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沈从文写《跑龙套》
作者:涂光群
1956-1957年,毛泽东主席提出了双百方针,中宣部长陆定一发表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长文,文艺界自然要努力贯彻。主管文艺界的周扬一再“耳提面命”中国作家协会各刊物的负责人,要“请动”多年搁笔的老作家写稿。严文井早在30年代,就在沈从文主编的《大公报》副刊发表过最初的作品,跟沈从文私交不错,这时欣然从命,很快跟《人民文学》编辑部主任李清泉一起去看望了沈从文。
结果,沈从文拿出一篇短小的散文,这就是《跑龙套》,发表于《人民文学》1957年7月“革新特大号”,被特意安排在本期散文的头条。《跑龙套》是一篇随笔式小文,看似写京剧的“龙套”角色,并对京剧的这些“永远是配角的配角”提出一些改进的意见,娓娓道来,见出沈从文对京剧的热爱、内行。但细心的人不难看出,作家并没有隐讳而是如实地写了他自己在全国解放后的某种心态及当时的处境。他在文章的开头写道:“近年来,社会上各处都把‘专家’名称特别提出表示尊重。知识多,责任多,值得尊重。我为避免滥竽充数的误会,常自称是个‘跑龙套’角色。我欢喜这个名分,除略带自嘲,还感到它庄严的一面。因为循名求实,新的国家有许多部门许多事情属于特殊技术性的,固然要靠专家才能解决。可是此外还有更多近于杂务的事情,还待跑龙套的人去热心参与才可望把工作推进或改善。一个跑龙套角色,他的待遇远不如专家,他的工作却可能比专家还麻烦些、沉重些。”
随后在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下,为沈从文专心致志地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改变了他那难以发挥专长的“跑龙套”待遇,这又是十分值得庆幸的事。但自此以后三十多年,沈从文沉埋于他新的学术研究工作中,很少再发表文学作品了。
(摘自《文坛五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