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凝视片刻
作者:周 涛
他所站立的位置并不算高,但是他喜欢这样用平静的目光打量远方,他的身边和身后,已经或正在变成废墟。
能够看见什么呢?
是观赏风景吗?风景不过是现实呈现出的某种状态,而这种状态是变化的,不稳定的,甚至是毫无根据的。烂熟的风景令人厌倦。太阳是陈旧的,月亮是苍白的,云朵是轻浮的,一切都已经很难再唤起新鲜的感受。
他所能够望到的,都不是他所需要的,而是他渴望看见的,全都是眼下尚未呈现的。
比如,他望见了身下的这座运行着的城市。这座城市在运行,在忙碌,它仿佛有明确切实的目标,但本质上它非常盲目。它仿佛存在于秩序和规范里,但实际上它相当混乱。它迅速地产生着,支撑着,仿佛每时每刻都在崛起,然而他看见它的钢筋水泥的骨架是颓废的,看见它四通八达的道路相当脆弱,还看见它的整体里弥漫着日甚一日的坍塌和不堪重负的呻唤。
这是一些容易引起眼睛疲倦的事物,他眨了一下眼,试图让目光从这上面掠过去,望到更远些的东西。
更远的地方其实也不存在什么更新鲜的东西。越远的地方,那些存在就越古旧,越老迈,越像一个陈旧熟悉的梦境,之所以有时偶而唤起人的亲切感,只是因为熟悉罢了。
农村的道路像一些遗弃的绳子,随便地扔在田野上,永远不会有人想起来把它弄直;河流始终妄图躲开人类,却总是在某个拐弯处被村庄踩住;树林是淡青的,它们已由自然繁殖生长改为由人种植,像一些新式的庄稼,这些本世纪以来归顺人类的植物已经不再能藏匿住任何一个童话了。
剩下的就是天空、山峦,这不过是一件无法更换、无法触摸的布景,它们摆在那里,至少已经有几千个世纪了。上帝创造了它们,然后就忘了。
还能看见什么呢?
眼睛已经无法看到那些消失了的人和岁月,更无法望见那些尚未成形的人和岁月,仅仅在现存的这一片刻,凝视这蠕动,这挣扎,这无数微小变化的积累和展示。而这一切,能告诉他有关明天、后天、大后天的任何预告吗?
一只大洋彼岸的蝴蝶翅膀的抖动影响了世界的气候;
一粒被海浪冲刷掉落的岸土减少了欧洲总面积的精确数;
一场巨大的世界性战争仅仅在一代人的黑发尚未全白时被淡忘了;
一个人正在死去,另一个人正在诞生。
所有的真理背后都躲着它的悖论。
现实制造着明天,明天却说不准会不会背叛现实。
那么,他的对远方的凝视有什么意义呢?如果没有意义,他为什么习惯于凝视远方?设若有意义,他从眼前的现实风景中预见了什么?
他的眼光虽然是平静的,仿佛饱经历练,其实仍然是一种平静的迷惘。平静是掩饰不了迷惘的。
他虽然双臂抱在胸前,但他并不是胜利者,更不是强者。他这只是体现一种轻藐,而这,只不过是一种轻藐的姿态,同样掩饰不了与生俱来的恐惧。
他望着,凝视着。
很久很久,他转回身来,像是在宣布什么,也像是独自呓语,他说——那口吻似乎很坚决:
“太阳是假的。
那是黑暗中的一种习惯性幻想。”
(选自《中华散文珍藏本》)
本文揪心点
这是一篇很美、也有一定深度的散文。凝视还有一层用心去看的意思,作者片刻的凝视看到的是什么?城市的喧闹和混乱?被遗忘的乡村?还是大自然微妙和难言的变化?作者的触目是令人揪心的:物质和文明的冲突,社会发展的不均衡,和谐生态自然的相互影响以及对人类未来的担忧。作者看似只在呈现凝视片刻的景象,但能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
——郑利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