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换个角度看曾皙

作者:成 龙




  曾皙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的重要角色,《教师教学用书》认为“曾皙从容洒脱而又谦恭”,成了一个需加以肯定甚至赞赏的人。然而,笔者认为,曾皙其实是一个善于揣摩老师心理、善于玩弄技巧手段的人。课文中有三处疑点。疑点之一,面对老师的提问,为什么避而不答?孔子问道:“点,尔何如?”按正常人的一般习惯,老师点名让你回答,你应该马上答话,但是曾皙并没有这样做。曾皙先是弹奏了一段瑟,才站起来回答老师的提问。对比前三人,曾皙可谓聪明之至,并不直接回答,而是先营造氛围,要知道,老师曾经因为听到美妙的《韶》乐而三月不知肉味,如此的安排,表面上有违于尊师的准则,但深层次来说,完全符合老师的兴趣特点。避而不答,虽悖常情常理,却完全符合彼情彼境。曾皙第一着棋胜利了。疑点之二,对待老师的问话,为什么引而不发?孔子均以“尔何如”询问学生,前三人也都直接说到个人的志向,而曾皙却答道:“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才能,本文中指为政的才能。老师要问志向,学生却回答才能,岂不答非所问?难道是曾皙水平有限,无法正面回答?显然不是。曾皙在得到老师的“那有什么关系呢?也只是谈谈各自的志向罢了”的一番“安慰”之后,又“出口成章”,以极富诗意的话语描绘了一幅极富诗意的场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此时的口若悬河与前面的答非所问对比,我们会认为曾皙是一个水平有限的人吗?答非所问只是一种引而不发,目的只在“逗引”出老师的另一番话,以加深老师对自己的印象。疑点之三,询问老师,为什么那么关注对同窗的评价?曾皙向老师问了两句话,两句话都关系到老师对同窗的评价,这多少有点背后说别人坏话的感觉。这个问题可以从孔子的答话中得到说明。孔子这样回答曾皙的第一个问题:“亦各言其志也已矣!”,孔子使用了三个语气词,而语气词连用,可以有效地加强语义表达,“也已矣”三个语气词翻译过来是“罢了”的意思,这是在告诫曾皙,不必过问太多,今天的谈话只不过是谈谈各自的志向罢了,没有其他用意。可曾皙还是不甘心抑或不死心,再次追问老师对子路的态度,这回是指名道姓。那曾皙为什么不问老师对自己回答的评价呢?很明显,曾皙对自己的回答充满信心,无需多问,而这信心正是建立在对老师心思的准确揣摩上,这种揣摩,独立来看,是可取的,但是联系曾皙一系列的表现来看,则又显得虚伪而不足取。
  学校:江西赣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