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交际中的语讹

作者:于丽萍




  眼中钉
  宋朝有个叫丁谓的人,费尽心机爬上了宰相的宝座。他利用职权,干了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生怕老宰相寇准揭发,于是与太监勾结在一起,在真宗面前大进谗言,极尽污蔑诽谤之能事,硬是把寇准排挤出了京城。老百姓痛恨丁谓,希望朝廷把寇准召回,于是编了一首歌谣:“欲得天下宁,须拔眼中钉;欲得天下好,莫如召寇老。”这里“丁”即丁谓。后在流传中发生语讹,“丁”成了“钉”,人们把仇人称为“眼中钉”即源于此。交际中的这类语讹现象实不鲜见,下面再举几例。
  
  狗咬吕洞宾
  有个孤儿姓苟名杏,流浪街头,吕洞宾好心将其收养。苟杏娶媳妇时,吕洞宾提出要与新媳妇先住三天,苟杏认为吕洞宾存心不良。其实是新媳妇独居三天,吕洞宾是怕耽误了苟杏迎考,有意开了个玩笑。结果苟杏一考即中,在京城做了大官,深感错怪了吕洞宾。后吕洞宾家失火,生活拮据,便进城向苟杏求援。苟杏私下派人到吕家新盖了房子,后又派人送去一具棺木,说是吕洞宾狡亡,致使吕夫人哭得死去活来。苟杏留吕洞宾长住,只字不提援助的事。吕以为苟忘恩负义,气呼呼地不辞而别。当他到家后明白了过来,打开棺木,里面装着全是金银财宝。
  吕洞宾后悔错怪了苟杏。双方都不识好心的事传为笑谈。后在实际中造成语讹,成了“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传说古时有一年农民收割时遇到阴雨,脱粒的粮食发了芽,官府却限三天之内交晒干的新粮。“天要下雨粮要解营”成了最突出的一大矛盾,千家万户都为此愁眉不展。后只要遇到无可奈何的事就说是“天要下雨粮要解营”。“粮”“娘”同音,在当地“解营”与“嫁人”音近,后讹传为“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两口子
  传说清朝乾隆年间,山东才子张继贤与一位叫曾素箴的女子相爱,纨绔子弟石万仓强占曾素箴为妻。后石因纵情酒色而亡,石家诬告系张、曾勾搭所害。官府于是将张、曾判为死罪,并将其押解京城。一天乾隆皇帝偶然看到张继贤的供状,惊叹其文采飞扬;后又进行面试,发现张确实才华横溢,便免去张、曾的死罪,将二人分别发配到微山湖的卧虎口和黑龙口。二人恋情更浓,常往来这两口之间。此事为人津津乐道,于是将本指地点的“两口”用以指夫妻,因而有“两口子”、“老两口”、“小两口”等语。
  
  有眼不识金镶玉
  《韩非子·和氏》称,和氏把一块荆山玉献给厉王,厉王认为他拿一块石头来“欺君”,于是砍了他的左脚。后和氏将荆山玉献给武王,得到同样的遭遇,被砍去了右脚。“有眼不识荆山玉”一语由此而来。民间不熟悉此典故,而‘金镶玉”与“荆山玉”音近,为贵重物又极通俗,所以原话慢慢讹变为“有眼不识金镶玉”。
  
  混 帐
  旧时北方游牧民族在有水草处支起帐篷,白天壮年男子外出放牧,只有老头与妇女留在帐篷里。小伙子乘此机会,混进帐篷里谈情说爱。老头看不惯,边赶边骂小伙子是“混帐东西”。后将不讲道理、贪占便宜、出言不逊等称为“混帐”,甚至将“混帐”的“帐”理解为“账目”的账。俗话说:“话过仨口,猴子变狗。”交际中的语言讹变现象最初不过是误传,久之反而成了“正宗”。例析交际中的讹变,对引起我们对此类现象的关注、防范,避免不必要的误会,是不无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