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考场作文与表
作者:何 郁
怎样练就这种真功夫呢?
第一,应练好叙述的基本功。一切写作,其实都是以叙述作为基础的。描写或许可以说是叙述的高级表现形式,叙述如果说是梳理,那么描写则是刻画;而抒情则应建立在叙述的基础之上,否则抒情就成了空洞的、苍白的嘶叫。议论应与叙述巧妙结合,说明可以和叙述相应生辉。总之,叙述既是作文的基础,又与其他表达方式“水乳交融”。设想一个人如果连一件简单的事情都说不清楚,还能指望他写出一篇上好的作文吗?
清楚、准确、简明,应该是叙述的基本要求,要做到这一步,也不是那么容易,这就说明叙述需要加强练习。而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可能是叙述的高一级要求了,要做到这一步,就更需要加强练习。练好叙述的基本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练习写作的基本功;只有叙述过关了,才有可能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许多考生在作文里表现的较强的叙述能力和水平,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写好一篇考场作文,叙述能力至关重要。这一条经验已经被优秀的考场作文反复证明。也有一些考生因为叙述不过关,连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都交代不清楚,这就注定了要在作文上遭遇“滑铁卢”。下面试看一个成功的叙述片段:
“爸!”在小厨房里洗碗的小于从窗口探出头来:“不光咱家院儿,这片都要拆,这是市政规划,好像以后要从这儿起高楼……”
“又是楼!”老于一拍石桌,惊飞了几只正在觅食的麻雀。“这几年为了盖楼,扒了多少四合院和胡同!我年轻的时候,早起在胡同口转悠,那刚出炉的馒头冒着蒸气,剃头匠吆喝着招揽生意,街坊见面打招呼……”老于微眯着眼,在回忆中微笑。又突然猛醒过来,深深皱起了眉头:“没了,都没了,胡同也扒了,京味儿也……”他把“京味儿”三个字咬得特别重,引起了旁边几个人的共鸣,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湿润了眼眶。一时间,小院里寂静无声。
这是2006年高考北京卷《北京的符号》中的一个片段。叙述的是一个老北京眼看象征着“北京的符号”的传统建筑“老胡同”正在拆迁、消失,不由得怅然若失,心中泛起了无限酸楚和留恋。文字虽然不长,但有一定的感染力。这感染力主要来自作者简洁、准确而流畅的叙述。叙述的好坏决定了这篇作文的成功与否,可见叙述的重要。
做到清楚、准确、简明,其实有方法可寻。比如,在叙述方式上做一点文章,倒叙、插叙,使叙述摇曳多姿,生动起来;做到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染力,也有方法可寻。比如在叙述的过程中,加一点描写,使叙述和描写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叙述也就变得丰富起来了。
请看一个例子:
黎明咬破夜的唇,将那抹血迹留于天际。于是,鸡鸣,犬吠,炊烟都袅袅地从寨子里浮了起来,飘飘摇摇进了林子。
父子俩早早便起了床。父亲是麻利的手脚,戴上斗笠,荷上锄头,“吱——”地打开门,走去。儿子的动作显得生嫩了许多。摸下床,掬了一捧清水,清醒了自己,水缸中一圈一圈漾着他惺忪的睡眼。然后拎起灶上昨夜整好的干粮,朝着渺茫的晨雾中那个略显有些佝偻的身影奔去……
那块巴掌大的地,便是被山里人称作“坝子”的小盆地。不大,却隐藏着儿子童年所有的欢乐:锄草,浇水,施肥,甚至是看着太阳从山的那边落下。而此刻,儿子正和父亲躬着背,劳作。
这是一篇题为《山的那边》的考场作文片段,此为文章的开头。作者在叙述和描写中,将父子俩一起早早出门的过程交代得十分清楚明白,场景写得十分生动、形象,有一定的韵味。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借助干净的叙述和描写,使少少的文字里,荡漾着一种清醇的诗意,给人美不胜收的感觉。
第二,应重点练好一种表达方式。五种基本表达方式,可能在作文时都会用到,但并不是这五种表达方式都要平均用力,这样一方面是不太可能——写作时总是有所侧重、有所突出的,怎么可能平均用力呢?另一方面也不讨好——谁会傻傻地平均使用力气呢?聪明的人总是善于扬其长,避其短的。重点突出,才有可能出彩!一般来说,较多的考生会在叙述、描写、议论这三种表达方式上去做文章,或重点叙述,或精心描写,或专注议论,凡此一种做得好,皆能出彩。
但如果有考生偏在抒情或说明上去做足文章,情形又会怎样呢?那就不仅能出彩,而且简直就令人刮目相看、惊为神奇了。比如有考生用说明去构思一篇文章:
姓名:吴诚信
性别:男亦可,女亦可
年龄:生于20世纪60年代或70年代
职业:待定
