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因抗争而生,因顺从而死
作者:吴国珍
然而,鲁迅并不仅仅展示历史的必然。细读作品,我们可以看出祥林嫂的人生曲线并非一路下滑。逃出夫家,第一次到鲁镇做工给她人生带来一种不定的希望,被抓回家,被逼嫁给贺老六,其实倒是因祸得福,况且还生了个儿子。如果仔细分析,祥林嫂这点命运的起色恰是她反抗当时思想秩序的结果。逃出夫家,想摆脱被卖掉的命运,也就是争取女子对自己人身自由的支配权。与贺老六成亲育儿,不再侍奉“烈女不嫁二夫”的信条,以人的生存和生命本能生活。相比较而言,在轿子里又哭又嚎,拜天地时撞香案,貌似激烈的抗争,其实不过是维护当时的思想秩序,做“烈女”。另有一次渴求生如常人的举动是捐门槛,但捐门槛只给她短暂的舒坦,随后便是万劫不复的打击——任凭千人踩万人踏,纵使怎么也洗刷不掉她的罪行。而这,反倒是祥林嫂屈从神权迷信的结果。
由此,《祝福》就形成了两个结构,表层结构告诉我们一个女子在夫权、族权、神权的打击下如何丧失了人的权利,直至死亡;深层结构告诉我们认同维护当时思想秩序,只能使状况更糟,而反抗当时的思想秩序,却能使状况得到改善。深层结构揭示了当时的思想秩序对于女子的不合理性,并昭示一种新生的可能——反抗也许能争来人的权利。尽管祥林嫂的反抗是盲目的,不可能导向解放,反而越陷越深。但她的反抗与求生的意志昭示了走出泥淖的可能性。
学校:安徽安庆市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