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话题作文设计三题

作者:张志琦 潘红胜




  一
  
  有一个人为了生活,想砍一棵够大的树换够多的钱。他来到森林里,终于发现理想的目标,最后却发现,自己根本就带不走它,于是他就沮丧地回去了。
  树太大了。
  如果他砍一棵较小的树,也许早就扛走了,用卖树的钱买了粮食,正与家人围坐在饭桌前谈天,在欢笑里等待饭熟。
  这个人心很大,却忘了自己的力量很小。
  于是悲剧产生了。
  许多人都在瞪大眼睛寻找财富,他们贪婪地想把世界上每一样美好的东西都搂进自己的怀里,不料辛辛苦苦忙碌了好一阵子,到头来却两手空空。
  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收敛内心的欲望,只选择自己够得着的果子去采摘,而不会把目标定得太高、太远、太大。
  可惜的是,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人,经常把自已的小聪明当成智慧。
  请以“能力与目标”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得抄袭。
  提示:一个人一生之中需要经常制定目标,一个国家或民族也需要自己的目标,能否实现目标与制定目标者的能力大小有密切关系。通过阅读材料并分析能力与目标二者的关系,写作时可从下列两个角度入手,一是目标的制定应量力而行;二是目标的制定可以适当高于能力之所及,这对自身能力的最终提升有帮助。以记叙文、议论文、小小说为表现文本为佳。
  
  二
  
  一到冬天,蚂蚁出来晒米粒;促织饿得半死,向蚂蚁借粮,蚂蚁说:“在夏天唱歌作乐的是你,到现在挨饿,活该!”这故事应该还有下文。根据柏拉图《对话篇·菲得洛斯》说,促织进化,变成诗人。照此推论,坐看着诗人穷饿、不肯借钱的人,前身无疑是蚂蚁了。促织饿死了,本身就做蚂蚁的粮食;同样,生前养不活自己的大作家,到了死后偏有一大批人靠他生活,譬如,写回忆怀念文字的亲戚和朋友,写研究论文的批评家和学者。
  这是钱钟书先生《读〈伊索寓言〉》一文中的一段。请你根据这一段话的中心意思,或从其中某一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提示:《伊索寓言》是拿故事来说明道理的,作者在拿《伊索寓言》和现实生活比照时,从原有故事的本身引申出另一层意义。作者在这个小故事中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由讥刺促织转而变为讥刺蚂蚁,由讥刺昆虫转而讥刺现实中人——在死人身上当“寄生虫”。写作时入题角度较广并且容易联系生活实际来行文。可议论,可叙述,可抒情,可编故事。
  
  三
  
  我有一个朋友,总喜欢跟别人诉说自己的不幸:高考落榜,爱情不如意,就业压力大……挫折屡屡不断,似乎活着对他已是一种负累。一天,他颇有感触地对我说:“哎,我什么时候才能过上一种风平浪静的生活呢?”
  我笑着说,除非你死了。
  朋友一怔。于是我给他讲起古希腊的一个经典故事。有人问古希腊智者阿那哈斯:“你说,什么样的船最安全?”阿那哈斯说:“那些离开了大海的船最安全。”
  请以“生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不得抄袭。
  提示:人活在世上,就像船行于海中。遭遇风浪,饱尝奔波,乃是人生常态,谁都无法拒绝。生命的意义在于经历,成功也罢,失败也罢,正是一串串真实的脚印,最终汇成了我们每个人或长或短的一生。离开了大海的船的确最安全,但是,船一旦离开了大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因此,所谓生活,就是要勇于迎接挑战,生活的意义在于经历,体味人生百味,此其一;其二,知足常乐也是一种活法,生活的幸与不幸多半缘于你拥有的一种心态。这个话题写记叙文、散文、议论文最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