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2008年阅读模拟题(七)
作者:华义平
[注]①缊(yùn):碎麻②矧(shěn):况且。③大渐:病重。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尝欲除某人为某官/除:封授B、卒可其奏/可:同意
C、中外表疏/疏:陈述D、左右争倾之/倾:倾轧、排挤
6、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赵普性格“刚毅果断”的一组是 ( )
①尝欲除某人为某官,帝不用 ②徐拾奏归,补缀,复奏如初
③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 ④中外表疏,普意不欲行者,必投之壶中,束缊焚之
⑤赵普、李处耘皆先进用 ⑥余庆独为明辨,帝意稍解
A.①④⑥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⑤⑥
7、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赵普独自担任宰相的十年间,曾经推荐某人,但皇帝把他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他神色自若地拾起,并将奏章修补后再奏,后来这个人果然凭借称职而闻名。
B、赵普很善于临机应变,有一次皇帝因骤然而至且久不停止的雨影响大宴而发怒,赵普说百姓正盼下雨,并请求让乐官在雨中献技,使皇帝转怒为喜。
C、赵普上书称赞皇弟,并想事先得到皇帝的临终遗诏,表达了推荐皇弟作接班人之意,并希望早定此事,皇帝亲手封存了他的信,并藏之金柜。
D、李处耘获罪,赵普违背皇帝的旨意,吕余庆先后竭力为他们开脱。李、赵无事,吕余庆却因此被罢为尚书左丞。
8、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9-10题(12分)
虞美人·听雨
蒋 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9、根据提示,赏析上阕中描写的“壮年听雨图”。(6分)
词的上阕描写了两幅“听雨”图。“少年听雨图”以“歌楼”为中心视点,通过“红烛”、“罗帐”等绮艳意象,再现了词人年轻时灯红酒绿、风流不羁的笑逐生涯和无忧心境。
“壮年听雨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有人说,这首词既有作者个人的生活轨迹,也有时代折光。请简要分析本词所体现的词人的生活轨迹及反映的时代特征。(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6分)
访易中天教授
单三娅
记者:你在《读城记》中试图找出每个城市的独到之处。请问城市的个性是如何确立的?城市为什么要有个性?
易中天:西哲有云:人类是擅长制造城市的动物。中国的城市史也有几千年了。如此漫长的历史,其中的变故原委,自然是一言难尽。不过总其大概,城市个性形成的原因,无非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比方说,重庆火辣,厦门温馨,地理使然;西安古朴,深圳新潮,历史使然;北京大气,上海雅致,政治经济使然。当然,没有哪一个城市的个性是由单一原因形成的,所以,要把一个城市的个性和特质准确无误而又形象生动地说出来,是很难的。比如南京,就不好说它是儒雅还是粗俗,是伤感还是豪壮。总之,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要真正读懂,并不容易。
记者:你虽然在试着给城市下定义,却不是轻易下的,而是下得很“圆滑”。比如你说北京大气,上海雅致,北京贵族,上海理性。北京人很大气,但这大气常常变成霸气;北京人很平和,但这平和可能变成平庸。上海人虽然世俗,但上海人的理性精神颇为可贵。那么你是如何解读城市,又是如何给城市下定义的呢?
易中天:城市像人,也是有“人格”、“性格”甚至“性别”的。北方的城市大抵是“男性”的,南方的城市则多半是“女性”的。四十年代就有人说过,杭州是大家闺秀,苏州是小家碧玉,上海是洋城少妇,重庆是徐娘半老等等。在我看来,城市甚至就像人一样,是有“体味”的。这个体味,就是城市的“文化味儿”,但要把现象背后的原因找出来。比如,说“有事您说话”的多半是北京人,说“关侬啥事体”的则肯定是上海人。但北京人只会对自己的“哥们”说那句话,上海人则会对所有人说“关侬啥事体”。因为北京是城,城就是“圈子”,北京人不可能没有“圈子意识”;上海是滩,滩上的人都是互相不搭界的。城市的差异无处不在,关键是要小处见大。只要对一个城市的人的活法有感性具体的体验,又能“读”出形成这些活法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原因,就不难给这个城市做一张“文化名片”了。
记者:你是从人的心态、人群的比较、人的品格以至人的习俗上解读城市的,像是一个横向切片。我想问,城市在多大程度上造就了人的气质的差异?按照这个思路,再过几十年,许多城市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是否人的差异也越来越小了?
易中天:可以肯定,一个城市,越是文化特征突出,文化性格鲜明,它对人的气质的影响就越大。这种影响是有可能超物质的。不要说里弄拆了,石库门没了,就算大上海沉没了,上海文化也还是上海文化。你看犹太人曾经一度连国家地盘都没了,犹太人不还是犹太人?北京的牌楼拆了好些年了,老北京变成了新北京,但北京人没有变成上海人或别的什么城市人。这就叫“辫没了,神留着”(此说来自冯骥才小说《神鞭》)。至于某些原本就没有多少性格特征的城市,就不好讲了,它们很可能在城市一体化的进程中变得越来越平淡无奇。
记者:说到城市一体化,你是否认为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使得许多城市有趋同的倾向?
易中天:当然有。中国的城市正在变得越来越没有个性。到处都是似曾相识的店面和千篇一律的建筑:时装屋、精品屋、海鲜酒楼娱乐城,一些宝贵的传统连同它们的风味一起,已经渐次消失。这其实是对现代化的误解。现代化并不等于玻璃墙马赛克,摩天大厦立交桥。当然,批量化、标准化、模式化和数字化确实会造成许多雷同,不但城市,就连人,也可能越来越没有个性。
11、从整个采访过程来看,下列不属于作者主要探讨的问题的一项是( )(4分)
A、为什么要研究城市的个性 B、城市怎样实施一体化进程
C、怎样给城市下一个定义的问题 D、如何发现城市个性化的问题
12、下列所选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易中天的“圆滑”是指他定义下得比较辩证和全面。
B、城市人表现出各种“味儿”是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的。
C、城市是一本书,因为其丰富性,所以要读懂它不容易。
D、城市的性别化主要是与该城市的气候条件有关联的。
13、易中天“为人生而学术”的内涵和意义各是什么?(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易中天以他的方式“品三国”,解读历史,引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思想大碰撞。联系本文有关观点,谈谈你对易中天这种解读历史方式的看法。(1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