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瑕疵之笔宜删掉
作者:毛承延
读到这里我不禁犯疑:在巴黎,女人的美貌、娇艳,就是她的出身门第。风姿绰约的年轻妇女,在哪里都受青睐,进入社交界,她会被男人倾慕的眼光所包围。而路瓦栽夫人凭藉天生丽质,完全有资格享用这风光体面的生活,只可惜她阴差阳错地委身于一个穷窘的小书记,令她不时地为之“痛苦”、“引起悲哀的感慨”。尽管如此,她仍然痴心向望着“被人艳羡”的常人都有的“虚荣心”得到满足。好不容易盼来光临夜会的机会,在丈夫的襄助下,她煞费苦心地做好了衣裙,借来了项链,最后美丽和魅力尽情绽放在夜会上部长和其他男宾的注视里,个体人格的社会化和主体生命的价值化得以彰显。对此,作者没有理由将象征着人之本性和权利的追求的“借项链”视为“极细小的一件事”。况且不慎丢失了项链后,路瓦栽夫人“显出了英雄气概”,“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地偿还了骇人的债务。十年的重轭,虽然磨蚀了她的青春、神韵,但是也赋予了她“耐劳”的秉性和“得意的神情”,维护了她那一份勇于抗争命运的金不换的尊严。从这个角度审视,“极细小的一件事”是败坏了她还是成全了她,“剪不断、理还乱”,也无须断明子丑寅卯。再则,《项链》问世以降就以巧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尾而为读者津津乐道,然而因了这段议论致使收束的突转、含蓄、想象空间等折扣不少。由是观之,本意为点睛之笔的议论有失当、累赘之嫌,删去为宜。
作者系上海市建平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