确诊方式:中西结合
一、望诊
脸色:无甚大碍,就是不会脸红。即使是“落井下石”后,也是脸不变色。眼睛:眼珠缺乏灵活性,只是侧视或者向“钱”看。目光狡黠。鼻子:鼻头上翘,鼻孔变大,嗅觉间歇性失灵。只能闻官气、贵气,而不能闻民气、贫气。舌头:发生变质,发音不准确,舌间形状有变为弹簧的趋势。说“撒谎”(sāhuǎng)发音清晰,说真话(zhēnhuà)则发音含糊,吐字不清。
二、把脉
脉搏沉、快、促、紧、滑、涩……典型的吹牛皮后的心悸、早搏导致的心脏衰竭的先兆。
这是2001年全国卷四川一位考生写的一篇题为《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中的开篇部分。作者“笨拙”地用就诊报告这种形式,构思了一篇妙文。尽管通篇都在说明,然而读起来却不觉得枯燥、乏味,反而是意味横生,妙趣无穷。这位考生真把说明这种表达方式用活了,用神了,取得了异乎寻常的效果。
第三,注意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我们一方面强调要突出一种,练好一种,但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强调在精心练好一种表达方式之外,要注意在作文时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不然的话,你的文章可能因为表达方式单一而显得不耐看或过于单薄。这方面成功的例子也不少,请同学们自己去找来读一读。
第四,要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方式,使表达鲜活水灵,富有韵味,耐人咀嚼。修辞永远是表达的润滑剂;表达缺少了修辞,就会变得干巴巴的,甚至面貌粗俗平庸,不堪久看。如果说表达是河床,那么修辞就是河两岸的垂柳和水草;如果说表达是蓝天,那么修辞就是蓝天上的雄鹰和风筝;表达是春天,修辞就是春天的花朵和雨燕;……总之,修辞是使表达生动起来的“加速器”。请同学们要慎重用好修辞。
满分作文例说:
有句话常挂嘴边
天津考生
●得分要领
△老老实实地构思 △清清楚楚地说理 △灵活运用表达方式
“我怎么这么倒霉呢!”
这是有些人在生活不顺、事业受挫、人际关系紧张、意外遭遇打击等等不如意事后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我怎么这么倒霉呢”,言外之意很丰富:一、我本不应该有这些不如意,但却偏偏让我赶上了,倒霉!二、别人遇到这些事往往会逢凶化吉、转危为安,而我却屋漏偏逢连阴雨,霉上加霉!于是捶胸顿足、呼天抢地、怨天尤人,好像自己是天底下第一大“窦娥”似的。
生活中,谁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月有阴晴圆缺”,工作上出了点儿差错,婚姻上荡几个漩涡,闯红灯被扣分罚款,逛商场买到了伪劣产品,走在大街上被无赖纠缠,到机关办事被抢白冷眼,等等。事儿发生了,吐一吐苦水,抱怨两三声,对着苍天高喊“我怎么那么倒霉呢”,舒缓一下内心的紧张,获得暂时的心理平衡,未尝不是一个好的举措。但若沉湎于“我怎么那么倒霉呢”的旋流中不能自拔,我认为是一种很危险的情绪。轻者,情绪处于一种非常态的场中,没心思工作,没精神享受生活,会影响自己的生命质量,还会影响自己的家庭、朋友、同事;重者,任这种失衡的情绪繁衍、泛滥,可能会对他人、对社会产生无名的敌意,冲动之下还可能做出不理智的事,危害他人,也害自己。所以,我要奉劝这些人:喊“我怎么这么倒霉呢”一定要适可而止,该刹车时必须刹车。
心里平静下来,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工作出差错是谁的责任?如果是别人的原因,想一想是有意还是无心之失?如果是自己的原因,想一想该怎么补救?闯红灯被扣分罚款,是不是理所应当?买了伪劣产品,想一想自己应该怎样去维权?被无赖纠缠,应该怎么与之斗智斗勇?遭“衙役”冷眼,要想想该如何挺直“主人”的腰板……少一些抱怨,多一些争取;少一些牢骚,多一些阳光笑脸,那样的话,挂在嘴边的将不再是“我怎么这么倒霉呢”,而是“我怎么这么勇敢、大度、幸运呢”!
●深度点评
好文章!观点鲜明,层次清楚,说理透彻,语言朴实、简明而流畅;叙述精当,说明扼要,甚至还有一点点抒情的意味,但通篇以议论为主,使议论得到了强化,这就是巧妙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奥妙。这是2007年天津卷的一篇满分作文。作者由生活中常听到的一句话说起,先理清这句话的潜台词,接着申明说这句话的情有可原,在此基础上再深刻地揭示老说这句话的危害性,最后,又从正面说理,指出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不仅前景可望,而且云开日出,一片灿烂。真是一篇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