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作家们的写作习惯
作者:马 玉
巴尔扎克写作时总是把整个身心都投入到作品中去。有一天,他正在聚精会神地构思《欧也妮·葛朗台》的情节,突然有位朋友来访,他怒目而视地对这位朋友吼道:“你使这不幸的少女自杀了!”朋友莫名其妙地连连后退,还以为他得了什么魔症。又一天,他在创作《高老头》时,正写到高老头的死,他显得十分悲哀,神情慌乱不安。这时刚好有位好友来探望他,他眼含热泪,心情极为沉痛地说:“你来迟了,高老头刚才死了!”好友知道他正在写《高老头》,便搀扶起他十分疲惫的身躯,安慰说:“他已升入天堂。”
大科学家富兰克林只上过两年小学,语文水平较低,他为了提高写作能力,经常阅读一些刊物。他看到《旁观者报》上的文章写得较好,就下决心摹仿。他先对文章做一个大意摘要,放到一边,几天后,试着不看原文,用自己想到的词语,根据摘要重新写成文章,然后,再跟原文比较对照。发现写错的地方,要修正过来。发现词汇缺乏,立即用心记诵。就这样,久而久之,由摹仿飞跃到创作,能挥笔写出称心如意的文章。
据说,初唐四杰之一王勃写作前非要深思熟虑想清楚不可。每当要写诗作赋,必先磨墨数升,再痛饮美酒,然后上床蒙头大睡。睡醒后,来到书案旁,展平稿纸,挥毫立就,不易一词一字。
原来,王勃在磨墨饮酒中对要写的东西已作初步构思,上床蒙头大睡,并非真睡,而是在紧张地进一步构思,直到把所要写的作品立意、结构、词语想清楚妥当了,才似睡醒,下床动笔。由于他写作前认真思考,打好腹稿,才挥毫成篇,不改一字,且诗赋感人,流韵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