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三点导读
作者:王雪梅
一位母亲,为了给儿子送早饭,天天往返六十几里山路;为了挣点儿学费,不得不逃避城管的追逐、驱赶。深沉的母爱、生活的压力,迫使母亲每天不停地跑呀,跑呀……母亲竟成了长跑冠军!小说的情节并不复杂,可意蕴深刻悠长,写作技巧灵活多样,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巧设铺垫:作者以“儿子的成绩一级棒”这句话作为铺垫,使前后情节互为因果,环环相接,有力地推进了故事的发展:因儿子成绩棒,母亲才勉强答应儿子每周日随她一同挑菜进城,儿子才得以发现母亲竟然跑得很快,才会报名参赛。而联系后文“从小到大,我都紧跟在妈后面”,读者可推测出母亲的挚爱和艰辛是儿子“成绩一级棒”的缘由。
暗设伏笔:小说多处暗设伏笔,使情节发展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如,“学校已多次催欠款了”,正因如此,程亮才会对丰厚的奖金“心一动”,毅然报名参赛;又如,母亲每天给儿送饼,为不影响儿子上课,三十多里山路,她“一路小跑”;后来在送饼的同时,捎带进城卖菜,为不耽误儿子吃早饭,得“走得飞快”;卖菜时,为逃避城管的追赶而“没命地跑”,故母亲获得长跑冠军,并不让人感到突兀。
漫画手法:文中对城管野蛮执法的漫画式勾勒,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只穿着皮鞋的巨脚正恶狠狠地踩向一堆蔬菜,赋形呈意,强烈的讽刺意味扑面而来;参赛的母亲跑得极快,“简直像平地刮起一阵旋风”,这幅漫画式速写,抓住特征,化抽象为具体,精炼传神,形象生动。
妙用对比:“程亮望着妈妈瘦小的背影和一担沉重的菜发了半天愣”,“瘦小的背影”与“一担沉重的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又如,“观众看到一个头发斑白的瘦削女人也参赛……那女人跑得极快……”,“头发斑白”却“跑得极快”,这不相称的两者统一在母亲身上,让人觉得伤感、酸楚。这两处对比,读来令人思绪万千,感慨不已。
另外,语言的平淡也是这篇小说的一大特色。“绚烂之极归于淡泊”,作者不加修饰,通篇白描,平实而自然,简洁而含蓄,以浅近的文字,传达深刻的内涵,如篇末那句“我真的不希望其他的妈妈也跑得这样快,因为这样的妈妈很辛苦!”含多少不尽之意于言外,留待读者去回味、去思索。
难点指津
作者只用两个“踩”字,就形象地刻画出了城管执法的“粗暴”、“野蛮”;“像见了鬼似的”,不仅写出了小生意人对城管的恐惧,更透露出作者对城管的厌恶和对弱势者的同情。由此可见,本文是作者有感而发、率性而为之作,在质朴简约、貌似平和的文字中,具有一种平静的张力,包含着丰赡而深邃的社会意蕴。
和文中的母亲一样,进城做点儿小生意的流动小贩们往往承受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如养家糊口、子女学费等等,他们在维持生计的同时,也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就如文中所说的“妈妈的菜卖得出奇快,那滴着露水的青菜总是第一个被抢光”。可见,要拥有一个整洁的城市环境、和谐的城市文明,靠城管们的“驱赶”、“踩踏”,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相反只会加剧贫富两极分化,甚至导致整个社会的动荡不安。
在贫富分化日趋严重的今天,作者对贫困者的关注和同情,很自然地启迪着读者去思考一些社会问题:城管和流动小贩之间“猫鼠”游戏的根源是什么?城市发展的基础和目标是什么?城市管理的最高境界又是什么?
考点训练
1.体会“程亮妈每天天还没亮就起了身……”句中“每天”两字的精妙。
2.母亲“望着后山满坡的青绿发愁时,突然有主意了”,母亲的“灵光一闪”说明了什么?
3.儿子“程亮”的姓名可不可以删除?对小说的表达效果有何影响?
4.面对父母的养育之恩,乌鸦会反哺,羊羔亦跪乳,我们又该如何回报、孝敬父母呢?
附:参考答案
1.以“程亮妈每天天还没亮就起了身……”开篇,笔调如流水般从容、平缓,看似在漫不经心地交代时间、人物、事件,可细细揣摩,方悟“每天”两字用得极妙,其作用为:一、表现母爱:在母亲给儿送饼的路上,她会遇到多少个风吹雨打、电闪雷鸣,甚至雪花纷飞的日子?她为何不多烙些饼让儿子吃上几天呢?母亲这么不辞劳苦,只是为了让儿子能天天吃上香软温热的新鲜烙饼呀!她不求任何回报,“想着儿子吃到饼时的快乐样子”,便感到万分满足了;二、为夺冠设伏笔:见美点赏析。
2.灵感只惠顾有准备的头脑,量的积累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会产生质的飞跃。说明母亲平时常常考虑如何多挣些钱以支付学费,所以当母亲“望着后山满坡的青绿发愁时”,才“突然有主意了”。
3.可以删除。不删除可给人一种真实感,但删除后,则可使“母亲”、“儿子”的形象更有代表性,就代表了某一阶层或某一类人,从而具有更加广泛、深刻的社会意义,正如文中“穿制服的人”代表的是“城管”这个群体,而不是某个或某几个城管。
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