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文言文阅读题

作者:余全利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
  纵囚论
  欧阳修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
  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
  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
  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旌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
  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注①贼:偷窃,这里引申为窥测。
  (选自《欧阳文忠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宁以义死,不苟幸生/幸:幸亏、幸而
  B.方唐太宗之六年/方:当
  C.录大辟囚三百余人/大辟:死刑
  D.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移:转变
  2、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信义行于君子
  B.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
  C.不立异以为
  D.吾见上下交相以成此名也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宁义死,不苟幸生/约其自归就死
  B.刑入于死者,罪大恶极/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
  D.太宗之,所以求此名也/可偶一之尔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中“本”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今媪长安君之位
  B.然安知夫纵之
  C.后世之其传而莫能名者
  D.吾从而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旌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
  ②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即位后的第六年,他审查了三百多名死刑囚犯,放他们回家,并约定他们如期回来执行死刑。结果那些囚犯全部如约而归。
  B.有人说皇上施行恩德能使罪大恶极的小人转变为君子,作者对这种说法加以彻底否定。
  C.作者认为唐太宗“纵囚”,只是为了求得自己恩德深入人心的好名声而已。
  D.对那些释放了又回来的死囚,作者认为应当“杀之无赦”。然后再放一批死囚,如果他们又回来了,这说明皇上的恩德真正深入人心了,但作者坚信这些死囚是不可能再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