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叙述时距与叙述时速
作者:王先霈
小说里有讲述时间和故事时间之分,两者可以大体相等,也可以相差悬殊。作家按照自己的构思,对叙述速度作多种变异处理。英国十八世纪小说家菲尔丁在他的《汤姆·琼斯》里写道:一旦涉及异乎寻常的场面,“我们就将不惜笔墨地将它尽量地向我们的读者展示;但是,如果逝去的大量岁月没有产生任何值得注意之事,我们也不怕在我们的历史中出现空白。”至于什么样的事值得注意,完全决定于作品的主旨。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用百余万言讲述十八个小时的故事,故事时距远远小于讲述时距,叙述速度慢,适合于表现主人公的空虚、苦闷、彷徨、绝望;沈既济的《枕中记》用千余字讲述数十年人生,故事时距远远大于讲述时距,叙述速度快,适合于表现人生如白驹过隙的主题。
除了叙述速度之外,还有叙述次序问题。小说中叙述时间和故事时间的关系,主要可以有同步叙述、回顾叙述和预示叙述三种。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的开头是一个预示叙述:
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据说,莫言年轻时读到这个开头,兴奋地大喊:“我知道怎么写小说啦!”那些年,有好多中国作家模仿这个开头。《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开端就体现出“魔幻”性,传达了宿命的沉重感。一般情况下,无论是同步叙述、回顾叙述还是预示叙述,读者都可以整理出事件的实际顺序。也还有一些小说家,有意把时间弄得模糊含混,前后交错。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最后部分“重现的时光”,描绘了童年的回想与当下的感受的重叠,“对连续出现的次数最多的人的记忆,使他的心中建立起一种同一性”,“连续的自我是永久的自我的组成部分”,渲染出怀旧中的甜蜜和感伤。至于曹雪芹,看起来似乎是一位时间观念不强的人,《红楼梦》人物的年龄就是一笔糊涂帐。第二回说林黛玉“年方五岁”,第二年母亲去世,她进京投奔外祖母,应该才只有六岁,书中却写成知书识礼的少女,已然读过“四书”,而比她大一岁的贾宝玉,更是随口引证《古今人物通考》。天才的大作家为什么会在时间上夹缠不清呢?我认为有两层原因,首先,第一回就指明本书“无朝代年纪可考”,“毫不干涉时世”,时代背景隐隐约约,这是为了躲避文字狱之灾;其次,更主要的,是要使作品超越具体时期而具有深广的概括力。贾宝玉与林黛玉初次见面,彼此都觉得仿佛原来已经见过,把“前世”仙界的时间与今世人间的时间连接在一起。这样做,带来了美好的浪漫的企盼,为后面情节的转折作了铺垫,使人们为本来是天作之合的一对被生生拆散而无限悲哀。
王先霈,著名文学教育家,华中师范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