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情节的组合艺术
作者:晓 苏
所谓并列式组合,就是这个情节链中的几个主要事件呈现出一种并列关系,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其中选用了志愿军的三个故事,第一是松骨峰战斗,第二是汉江南岸马玉祥冒着烈焰抢救朝鲜儿童,笫三是战士们在战斗间隙同作者的一段谈话。这三个片断被作者并列组合在一个情节链中,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这样一个主题。所谓递进式组合,是指这个情节链中的几个主要事件呈现出一种发展的状态,有一种层层推进、不断递升的味道,如杨朔的《荔枝蜜》,开始写对蜜蜂的恐惧心理,对蜜蜂是贬斥的,接着写蜜蜂的辛勤劳动,歌颂了蜜蜂生命虽短创造却多的高尚品德,最后写自己愿意变成一只小蜜蜂,作者始贬终褒,先抑后扬,一层进一层地写蜜蜂,层层推进,步步升华。所谓对比式组合,是指这个情节链中的几个主要事件是以对比的状态展示出来的,如艾青的《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把白人婴儿和黑人保姆进行了强烈对比,诗歌的中心事件即情节便是用对比的形式组合起来的。
以上介绍的是情节组合的一般形式。下面我想重点介绍一种新的组合形式,即情节的画圆式组合。写作者将写作过程当作一个画圆的过程,他用画圆的方法来叙述情节,情节组合完毕之后呈现给读者的是一种圆型文本。这种情节组合形式又称为圆型结构。在这种圆型结构中,往往上一个片段的结尾是下一个片断的开头,如此循环往复之后,便构成了一个意味无穷的圆。笔者有一篇小说叫《乡村同学》,写了三个乡村同学,一个叫文,一个叫芳,另一个叫福。他们都是当年初中的同学,住在同一个乡村里,但三个人的家不在一处,分别在这个村里的三个地方,三个地方又不在一条线上,如果把三人的家勾连起来,形状正好似一个圆。这三个昔日的同学如今都长大成人了,文师范毕业后在城里教小学;芳高中读了一半辍学了,后来嫁给了远方一个屠夫;福因数学太差没考上高中便过早地成为一个打工仔,在外地挖煤。现在是春节前夕,这三个同学都不约而同地回到了这个村庄。他们好多年没见面了,在情节展开的这个早晨,文大清早起床出了门,朝芳的娘家走去,他要去看芳。文一个人走在通往芳家的路上,想到自己曾经弄伤过芳的一个指头,后悔不已。写到这里,我便把笔墨突然从文的身上拖开,眨眼之间转到了芳的身上,在文出门的同时,芳也出门了,她朝福家走去,芳要去看福。福读初中时坐在芳的后一排,福考数学时要求芳给自己看一眼数学试卷,而芳没能让他看,福因此就没有考上高中,芳至今感到欠福一笔债。写到这里,我的笔便又猛然离开芳移到了福的身上,在芳出门的同时,福也出门了,他朝文家走去,福要去看文。福也觉得自己有对不起文的地方,当年文与芳坐在同桌,两人关系很好,芳上课时偷偷地将一把红枣放在文的抽屉里。福将这个发现告诉了班主任,班主任将文和芳分开了。福想,如果不是自己去班主任那里告状,文和芳后来就有可能成为幸福的一对。现在,芳和福都有了自己的家庭,而文却还是一个单身。到此,我的笔又回到了文身上,文正走在通往芳家的路上。他这次去看芳,身上带了一枚戒指,是他买了要送给芳的,希望这枚戒指能遮盖住自己留在芳手指上的那处伤痕。接下来,我又写到了芳,芳正走在通往福家的路上,芳知道福是非常想读书学知识的,她为福在婆家联系了一所职业学校,而且免收学费,芳希望用这个办法来对福给予弥补。紧接着,我又写到了福,福这时正走在通往文家的路上,他打算把自己的妹妹介绍给文,并且已与妹妹谈好。写到这里,我的笔已经在这个圆上转了两圈了,接下来开始转第三圈。我仍然从文写起,文这时到了芳家,只有芳的父亲在家,芳的父亲说芳去福家了。文等了一会儿不见芳回来,便把戒指拿出来要让芳的父亲转交给芳。可是芳的父亲说,芳受伤的那个指头现在已经不存在了,被猪咬掉了。文一听愣住了,手上的戒指掉在了地上。接着我又写到芳,芳此时也到了福家,福的老婆说福去文家了。芳说要让福出去读书,福的老婆已经怀孕了,她一听就火冒三丈,不同意福出门,芳的希望于是便化为泡影。最后我便写到了福,福也到了文的家,文的妈说文去芳家了。福把介绍妹妹给文的想法告诉了文的妈,文的妈听后说,晚了一步,三个月前,文在城里已与一个小寡妇领了结婚证。这种画圆式组合情节的结构具有多方面的艺术功能。其一,它能使作品产生一种乐章式的节奏感和音乐美。其二,它能让作品的形式也生发意义,这种意义往往是故事本身不具备的,而是通过这圆型结构体现出来的。其三,它能使叙述产生一种跳跃性,不至于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到沉闷和疲倦,反而能使读者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