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等
作者:佚名
湖北省明年高考作文
继续对诗歌说不
高考后,有人建议我省的高考作文对诗歌敞开大门,为学生们提供更为广阔的才能展示平台,一时间成为讨论的焦点。我省组织优秀教师、学者和专家对高考进行总结反思,经过多轮讨论,最终决定明年维持固有的高考作文命题体裁限制,在允许写作的体裁中,仍然没有诗歌。专家们称,拒绝并不是因为诗歌本身是“禁区”,而是现阶段在评价环节中存在操作难度。高考阅卷强调认可度和有效性,对于语文学科60分的得分“大户”作文题,如何保证赋分的公平、公正,是阅卷的关键,也是万众瞩目的焦点。为了确保作文等主观题赋分的公平,每年我省都会从全省各个高中抽调经验丰富的优秀、骨干教师评阅。每一道主观题,都至少由两名教师打分,在一定的误差值内取评分的平均值,尽量减少其因主观好恶而导致的误差,以此保证相对“精确”的评分。诗歌被公认为最个体性的写作,对它的解读同样也是最个体性的解读。同样的一首诗歌,在一人看来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在另一人读来却可能“不知所云,一头雾水”,评阅人的主观喜好极大地左右了评分,这将给高考作文阅卷带来了更大更多的难题。由此,高考作文对诗歌设禁也是理智的。专家们还指出,高考作文对诗歌说“不”,并不代表高考说“不”,考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是可以通过阅读、语言应用题等来考查的。
余华妙论写作的狭窄与宽广
余华在写作之前,曾经有过5年的牙医生涯,这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有过相似的“弃医从文”经历的鲁迅、郭沫若。这只是一种巧合,余华喜欢上文学跟牙医经历并没有什么直接联系,倒是跟“大字报”有关。余华说,他念中学的时候,迷恋上了街道上的大字报,看着那些认识的人,怎样用恶毒的语言互相谩骂,互相造谣中伤对方。有追根寻源挖祖坟的;也有编造色情故事的,同时还会配上漫画,漫画的内容就更加广泛了,什么都有。“在大字报的时代,人的想象力被最大限度地发掘了出来,文学的一切手段都得到了发挥,什么虚构、夸张、比喻、讽刺……应有尽有。这是我最早接触到的文学。”对于写作,余华有句名言说,“写作就是这样奇妙,从狭窄开始往往写出宽广,从宽广开始反而写出狭窄。这和人生一模一样,从一条宽广大路出发的人常常走投无路,从一条羊肠小道出发的人却能够走到遥远的天边。”
金仁顺迷恋写好故事
吉林女作家金仁顺的短篇小说《彼此》在“春申原创文学奖”颁奖典礼上获2007年度最佳小说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金仁顺说,她写小说,“唯一的愿望就是讲一个好故事”。在她看来,一个足够好的故事,其中必然会有好的人物、情节、内涵。“当然,这是最理想化的。如果故事不够精彩,这些因素也都会在,但相对地所有的成分都会减弱。”但她“就是要写一个好故事,这也是个很单纯的想法”。她说,写小说的过程艰苦,但得到的愉悦是深层次的,“这让我很迷恋,觉得幸福。”正因为此,毕业于戏剧专业,担任过《绿茶》和《时尚先生》这两部颇具票房的电影编剧的金仁顺,当被问及在写小说和写剧本之间如何作选择时,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选择写小说。”
莫言说写作初学者可以模仿
在上海书展文化讲坛上,莫言告诉读者,他的文学之路是从阅读开始的。“读得多了都有了创作的冲动。”他回忆说,年轻的时候能够看到的书也就是红色小说和古典作品,一开始纯粹是看故事,从来也没想过以后自己也能拿笔写。“那个时候,我认为作家的职业是神圣的、非同小可的。”后来,莫言的一个邻居启发了他当作家的梦想。“那个邻居是个右派,经常向我描述济南一个作家的情形,说那个作家‘腐败’到顿顿吃饺子的程度。这对我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我就想,我将来当作家是不是也能过上这么‘腐败’的生活呢?从此,我就梦想当作家。”但是,莫言一开始的写作生活并非一帆风顺。“我按照‘文革’期间的阅读经验进行克隆,还开始投稿,但每次看到通讯员拿着牛皮大信封退稿就心凉。”终于,1981年5月,莫言的处女作发表了。莫言说,其实他当时的那个作品受到了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来信》的影响,而他后来接二连三地发表的小说也都有蓝本,是借鉴了外国作家的作品。因此,他得出结论,一个人在写作的初级阶段就是应该去大胆地模仿、借鉴。
韩国将发行汉字词典
星岛环球网报道,韩国9月将发行收录汉字的词条和词汇量最多的词典,收录的汉字词条和词汇量超过了中国大陆的《汉语大词典》。韩国对汉字教育的争论十分激烈,很多韩国人认为应该多爱护自己国家语言。分析认为,韩国国内围绕汉字的争议背后,始终是民族主义情绪的躁动。檀国大学东洋学研究所22日表示,1978年8月创刊的《韩汉大辞典》编纂工作将在本月内完刊,共16册,其中包括1册索引。汉字在韩国的命运可谓一波三折,数度浮沉。在古代韩国,汉字是上层社会与下层社会的分界线。能写一笔好的汉字书法,能用汉字写诗作赋,是上层社会的身份标识。而下层社会的庶民则与汉字无缘,其所使用的语言也没有相对应的文字。到了80年代以后,汉字教育才开始逐渐恢复。
龙应台认为
学校不能没有人文
《文学报》新近刊登了龙应台题为《如果没有人文》的文章,这篇文章是她做客香港大学后写的。在文中,她呼吁学校加强人文素养培养。她谈到了港大培养出的学生张爱玲、朱光潜、陈寅恪等人,她说“来港大之后,做了种种发现,但是最大的发现还在于:人们一般不知道港大曾经包容过、孕育过这么重要的文化遗产。大政治家,人们记得;大文学家,大历史家,大思想家,没人知道。是不是因为,人们太不在乎人文的价值?”“所谓人文素养,其中包括美学、文学、史学、哲学等,刚好是我今天所谈到的朱光潜、张爱玲、陈寅恪所代表的,其实都是研究‘人’的专门学问。你可以说人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科学。而如果我们所训练出来的学生,将来的政府官员、律师、医生,什么技术都是一流的,但是独缺人文素养,独缺对‘人’的最深沉的认识,你会不会很不安呢?”
华裔女作家汤亭亭
在美国获终身成就奖
总是一头披肩白发,疑似梅超风,但笑容温暖的华裔美国女作家汤亭亭(Maxine Hong Kingston)日前获得了2008年度美国国家图书奖的杰出文学贡献奖。汤亭亭的作品,多以中国移民或移民后代的视角,描写他们在异国的奋斗历程。其成名作《中国佬》(China Men,1980)曾于1981年获颁国家图书奖的小说奖,另一部回忆录《女勇士》(The WomanWarrior,1976)亦为她赢得了全国书评家协会的非小说奖。这两本书在中国国内均有出版。1940年10月27日,汤亭亭生于加州斯托克顿,在父母的八子女中行三。尽管曾在作品中无数次描写和想象过中国,但直到1984年10月,汤亭亭才首次到访了父母的祖国。此前,她一直在努力接近中国内陆,甚至曾通过香港参加深圳一日游的活动。