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三点导读
作者:卜廷才
诗人将自己的“志”蕴藉在短短的诗行里,是本诗的闪光之处。
将理趣蕴含在具体的描述之中。围绕意象一棵树进行描写,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寄寓其中。“站在很高的天空/等着季节的手化妆/她是天生的演员/春天穿一身绿/冬天脱得干干净净”,呈现出立体式的画面。“站在很高的天空”,写这棵树的阔远背景,大中写小,使读者胸中顿显豁然;“等着季节的手化妆”,写出了树对大自然的寄托和依赖。“她是天生的演员”,下启“她擅长舞蹈”、“优美着肢体”、“摆出各种姿势”,先总后分,且鲜活如人,极富动感。这是一种潜“理”于景、渗“理”于景的技巧。同时也令我们想起要做好一件事必须依靠客观条件的道理。树这样,人亦然。小如个人的成长与进步,大如国家的建设与发展,都是如此。
最令读者叫好的还有本诗的修辞和炼字。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可谓浑然天成。如“擅长舞蹈”、“优美着肢体”、“摆出各种姿势”以及“摇着喝醉的叶片说”,其中“擅长”、“优美着”、“摆出”、“喝醉”等拟人化的词语,充分写出了树的活泼与生机。“优美”这一形容词的异用,曲折反映出树的自信与自我张扬,暗合了突出个性的时代精神。从短诗中,我们感觉到诗人在诗歌创作的艺术技巧上颇有建树,颇见功力。诗人没有故作深沉,玩弄晦涩的词句,也就没有那种矫揉造作的虚脱、顾影自怜的扭捏和怪异放诞的思维。我们能感受到诗人那颗热爱生活的心灵以及哲人般的闪光智慧。
人情寓于树况的描述之中。从表层来看,诗人似乎是在写生活中的一些司空见惯的意象——一棵树,但是只要我们细读就不难悟到其深层的意义,即人必须充分表现自己,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从诗歌的内核来说,它启迪我们在展示自己美的一面时,绝不要做谦谦君子。诚如别林斯基对诗所作的通俗比喻:“思想渗透形象,如同月亮渗透多面体的水晶一样。”从一棵树“站在很高的天空/等着季节的手化妆”,写到“穿一身绿”的春天,再写到“摇着喝醉的叶片”的秋天,虽只写了树的穿着、动作,但从诗歌的艺术效果来讲,它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美感上的享受。它既是一幅实有的广阔画面,又能给读者留下回味思考的广阔空间,让读者用自己的生活感受去填补作者有意留下的想象空间。
层次显于客观的描述之中。本诗从“一棵树”所处环境的大处落笔,总写,分写,两幅画面,相承相因,层次感非常清晰。几行小诗,尽显章法,缜密而不失鲜活、灵动。
难点指津
解读本诗也有一些难处,如“站在很高的天空/等着季节的手化妆”,这不只是说“一棵树”生长的环境和条件,它还说了这棵树之所以有优美的舞蹈,是依赖“很高的天空”这一大环境,是源于“季节的手”这一鼎力相助。
赏读本诗的关键是对最后三句的理解。“她”指树,“你”代风。“运送空气的风”是促成树舞蹈的客观条件,也是它“摇”的原因和条件;“摇着喝醉的叶片”,紧扣“等着季节的手化妆”,又歌颂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乐于牺牲自己的奉献精神。“等会儿,祝福来了你再鼓掌”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意在说不急于张扬自己。“祝福”可以理解为新的生命诞生之后,你可以尽情鼓掌以示自己的欢欣。从这里,我们又可以读出“一棵树”的乐观大度与谦逊。加尔多斯说过:“一种美德的幼芽、蓓蕾,是最宝贵的美德,是一切道德之母,这就是谦逊;有了这种美德我们会其乐无穷。”“一棵树”正是这样,许多人也是如此。诗人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迪与暗示:小与大相辅相承,自然与人类同道同理。全诗自然与人类,客观与主观,前因与后果,人情与事理,相交相融。于具象描绘中透着深刻之理,塑着立体之形,读来令人遐思不已!
考点训练
1、形容词“优美”一般不可以带宾语,而诗人却如此造句,请你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其妙处。
2、诗歌常常运用拟人、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请结合本诗内容,就其中一个作简要分析。
3、后三句是本诗的点睛之笔,请简述你对此的理解。
附:参考答案
见美点赏析或难点指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