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三点导读

作者:张道安




  美点赏析
  冯骥才的文章给我的感觉就是冲淡平和,但内涵丰富,比如《长衫老者》就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读《长衫老者》给我们思想上的最大收获就是:如何对待习惯,如何克服我们思想的惰性。那胡同“又窄又长,九曲八折”。过往行人,无数次扎入死胡同,也“只好忍耐,忍耐久了,渐渐习惯。就这样,乱乱哄哄,好象它天经地义,就该如此”。长衫老者进过胡同,他出来时,似在思索,想的是如何让行人不再误入死胡同。长衫老者“简单的一举”,不仅方便了过往行人,还告诉我们改变旧有习惯、克服思想惰性的方法。文章意在告诉我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死胡同,为避免扎进去,就要像长衫老者那样,“肯思索,更肯动手来做”。
  作者采用对比手法对主体起到了强调、突出的作用。长衫老者写纸条是胡同命运的转折点。之前的胡同是闹市:拥挤,嘈杂,吵闹。之后是幽居:清净,安宁,雅致。鲜明的对比,意在突出长衫老者“简单的一举”。也有人物神情的对比。出胡同的人,“满脸丧气”,气愤得想踹倒胡同里的墙壁。长衫老者出胡同,“面无懊丧”,“目光闪闪,似在思索”。神情的对比,突出了长衫老者的冷静和克制,所以,他能够想出巧妙的办法,避免别人入死胡同。有了行人的映衬,长衫老者的神态、动作就能深深地印在读者的记忆中。
  文章语言简练朴实,寥寥数语,人物形神俱备。长衫老者“干净爽利,一件灰布长衫,红颜白须,目光清朗”,语言如人物一般干净利落,长衫老者的健朗形象跃然纸上。对长衫老者写字的一系列动作,也只用“取笔展纸”,“捏出几颗饭粒”,“贴在胡同口的墙壁上”,用语十分简洁,令人回味。
  
  难点指津
  文章题目是《长衫老者》,描写长衫老者的文字却不多,但人物形象却很鲜明。取得这种效果的关键在于作者巧妙地运用了铺陈的手法。那胡同,“又窄又长,九曲八折”,进出不易,出入不便,不时发生碰撞事件。作者不厌其烦地讲述胡同之深,行人之怒,胡同之脏,就是为长衫老者做铺垫的。长衫老者在胡同口写下“此路不通”,行人一见纸上的字,便知道这是条死胡同,就不进去了。问题就这样解决了。胡同有人打扫,卫生了;有花草,美观了;有鸟雀,清净了。长衫老者做了别人想到而没做到的事,他就是一个智者,一个受人敬重、让人怀念的人。写胡同脏、乱、挤是铺垫,如果铺垫不力,长衫老者的举动也不足为奇;写胡同洁、静、雅是铺陈,如果铺陈不够,长衫老者的举动意义不大,给读者的印象就不深了。所以,两处铺陈,有力地衬托了长衫老者。同时也使文章结构匀称,布局精妙。
  
  考点训练
  1、试说一说本文对比手法体现在哪些方面。
  2、题目是《长衫老者》,作者却用大量笔墨写胡同的脏、乱、挤的情形。这是为什么?
  3、在日常生活中,哪些习惯影响着你?你是怎样改变的呢?
  4、本文语言质朴、简练,试举例说明。
  
  附:参考答案
  1、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先前胡同的脏、乱、挤,与后来胡同的洁、静、雅相对比;二是长衫老者与行人走出胡同的神情、举动相对比。
  2、为写长衫老者“简单的一举”作铺垫。
  3、略。
  4、见“美点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