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名人书趣

作者:李凤兰




  王夫之以书为女儿的“嫁妆”
  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王夫之,一生著述224卷。有一年,他的大女儿出嫁,人们都在猜着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会给他女儿办点什么嫁妆。王夫之高兴地拎来一只箱子,说嫁妆都备齐了。打开一看,原来是满满一箱书。王夫之对大家说:“这就是我多年来为女儿操办的嫁妆啊!”
  
  袁枚“吃书”
  清代诗人袁枚说:“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袁枚自然是善吃者。“善吃”就是咀嚼得法,品味有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李时珍“啃书”
  李时珍从小跟父学医,22岁当医生,博采经方、时方、单方、验方,外治内服,疗效显著。他发现《本草》错误很多,品种不全,决心重修。经27年辛勤劳动。“啃书”800多种,走遍名山大川,搜集药物1892种,插图1100余幅,处方11096个,于1578年完成《本草纲目》补稿。
  
  王亚南“绑椅读书”
  我国第一个翻译《资本论》的经济学家王亚南,1933年,他在由红海向欧洲驶去的船上,因遇海浪,大船颠簸得叫人无法站稳,他便请餐厅的服务员将他绑在椅子上。服务员以为他怕摔倒,便照办了。谁知他却开始聚精会神地读起书来。
  
  闻一多“醉书”
  诗人闻一多新婚那天,亲朋好友一大早就拥入他家前来贺喜。可好久不见新郎出来,人家都以为他更衣打扮去了。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门时,人们才在书房里找到他。此时,他仍穿着那件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兴味正浓。家人都说这个大喜时刻不能让他看书,因为他一看上书就“醉”。
  
  华罗庚“猜书”
  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当他拿到一本书时,首先要对着书思考一会,猜想书的布局谋篇,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读了。华罗庚的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的时间,而且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致于使自己沦
  为书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