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语言的力量
作者:李凤兰/辑
危险地带
狼发现前边有死的兔子,往往会忍着饥饿走开,因为狼知道这是猎人的圈套,如果去吃这只兔子,十有八九会中计。于是狼快步走出危险地带,朝着没有人的气味的方向走去,它万万没想到,在这看似安全的路段上,却掉入了猎人设置的另一个陷阱。人生亦是如此,失误与真正的危险地带毫无关系,我们往往是在意识薄弱、防患疏漏的时候在小河沟里翻船,在不经意间失误,在没有留意间只能被绊倒。
决斗
十九世纪著名铁血宰相俾斯麦是当时一名杰出的决斗家,他不仅决斗的经验丰富,也愿意为任何事情而决斗。一次,俾斯麦因科学家唯磋的言语侮辱而非常愤怒,提出要和唯磋决斗。唯磋听到俾斯麦提出决斗,感到十分为难,但囿于习俗,他又不得不接受。决斗当天,俾斯麦当着众人的面,轻慢地让唯磋选择决斗方式,众人都以为唯磋这下性命难保了,哪知唯磋从衣服里拿出两根香肠不紧不慢地对俾斯麦说:“我是个科学家,所以选择两根香肠作决斗武器,这两根香肠,一根十分可口,一根涂满了毒药,请你选择吧。”俾斯麦望着这两根香肠愕然半晌,然后生气地转过身去,有生以来第一次红着脸退出了决斗。一阵短暂的宁静后,大家都不禁为唯磋的机智叫好。
盐碱地里的羊
如果给你两块牧场放牧,一块是牧草稀少的盐碱地,一块是水草丰美的绿洲,你会选择哪一块?有经验的西北牧民的选择是:盐碱地。原来,盐碱地中几乎没多少植物,由于生存条件艰苦,这里的羊为了获得足够的食物,只能一天到晚不停走动去寻找青草和水源,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羊,由于得到了足够的运动是肉质特别细嫩,因此特别受人们的欢迎。这真是一个值得人深思的现象,生活中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美好的东西常常是产生于极端恶劣的环境中,而舒适的环境,虽然有利于事物的成长,却未必有利于其品质的提升。
三个抄写员
黎锦熙(1890-1978)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民国头十年他在湖南办报,当时帮他誊写文稿的有三个人。第一个抄写员沉默寡言,只是老老实实地抄写文稿,错字、别字也照抄不误,后来这个人一直默默无闻。第二个抄写员则非常认真,对每份文稿都先进行认真仔细地检查然后才抄写。遇到错字、病句都要改正过来。后来,这个抄写员写了一首歌词,经聂耳谱曲后命名为《义勇军进行曲》,他就是田汉。第三个抄写员则与众不同,他也仔细看每份文稿,但他只抄与自己意见相符的文稿,对那些意见不同的文稿则随手扔掉,一句话也不抄。后来,这个人建立了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他就是毛泽东。
喝谷茶
前几天和朋友到知本玩,当我们游完森林游乐区,顺着山径往东走,经过一座凉亭时,我发觉这儿有个写着“奉茶”的茶桶。由于天气实在太热,我掀开盖子,想舀一杯水喝时,发现水面上浮着一些谷皮。原来奉茶的人为了怕赶路的人,看到了水就猛喝而呛到,于是在茶里,撒了一点点谷皮,这样要喝水的人,就必须把谷轻轻地吹开后再喝。也就是那吹谷皮的几秒钟,可让人静下心来,然后慢慢地喝,才能获得清凉的解渴的享受。
崇善与求真
