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倒喻”例话
作者:吾三省
以白居易《长恨歌》为例:歌的末段写杨贵妃在仙山中会见天子使者时泪流满面的情景,说是“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上句是本体,下句是喻体,是通常的比喻。而歌的中段写唐明皇从四川回到长安宫中思念杨贵妃的美貌时,说是“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这“芙蓉如面柳如眉”,便是典型的倒喻。
李白《清平调》词头句“云想衣裳花想容”,也是写杨贵妃的美丽的。诗人不说杨妃的衣裳如同云彩一样飘逸,杨贵妃的容貌如同牡丹一样艳丽,而说云彩像她的衣裳,牡丹像她的容貌,也是用的倒喻手法。句中的“想”作相像解释。
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写采莲姑娘衣着和面容的美丽,不说“罗裙荷叶”而说“荷叶罗裙”,不说“脸向芙蓉”而说“芙蓉向脸”,手法与李白诗如出一辙。
刘禹锡有一首《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后两句如果正写,就是郎意似花红易衰,侬愁似水流无限”,其所以颠倒次序,显然是为了突出表现女主人公复杂的思想感情。
关于倒喻,还有一个故事可讲。据《旧唐书·杨再思传》记载:武则天当权时,张昌宗因貌美获得宠幸,宫中称为六郎。一次宰相杨再思当面奉承他说:“人言六郎面似莲花,再思认为莲花似六郎,非六郎似莲花也。”杨再思这样把本体喻体颠倒一番,果然产生一种“六郎不似莲花,胜似莲花”的奇特感觉,想必当时六郎听了也是喜不自胜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