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我读《活着》

作者:陈楚君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余华
  残阳如血的黄昏,秋风抖落最后一片黄叶。在语文老师淡淡的、略带感伤的叙述中,认识了余华,知道了《活着》的催人泪下。于是,有了一种莫名的冲动。想去舔尝故事的凄楚,想洞彻“活着”的意义。又一个午后,没有了阳光,也没有了清风,只感觉一阵阵的压抑和沉闷直逼近胸膛,我捧着余华的《活着》,惦记起了“生命”。
  这是一部满溢血泪,用死亡做注脚,在冰冷中叙述残酷的小说。故事讲述了一位老人——福贵,从富家子弟到倾家荡产,气死了自己的父亲;好不容易浪子回头,勤勤快快跟家人过活,却被拉去当了壮丁;几经周折回到家,母亲已不在人间,女儿也变得又聋又哑;儿子刚懂事,却因为救人被医生抽干了血而无辜地死去;女儿因产后流血过多而死去,妻子操劳成疾而死去,女婿因意外而不幸身亡,最后连可爱的小孙儿也死去这一血淋淋的生命过程。
  读罢全书,一种从未有过的“失重”后的轻盈开始降临,才发现曾经的痛苦都不算什么,世上最痛苦的莫过于亲眼看着亲人一个个地离去,让死亡腐蚀我们的心灵。“家里的人全是我送的,全是我亲手埋的。”福贵这样淡淡地说,在死亡的伴随下,他毅然地活着,他以笑的方式哭,用“活着”这一亘古的姿态诠释着生命的最真实状态。
  我总在想,也许,生命中的每一处伤痛、挫折和打击都有它的意义吧。我们总是企图努力地去抚平这些滴血的伤口,那么,为何不往伤口里种一粒种子呢?用我们的心血去浇灌她,让伤痛开成美丽的花朵。
  悲欢离合、生离死别,仅仅只是生命的一个开始,人生的旅程还有许多的故事发生。其实生与死只在一线之间,在乎你怎样看待。“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从你拥有生命的那一刻起,你就必须要活下去,这是一种无法抗拒的责任和使命。活着就是一切,活着就是任务,活着不需要理由,因为活着本身就是理由。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苦苦追寻活着的意义,我们看不到意义的方向,于是,我们开始迷茫,我们对生命有了质疑,我们痛苦无以掌控命运;于是,生命有了不幸,有了绝望。
  福贵的命运昭示着,生命只是“活着”,静静地“活着”,“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我们不要对生命抱予太多的奢望和追寻,生活中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一种存在,我们要“为了活着而活着”。不要沉迷于舔尝痛苦,如福贵一般笑着哭着吧。
  学校:广东东莞市厚街湖景中学;导师:王菊兰
  
  点评:这篇随笔掺杂着作者对于《活着》的解读以及个人的思考,全文围绕“活着”为文,主题明确,语言总体较为流畅。不足的是后半部分的抒情和前半部分对于《活着》的表述之间过渡不是很好,影响了全文的完整性。(苏若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