一位声名显赫的医学教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他回老家过春节,除夕之夜,家人按照风俗在堂屋搁了两盆预示来年红红火火的木炭火。火烧得很旺,一家人围着火说话看电视,其乐融融。这时,他妹妹感到头疼,身为医生,他马上反应过来,说:“是煤气中毒!”父亲说:“大家都没事,怎么可能是煤气中毒?”他一边开窗,一边强调:“肯定是煤气中毒!”父亲不高兴地说:“就你知道!你是医生!”除夕的氛围一下子就显得有些尴尬。他感到纳闷:父亲平时不是这样固执的人,今天怎么会不高兴呢?过了很多年,他才醒悟:当他发现妹妹中毒时,开窗或者将她扶到屋外透气,都是必需的,他是在履行一个医生的职责。但当父亲反驳他时,没必要再次强调“煤气中毒”的事实,在家里,他是在生活,不是在求证医学真理。我们享人间烟火,食五谷杂粮,需要的是宽容之心,友善之心,需要的是崇善不求真的这份睿智。
自卑
我有一同事,她一个小时候的朋友来这个城市打工时,在她那里住了一段。那段时间,她穿普通的衣衫,不化精致的妆,带朋友去批发城逛服装市场,买廉价的衣服,讨价还价,一起吃便宜的小吃……我觉得不解,竟对自己家乡来的朋友那么小气,她说要隐藏起自己优越的生活,不要让那种生活的光亮刺伤朋友平静知足的心灵。至少,她不要朋友在她这里,为彼此生活的巨大差距而自卑。
仁爱之道
问道的人进山去拜会一位老者,求问仁爱之道。老者说,善在人心,自生仁爱。然而仁爱显世,却薄厚有别。正说话间,有两只燕子斜穿朱户,在屋梁间呢喃嬉戏。老者用手一指,说,你看这燕子,一个人若知道这是燕子而不去害它,心底便存有了仁爱之意。如果这个人进而接纳了它们,准许它们在梁间衔泥筑巢,便是产生了仁爱之心。老者感叹道,这时候的仁爱之心像落地的种子,既可生根发芽,也可能落地无根。老者接着说,再进一步,如果午休的时候,这个人不把燕子的呢喃听成聒噪,就有了仁爱之志。老者继续说,重要的是,燕子有时要把屎拉在屋堂之内,这就很考验一个人的心性了。如果这个人总能平心静气,把地上的屎清除掉,心底里不生厌恶,就有了仁爱之爱。问道的人恍然大悟,以为得了仁爱之道,脱口道,我明白了,最大的仁爱其实就是在施爱时心底里的一种心平气和的态度。老者说道,其实,最大的仁爱,是在燕子飞走之后,你牵挂它的劳苦,挂念它的安危,你的心能够随它一起飞走……
苹果与思想
温家宝总理与英国首相布朗在一个记者会上谈中英合作时,用了一个非常漂亮的比喻,所有在场的人都为温总理的儒雅和睿智深深折服,连布朗首相也是连连点头。温总理这个比喻是这样的:“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之后,还是一人一个苹果;但是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交换之后,我们每个人就都有两个思想。”
谦虚镶边更灿烂
布思·塔金顿是美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曾两度荣获普利策文学奖。一天,作为特邀嘉宾,他出席了美国红十字会举办的艺术品展览会。会上,两位豆蔻年华的少女好像认出了这位大名鼎鼎的作家,兴高采烈地跑过来,说道:“作家先生,您能为我们签个名吗?我们实在太崇拜您了。”塔金顿谦和地说:“我没带自来水笔,用铅笔好不好?”“太好了,非常感谢。”一个女孩掏出笔记本,双手递上去。塔金顿爽快地拿起铅笔,挥洒自如地写上祝福的话语,再郑重其事地签上名字。女孩接过笔记本,仔细看了一遍,忽然,脸上充满了失望。她抬起头,上下打量塔金顿,遗憾地问:“您不是罗伯特·查波斯吗?”“我是布思·塔金顿,《爱丽丝·亚当斯》的作者,你们没有看过吗?我还拿过两次普利策奖。”“对不起,我不认识你。”女孩把头转向同伴,“朋友,借你的橡皮用一下。”刹那间,塔金顿仿佛失去了所有意识。他的自负与骄傲全都消逝得无影无踪。从那以后,他常提醒自己:“无论成绩大小,千万别把自己看得太重要。”“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