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汉语感悟

作者:刘 星




  近日,读到几篇关于汉语与中华民族的文章,颇有些感触。其中有文章这样写道:武汉大学某教授在一次演讲中曾不无感慨地说道,汉语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种弱势语言,一种第二阶级的语言。在座的富有自由辩论精神的学子们一片哗然,纷纷以“语言是没有阶级性的”观点反驳。但是,在听了演讲者的“一个外国人晋职、升中学、上大学、考研、攻博需要考我们汉语吗?”的反问后,全场寂然。
  这个反问让人深思。在我国,英语的“作用”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从小学三年级开设英语课到走上工作岗位,英语水平不过关,人们寸步难行。让人费解的是,一个报考中国现代文学甚至是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考生,如果英语不达标,即使其专业再优异也无济于事。然而,那些专业平庸,英语水平突出的学生,却往往被破格录取。
  英语像是一柄剑,已经刺破了国人的盾牌,把汉语刺杀得遍体鳞伤,我真的担心汉语——我们的母语,是否能够撑得住。
  如果我们普遍陷入对英语的畸形崇拜,那么这实际上是一个关系到本民族文化生存前景的严重问题。我们对本族语言、本民族文化的轻视,说明民族感正在淡化,如果照此势头发展下去,终有一天,我们将会在文化博物馆用英语来诠释“我是中国人”。
  也许我们中国人真的应该彻底反思,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种民族文化的入侵。我想,如果我们不能清醒地认识这个问题,那么我们的文化可能会被颠覆,我们伟大的民族可能又将回到“东亚病夫”的地位。这并不夸张。试问,一个民族文化感薄弱的国民,怎么让他的民族文化经久不衰?一个没有民族文化做基石的民族,怎么会在国际大舞台上屹立不倒?
  为此,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代,我们的前辈也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任继愈先生在举办讲座时就这样深情地说:“我们提倡爱国主义,不了解母语,从何谈起?在伟大的时代,我们应该做些什么,非常重要的就是弘扬汉语,使汉语纯洁化,规范化。”而在几十年前,美籍华人丁肇中先生,这位英语远比汉语说得流利的科学家,在荣获诺贝尔奖后走上颁奖台致辞时,却坚决要讲汉语,只因为那是母语。
  每一个公民都应有强烈的民族感,只因为我们是中国人,只因为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后代。汉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石,它真的不能被荒废,因为它肩上有太多的重担。
  
  学校:湖北襄樊市第一中学
  导师:陈曙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