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混先生”小传

作者:陈鲁民




  混先生,字鬼混,号瞎混,小名混球儿,绰号混蛋。籍贯不明,年龄不清,据他自已说,祖上是赫赫有名的“混
  世魔王”程咬金(待考)。
  混先生一向很谦虚,若有人问他:最近在忙些啥?他就会回答:瞎混呗!其实,说这话时,他可能正在京城的大机关里坐办公室,或者在名牌大学里当教师,或者在某大医院里当医生。
  混先生待人很随和,不管认识不认识,见谁都主动打招呼:你在哪儿混哪?谁要肯和他搭讪,多说了几句自己的单位,在哪儿干什么事,他就会很热情地拍着你的肩膀:行啊,混得不错呀,好好混!
  混先生貌不惊人,却是个很有志气的人。虽然他的父母都年事已高,还时常有病,可混先生却老不回家去看望二老,因为他有言在先:不混出个名堂就不回家见爹娘!可是照混先生如今这个混法,混成这个样子,他也确实无颜见江东父老。
  混先生很聪明,干活儿从来不舍得花力气,能蒙就蒙,能骗就骗,只要对付过去,不出大毛病就行。领导在时,也能装模作样干几下子,领导一走,立刻就偷起懒来。他还谆谆教导那些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说:不打勤,不打懒,就打不长眼。
  混先生思想很解放,也很时髦。有一阵儿,他在中国待腻了,还到国外混了几年,可是“水土不服”,实在混不下去,最后还是落叶归根,打道回府了。因为,他觉得那些老外办事太认真,不活泛,和他有共同语言、能混在一起的哥们儿太少。
  混先生的老婆,人称混太太。过门一年就给他生了个大胖小子,起个奶名叫小混混儿。小混混儿耳濡目染,深得家传,混劲过人。邻人都说:这小子将来肯定比他爹还能混。
  混先生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也没有远大的抱负,浑浑噩噩。别看他混得不怎么样,却很善于安慰自己:混得比我差的人多着呢,我着什么急呢。有时,混得太惨了,连一向夫唱妇随的混太太都看不下去了,问他到底还准备怎么混,他不紧不慢地说:混到哪儿算哪儿吧,哪里黄土不埋人。
  但你要说混先生没任何追求,那也忒冤枉他了。甭看他上班时无精打采,马马虎虎,学什么都不求甚解,干什么都得过且过,能推就推,能拖就拖,可是一下班,那就换了个人似的,生龙活虎,精神焕发。赴酒局,一斤二斤不醉;下舞厅,三步四步全会;修长城,一宿两宿不累。
  胆子大,什么地方都敢混,是混先生另一个重要特点。他在医院里混过,因为老出医疗事故,一不小心,能把剪刀、纱布落在患者肚子里,这就混不下去了。又混到学校教书,可因为课上得太糟糕,学生们意见很大,再三反映,校长虽然是他二表哥,也不得不让他卷铺盖走人。后来,混先生又混进作家协会,可是一个铅字也没发出来,人家也不好意思留他了。思来想去,他觉得自己最适合做官,于是又托门子找关系,混了个一官半职,终日混吃混喝,不务正业,结果群众评议时又把他评下来了。
  近来,与混先生失去联系,不知他混到哪里去了。但他肯定还健在,因为,几乎到处都能看到他的影子,听到与他有关的事情。瞧,说曹操曹操就到。那不就是混先生吗?他摇摇晃晃走过来,准是又喝高了。
  
  (选自《郑州晚报》)
  
  本文揪心点
  此文沿袭了胡适先生的杂文名篇《差不多先生传》的文风,可谓“旧瓶装新酒”。作者选取了很生活化的场景让我们对号入座,讽刺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混”的思想,“混”的行为和“混”的习惯。随着当下社会竞争的日渐激烈,监督机制的日趋完善,“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也没有远大的抱负,终日浑浑噩噩”的“混先生”终究会无处立身,此文对心存侥幸,幻想以“混”求生存的“混先生”们给予了警告。文章采用生活化的语言,于轻松中显深忆,于诙谐中见讽喻,读后使人不禁联想到身边诸如此类的人与事,令人揪心,发人深省。
  ——薛新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