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知进与知退
作者:刘剑英
知进退,开疆拓土
“多个朋友多条路”,秦国深知这一点,答应晋国共同攻打郑国,进而增进友谊,使国家更稳定,当听完烛之武的正确分析后,立刻选择了退兵。秦选择了“舍郑以为东道主”,从此以后“行李往来”在此得到供给,这也为后来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若他只知进不知退,真的灭亡了郑,那么也许真的是“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了。可见知进亦应知退。
知进退,实现抱负
司马懿也是三国中的英雄人物,诸葛亮对他也心有畏惧,于是散播谣言说他有反心。司马懿知道后,当机立断,决定归隐,暂时退让,这使之得以免于危险,之后才又东山再起,重整军马,才有后来的司马天下。若他不知进退,还栖身官场,或主动要求领军带兵攻打西蜀,必然不会得到朝廷允许,相反还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使其有力无处使,有抱负无机会实现,亦可见为人做事需知进亦知退。
知进退,安享幸福
春秋末年,勾践灭吴而归,与全军将士欢歌乐舞,当他分封将士时,独不见上将军范蠡,因为此时范蠡已化名陶朱,隐身商场,他功勋卓著,勾践曾许诺他共享天下,那他为什么选择退隐呢?因为他知道,君臣只可同患难,不能共享天下,功高盖主之人必不命久,于是他退了,过着安定的日子,和爱人共度幸福余生。若他不能看透这些,不能功成身退,恐怕不会有好下场,也许会成为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先例,成为徐达等人的前车之鉴,成为人们为之叹息的又一枉死之英灵。足可见知进亦应知退。
孙膑知进知退,以减灶之法杀死庞涓,终报髌刑之仇;一代霸王不能知进知退,空余盖世拔山的神力,终死于乌江。成功并不是一味“奋勇前进”,也不是一味的迁就后退,想得到真正的成功,实现心中的抱负,就需知进亦知退。
导师:栾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