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梅韵
作者:张文君
孤傲是梅最令人倾慕的一种品质。“潇洒江梅,向竹梢疏处,横两三枝。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霜欺。”梅不屑与浮花浪蕊在春光中斗妍,而是在天寒地冻、万木萧条之时,独自傲然挺立,幽幽冷香,不经意地溢满乾坤。这种高标独秀的气质,倜傥超拔的形象,含蕴着道德操守与人格操守,深为文人珍视。
而梅这个意象在诗歌中,有时是让人联想起思乡之情,羁旅之悲的。所以王维在遇到家乡故人时,问道:“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之问贬往岭南途经大庾时写下了“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更有那一个时运坎坷、漂泊辗转的李商隐,无限感慨地写下:“定定往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最堪恨的不是梅花,而是因为联想到它,就会引起诗人沉沦羁泊的身世之悲和难以排遣的乡关之思。
梅,就这样被打上了一层感伤的烙印。岁月徐徐地更迭,梅花也盈盈地开谢,终于,在西湖边上等来了林逋。
北宋钱塘人林逋,性情孤高自好,喜恬淡,有很高的诗才,但时运不济,他便把十年寒窗的艰辛慷慨地挥霍在波光潋滟的西湖上,成了一个隐士。余秋雨说他:“消除了志向,渐渐又把这种消除当作了志向。”他隐居西湖二十年,不涉官场与世嚣一步。不仕不娶,唯喜植梅养鹤,也因此而得了“梅妻鹤子”的称号。他带着无限的珍爱,无限的深情,无限的眷恋,与梅花心心相契。梅在他笔下,是一个美人,一个清逸的美人,“众芳摇落独媗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绝了梅超然脱俗如仙子般的清逸。
张岱曾在《补孤山种梅序》中赞美林逋:“地有高人,品格与山川并重;亭遣古迹,梅花偕姓氏俱香。”可以说,林逋遇到梅,是林逋的幸运;梅遇到林逋,又是梅的幸运。林逋是梅的第一个知己。
林逋之后,王淇看到了梅的淡泊:“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贺铸的“玉人和月摘梅花”甚至给她罩上了妩媚。然而这些,并没能拨动她内心深处的那根弦。她年复一年地屹立在江边桥头,任凭雨洗黄昏,任凭雪压霜欺,任凭花瓣绽放又飘零。
陆游来了,带着满腹的寂寞和愁闷,疲惫不堪,风尘仆仆地来了。抗金的抱负付诸东流,在朝庭上又遭人暗算、排挤,郁积的辛酸无处诉说,只好在黄昏时分默默地漫无目的地散着步。蓦地,看到了桥头那一株孤梅,仿佛心有灵犀,无声地对视,无声地交流,然后高吟: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伤感孤独,却又坚强不屈,孤芳自赏,却又襟怀广博。这是一种坚贞,为陆游与梅花所共有。陆游这位南宋的爱国诗人一生爱梅,他称赞梅花“花中气节最高坚”,并希望“一树梅花一放翁”。他读懂了梅,读懂了她绝世的傲岸和彻底的不争。陆游是梅花的第二个知己。
林逋和陆游,一个是避世的隐者,一个是爱国的志士,似乎迥然相异,却都能与梅成为知己,都能对梅内在的、深层的气韵心领神会,这矛盾吗?当然不矛盾。林逋看到清逸,陆游看到坚贞,坚贞与清逸却是统一于孤傲的。
还有一个写梅写得很多的词人姜夔,他写得最出名的《暗香》与《疏影》,却是悼念当年与他一起摘梅花的玉人的,回忆的是往昔的风流情事。范成大见他写得好,又说得可怜兮兮的,便把自己的一个歌伎小红赠给了他。姜夔见了新人便忘旧人,一下子得意非凡,在归途上写道:“自琢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我以为他算不上梅的知己。
梅是幽独的,是伴孤高之士独对微吟的,故孔尚任在《傍花村寻梅记》中说:“独留地数株老梅,为冷落薄游者吟诗买醉之所。”如果有很多的人追棒,那是根本不得梅的精神的。有一些附庸风雅者,自称有“孤癖之隐”,把梅弄得奇形怪状后竞相玩赏,实在是可笑又可叹。
学校:湖北黄石二中
导师:操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