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目不识丁”一说
作者:马斗全
其实,“目不识丁”之典出于《晋书·苻坚载记》。太元七年(382年),苻坚宴群臣于前殿,奏乐赋诗。有位别驾姜平子,诗中有一“丁”字,但下面的竖钩写成竖,成了“T”字。苻坚不认识,问是何字,姜平子回答说,臣作为一丁(即男子),性至刚,不可以屈。再说曲下者乃不正之物,不宜献上。苻坚听了甚为高兴,将姜平子擢为上第。其实“丁”下的钩是不能少的,姜平子自作聪明所写“T”字,是古“下”字,而非“丁”字。苻坚竟然相信了姜的谬说,还褒奖了他。
后来,人们便以此为典,称识字太少或不识字为“目不识丁”。《旧唐书·张弘靖传》也是用此典,“丁”字并未错,不是“识一个字”,而是“识一‘丁’字”,也就是识些字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