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社科文阅读题

作者:秦新丽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4题。
  当代世界所遵循的教育目的一般表述为:“每一教育目的都是指向某个目的的一个过程的一部分,而这些普遍的和最终的目的基本上又是由社会确定下来的”,“客观与现实必然制约着每一个国家根据其特殊背景所定的当前教育目的,同社会的一般目的一样,也是那些参加教育活动的个人意志行动与主观选择的结果”。教育目的是“一种关于教育过程预期结果的价值取向”。
  现代教育目的和启蒙运动相联系,建立在理性主义和逻格斯中心主义基础上。启蒙运动认为,理想的人应该是摆脱了宗教迷信,具有理性和自主性的人,应该是自身命运的唯一主宰。逻格斯中心主义确信存在着客观的、终结的、不需要任何媒介的“现实世界”。对于这个现实世界,人能运用语言对每件事物的本质做真实的说明,并由此而获得客观的知识。在理性主义和逻格斯中心主义的影响下,人们认为通过理性分析存在一个客观的、完美的人才培养模式。所以,在教育之外确立了“完人”形象。教育试图建立一个标准化的“完人”模式规定人的发展,将人的发展理解为对“完人”这一标准的无限接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事实上是对“完人”教育目的的客观反映。
  完人主义必然导致教育中的精英主义取向。整个教育关注的是“精英”,暂时处于劣势的学生成为被忽视的对象。在现实教育中,用完人的标准去衡量学生,必然会忽视学生未成熟性、生成性的本质。一部分学生由于暂时未达到完人标准,最终成为教育中的后进生和整个教育制度的牺牲品。
  同时由于“完人”标准是预先存在的,它自身有一定的价值取向。用完人的规格塑造不同地域、文化背景和不同个性特征的个体,必然会出现“完人”标准下的“后进生”。后现代主义者吉鲁认为:“‘现代性’下的教育目的往往是为了培养优势文化的支持者”。“教育目的要从优势文化决定的解释中解放出来,而肯定个人经验及其代表的特殊文化。学生逐渐认同自己也认同不同文化背景下具有不同价值观的他人”。
  “完人”只是教育追求的乌托邦。人不仅是一个复杂的生命有机体,而且是一个生活在一定社会背景中的个体。作为一个有机体,他是成长中的、未成熟的、潜在的人。完人理论抹杀了人的生命特性。作为一个社会人,他是一个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个性特征的异质主体。教员眼里只有从外在目的转向个体的人,关注不同背景的人,才能真正实现其本真目的——培养人。否则,在塑造一批标准件的同时,必然会产生大量的“次品”“废品”。
  (选自赵艳平《单向度的教育制度与后进生的形成》)
  1、下列各项对“教育目的”这一概念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教育目的是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等紧密联系的,基本上是由社会确定下来的,也不排斥参加教育活动的那些人所起的作用,它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
  B、现代教育目的建立在理性主义和逻格斯中心主义基础上,而那两种思想都主张培养标准化的“完人”。
  C、吉鲁认为:“‘现代性’下的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优势文化的支持者”,他肯定了这一先进性的一面。
  D、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养人,但无法避免在培养大部分人的同时又毁了一小部分人。
  2、根据原文,对“完人主义”论述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完人主义抹杀了人的生命特性,不利于学生认同自己也认同不同文化背景下具有不同价值观的他人。
  B、完人主义必然使整个教育关注的是“精英”,而暂时处于劣势的学生最终会成为教育中的后进生。
  C、现在我们评定“三好学生”“优秀学生”等做法表明,我们今天的教育深受“完人主义”的影响。
  D、“完人”只是教育追求的一种终极理想,它在现阶段太难实现了。
  3、对全文论述分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启蒙运动认为的“理想的人”和文中所说的“完人”以及“精英”各不相同。
  B、逻格斯中心主义确信存在的“现实世界”就是完人主义教育者所追求的“乌托邦”。
  C、作者认为带有完人主义取向的现代教育目的追求的其实是“外在目的”,而以吉鲁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者注意到教育应关注“个体的人”。
  D、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机体,他是成长中的、未成熟的、潜在的人,所以如果方法得当,都有可能培养成“完人”。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教育制度完全科学,那么人人都是标准的人才,后进生就不存在了。
  B、培养“完人”的教育模式是存在的,只是具体操作上还有待改进。
  C、一直以来教育目的是由优势文化决定的,将来会由特殊文化来决定。
  D、坚持“现代性”下的教育目的,必然有学生成为整个教育制度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