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三点导读

作者:孙怀永




  美点赏析
  
  “于我而言,写作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兴趣或是爱好,而是我想承担的某种良知和责任,以及我想表现的某种勇气和信心,还有我毕尽一生也要献出的热血和骨头。”这则诗人创作的感言,道出了诗人摒弃只单纯追求技巧和热情,而对“承担某种良知和责任”的现实道义的自觉维护。
  这首《民工》,诗人没有采取宏大叙事的方法,从空间的辽阔和历史的深度来叙写,而是采用了横切的方法,截取生活中的一个场景,感觉中的一个瞬间来叙写。“他们来自乡下/他们要去的地方很远/那里叫生活,或者叫漂泊”。诗人很简单直接的从民工的出门“来”和“往”以及对这种“往”的生活状态的认识下笔。“来自乡下”揭示其农民身份,“要去的地方很远”,揭示其别妻抛子,背井离乡,以及未来方向与命运的不确定性。
  在严寒即将到来的初冬的夜晚,民工们滞留在火车站。“像棕子,还像粗糙的红薯/横七竖八地躺在角落里”。他们满脸写着奔波的疲倦,双手记录着曾经的勤劳,困不择席地随遇而安,“口角的涎水湿润了梦里的乡情/搭在身上的被子/就像命运中一件单薄的风衣”。条件的艰苦,生活的艰辛让他们不得不走出“安乐窝”“热炕头”,在一个个陌生的站台,民工们或许只有梦中的乡情相慰藉。口角的涎水反映出奔波的疲劳,单薄的风衣折射出生活的辛酸。这就是漂泊民工的生活,这就是为生活漂泊的民工。
  “我轻轻地穿过去/把脚步一再压低”。怀着对他们崇高的悲悯和热爱,我“轻轻地”“把脚步一再压低”,惟恐惊醒了他们的梦。诗由物象的描写转向情感的抒发,“年长的,有我的父老乡亲的面孔/年轻的,有我的兄弟姐妹的眼睛”。诗人以镜头特写的手法,聚焦在“面孔”、“眼睛”。疲惫的面容、困顿的神情、粗糙的面庞以及惊恐的、陌生的、充满了好奇与希望的眼睛是这群民工们的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的写照,而他们中“有我的父老乡亲”,“有我的兄弟姐妹”,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同情和崇敬。
  
  难点指津
  
  诗歌是对生活的观照,是诗人对生活的感悟,“漂泊”是这首诗的诗眼,准确地记录了民工的生活状况,同时也寄托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怎样看待诗人对民工之“看”,进而影响读者对民工之看,是欣赏这首小诗的关键。这首诗的难点在于诗人对民工生存状态的认识以及对民工生存命运的悲悯方面。诗人从农民的感觉意识角度揭示其别妻抛子,背井离乡。受制于浅陋的文化知识、原始的生存条件、落后的生活方式,他们对外界知之甚少,“那里叫生活”,这是民工们对外界生活的向往或企羡,这与其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不如说是对他们当下生活的否定。然而,进城的打工者多少人不是“像一辆卡车,磨损着,在异乡奔跑”,“那些形形色色的上班族、忙碌者/和我一样,都像飞舞的蜜蜂。”(《轮回》组诗)打工路上有多少辛酸,诗人是深有感触的,在最根本最真实的意义上说,那些民工们当初怀揣着希望和梦想的生活,在诗人悲悯的眼看来是“或者叫漂泊”的。民工们不仅走进了诗人的视野,也走进了诗人的心中。
  
  考点训练
  
  诗的第一节描写了民工什么样的形象?诗的第二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附:参考答案
  描写了民工勤劳、淳朴、率真、善良的人物群像,表现了他们生活的艰辛。表达了诗人对民工的无比同情和无限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