仁”,提倡“以礼治国”、“教化”百姓,反对用武力来统治国家。子路作为孔子的学生,本应继承老师的思想和政治主张,而他在言志中却强调武力,这才惹得孔子“哂之”。
  所以,孔子“哂由”的根本原因是子路阐述的治国主张和孔子的政治主张不相符,而子路“轻率、不谦让”只是一个很次要的原因或者是一个借口。
  
  作者系江西新干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