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三点导读

作者:陶有刚




  美点赏析
  
  张晓风,秉承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其古典情怀和现代文风的完美结合而蜚声于台湾文坛,被称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她的文章“柔婉中带刚劲”、“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深受广大读者的青睐。
  阅读《月,阙也》一文,能使读者为其别具匠心的行文立意而着迷,为其文字的优美而着迷,为其吟咏的种种美丽而浪漫的神话故事而着迷,更为其字里行间闪现的人生的大智大慧而着迷。中国是一个尚美求全的古老民族,花好月圆是传统散文咏叹之意象,但作者不落窠臼,舍“圆”而不求,开篇就别出心裁地奔“阙”而去,继而溯“阙”之源,究“阙”之思,进而达到与传统文化的契合。构思之新、之奇、之妙,为人赞赏。
  文章从人们接受着“天残地缺”、“天聋地哑”的说法写起,骋笔于神话传说,寓哲理于其中,引人思索:天地的缺憾造就了许多美丽的传说,这些传说在演绎着浪漫故事的同时,也在诠释着人生。中国人有着巨大的生存智慧,他们能从磨难中看到“奇峰幽谷之美”,看到“惊心动魄的风景”,更能看到绵绵不绝的生命力的顽强。中国人的智慧在于淡化灾难,相信不幸中蕴涵着福祉;中国人的理性在于正视缺憾,相信缺憾中蕴涵着大美。
  月何尝有过变化,只要心中有月圆的明亮,月亮就始终高悬于星空;花何尝有过变化,只要心中有花开的灿烂,花儿就始终盛开在枝头;人生亦如此,只要心中春光明媚,即使前路坎坷,即使历尽磨难,生活依旧处处有美好的风景。
  所以作者说:“不要做一朝的看花人吧!不要做一夕的赏月人吧!人生在世哪一刻不美好完满?哪一刹不该顶礼膜拜感激欢欣呢?”如果人人都能以如此的思维方式看待生活,那么,我们的生活将阳光明媚。如果人人都能明白“真正的圆存在于理念之中”,那么人生处处皆有风景。 全文联想丰富,字里行间寄寓了对人生的思考,给人以启迪,其自然、深刻之至,令人惊叹。
  
  难点指津
  
  一篇好的散文应是对人生有超常感悟、对事物看至本质的散文,应是有“筋骨”、有“灵魂”的散文。《月,阙也》当属此类。作者选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几个神话传说,不仅增添了文章的知识性,更重要的是透过其内在本质,来诠释人生,表现出对人类社会种种现象的积极态度和正确观点。从“女娲补天”、“天地合造”中感悟到天地有残缺,寻找到残缺造成的“奇峰幽谷之美”;从“地陷东南、天倾西北”中深味出“残缺不但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是美丽的”的人生真谛。作者若没有对古代文化的精深入里的研究,没有对现实生活的穿透和超越,是难以做到的。所以读者分析文章时,应读出它的“灵魂”来。
  同时,优秀散文的语言应摒弃一切繁文缛节,把文字写至朴素,写至本色。本文体现了散文大家的语言风范,读时应反复咀嚼,认真学习。
  
  考点训练
  
  1、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曾国藩把自己的住所题作“求阙斋”的原因。
  2、联系全文,就“五千年来,汉民族便在这歪倒倾斜的天地之间挺直脊骨生活下去”这句话谈谈你的理解。
  3、“真正的看花人哪一刻不能赏花?”这个观点与现实生活有矛盾吗?怎样理解?
  
  附:参考答案
  1、现实世界不可能完美无缺,人生亦如此,“求阙”是正确对待现实,正确认识自我、挑战自我的积极态度。求阙的目的在于求全。
  2、作者并非感叹天地的“歪倒倾斜”,感叹的是现实生活。“歪倒倾斜”指称人生的不如意。中国人的坚韧就在于能直面困苦而挺直脊梁地生活。
  3、没有矛盾。看花人时刻都能赏花,原因在于花开在他的理念之中。生活无论是圆是缺,总是充满诗情画意,只要做“真正的看花人”,乐观地面对生活,人生就处处有花香,时时有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