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本期阅读题参考答案
作者:佚名
1、C(A“重要”多余;B“放心使用”不准确;D无丰富经验)2、A(B“广泛应用”错;C“普遍接受”不准确;D应为“有人完全感觉不到痛苦”)3、D(A“不再服用镇静剂”片面;B“未来应用范围更广”无依据;C“在国内尚未运用”无依据)
[文学作品阅读题参考答案]
1、祖母与祖父从小青梅竹马,因突遭大水逃难,便天各一方,音讯杳然。多年后祖父找到了祖母,祖母便相随祖父定居他乡,繁衍生息。2、具体指辽河岸边和黑龙江畔 对“生之故园”的眷恋,对“手足亲情”的思念等。(中心意思对即可)3、写了身躯如水、生命如水、柔情如水、性格如水、红颜如水等。4、悼念祖母表达了对祖母不尽的怀念,真诚的眷恋,无限的敬意和深挚的赞美之情。5、含义:祖母以她那残弱的瘦小之躯坚强的面对生活中的磨练,耕种劳作,默默奉献,平静的走过一生(意合即可);这体现了祖母坚强、勤劳、无私奉献等性格特点。6、答题示例:句子:只有袅娜在低矮草屋上的炊烟生动着肃穆的冬季。赏析:“袅娜”“生动着”均为形容词用作动词,强调动态,用语灵活形象;写出了炊烟缭绕之优美及其带给严冬的的生气。
[文言文阅读题参考答案]
1、C;2、C;3、D;4、D;5、略。[解析]1、A、无行:没有好的表现。B、具食:备饭。具,具备。D、幸甚:好得很。幸,庆幸。答案、C。2、A、“竟”同为副词,为“竟然”。B、“虽”同为连词,为“虽然”。C、“以”为介词,为“把”,“以”之后省略宾语“之”;“以”也是介词,为“按照”。D、“安”同为疑问代词,为“怎么”“哪里”。答案、C。3、“为郎中”,“为治粟都尉”“为将”都不能表现韩信的“过人才能”,因此,A、B、C均不合题意。答案:D。4、D项以偏概全,不能知人善任,这只是暗示项羽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选D。5、略。
[古诗词阅读题参考答案]
1.①“恨”是惆怅之意。②点明主题,表现别后相思之情。2.作者以写景写情,夜深难以入睡,卧听淅淅沥沥的夜雨,滴落在梧桐叶上,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意境,表现出了难以排遣的怀人之情。3.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用红烛拟人,红烛垂泪表示自己心理难过。心长,表示思念情意的悠长。焰短,暗示希望的渺茫。词人深深叹息自己无法改变别离的命运。4.欢乐 幽怨 沦落(意思对即可)5.这首词先运用了对比手法,三个生活阶段,形成鲜明对比,表现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其次,全词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昔衬今,表现了作者凄凉沦落,表达孤苦的处境和饱尽磨难的忧郁心情。6.①交代了环境;②为全诗定下了凄凉的基调,烘托了气氛;③写景衬情,渲染出浓厚的离情别绪。7.“凄凄”形容内心的凄凉,愁苦;“袅袅”形容秋景的萧瑟,暗淡。两者互相衬托,烘托出离人的肝肠寸断的离别之情。8.诗的后两句,诗人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抓住离人分手过后登舟回头“看”的细节,将去留双方的万种离愁和真挚情谊都表现得淋漓尽致。9.诗人从听觉、视觉和触觉几方面,把落日、松风、草露、云光、山翠这些分散的景物,有机地联缀成一幅有声有色、动静相宜的艺术画面,表现了夕阳倚着远山慢慢西沉的景象以及苍翠的松林在余晖的点染下富于变化的奇景,表现了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和留恋。10.第一首前四句都在写景,连用“残”、“坠”、“瘦”、“稀”写出了秋天的萧瑟之景。第二首起笔展现的一片丰收的景象,“肥”和“秀”,使我们窥出诗人内心的喜悦。但“空”和“瘦”两个字,同第一首相同,写出了秋的悲凉。“落日”和“危楼”更增添了全曲的感伤色彩。11.第一首从写景入手,转写人事,借景抒情,通过对秋的描绘和对官场名利的批判,表现了归隐田园的乐趣。12.第二首全篇句句写景,没有一句抒情,但景中含情,作者营造了一个颇有感伤气息的境界,读者可以从中联想到游子怀乡,文人的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